浅谈怎样进行农村语文的阅读教学

 我来答
若以下回答无法解决问题,邀请你更新回答
wxmao88
2018-05-14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wxmao88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采纳数:29716 获赞数:532722
截止目前,采纳数达到2.9万,采纳率达97%,已升至19级。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教学方法是构成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所以我个人认为:改进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是提高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必由之路,也是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1、教师要改进阅读教学方法
(1)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意义。“知识不是被动地从一个人传输给另一个人,有效的课堂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课堂教学应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学活动以学生的学习为本,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的时空,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但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并不是对学生放任自流,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围绕重点去学习、体会、交流;另一方面,当学生出现意见分歧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得出更为合理的答案,在必要时也要做出果断的结论。如:我在教《田忌赛马》这篇课文时,就让学生实行了自主、合作、探求学习方式。教学中,学生对“故事的结果已经有了,作者还写最后一节”产生疑问,为此我把学生分为提问组和回答组两组。提问组要求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回答组要根据课文内容自寻答案。经过读书,小声的商议,一番提问回答后,学生明白了最后一节不能删去的原因是这一节点明了中心。这样做,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2)注重学生的整体感知。总的来说,“整体感知” 就是让学生从宏观上了解文章在“写什么”和“怎么写”的过程,是对文章初步的领悟和体会。因此初读课文是非常有必要的,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对文本进行整体感知,应该放在课堂教学的第一位。因为只有对课文有了整体感知后,才能作进一步的分析及感悟。而在全文重点分析后,对课文的整体回归,会再次沟通学生的整体意识。例如:在教学《徐悲鸿励志学画》时,我先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在学生回答后,我再引导学生围绕“徐悲鸿为什么励志学画,怎样励志学画?”去重点分析课文。当学生理解课文后,在进行课堂总结时我问学生:“学习了这篇课文后,你懂得了什么?你想对徐悲鸿说些什么”,这样让学生再次去整体把握文章,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3)要激发学生的“情”,在激发时要讲策略,转换角色让学生设身处地,联想、想象也同样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阅读中的表情是从句子中、词语中理解出来的,并不是强加进去的。例如,在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军神》中沃克医生给刘伯承做手术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文本背景、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沃克医生由衷的敬佩之情,以及刘伯承坚强不屈的性格。之后再让学生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学生的感情就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了。
2、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学生课外阅读量
“新课程提出要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虽然仅仅调整了两个字的位置,但是里面蕴含的教学思想却非常丰富。”《新课程怎样教》中也讲到:“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在起点,是培养探索精神的直接动力。”而在农村这块“阅读的沙漠”中崛起“阅读的种子”并非易事。如何激励学生对阅读感兴趣?我所采取的一些做法是:
(1)教师范读,感染学生,激发兴趣
考虑到农村学生的识字程度、朗读水平和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品赏能力差的弱点,教师的有感情范读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只有教师自己进入了角色、动了感情,才可能使学生领会“文美”,才可能把学生引入意境,激发阅读兴趣。范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细心、正确听出教师的语速、轻重缓急等,让学生进入文章意境,从而营造了氛围,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例如在我教《第一场雪》一课时,通过有感情范读描写下雪后的句子,作者写雪景时运用了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写法,[即(静态描写):“好大的雪啊!山川、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动态描写):“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突出了雪大和雪美的特点,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为理解课文做了铺垫。整个过程使学生的间接兴趣转化为直接兴趣,感受到语言的美,便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2)多种方式,兴趣升华
此外,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还应采用各种方式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或以情设趣,或以疑激趣,或以电教媒体引趣等。在课内教学的基础上,我注意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并适时召开阅读交流会、故事会等,给学生提供展示阅读成果展示的平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如:在课堂上学习古诗《峨眉山月歌》时,我有意的教给学生一些阅读古诗的方法,讲一些诗人李白的典故,然后推荐一些李白的诗给孩子阅读。在学了《拔苗助长》《守株待兔》两篇寓言后,我告诉学生一些寓言的文体特点,然后向孩子们介绍《伊索寓言》,让他们自己凭个人兴趣去阅读其他寓言,体会寓言的寓意,感受寓言的优美。通过这些方式,学生阅读兴趣大增,从原来不愿读,到现在主动借书读,从原来只读漫画书到读经典文章,学生阅读兴趣得到升华。
(3)在班级中营造一个好的阅读氛围
班级中自我开始,每人一周制订一定的阅读量,再采取一些办法予以检查,对完成得好的学生予以精神鼓励,既在班级中树立了榜样,让榜样去影响更多的人,又让孩子们在积极向上的氛围中自觉地去阅读。而且还定期开展阅读交流活动。课外阅读虽多为自读,但适当的交流是不可缺少的。通过课外交流活动,一是对课外阅读具有促进作用;二是激发兴趣,学生读到一篇好文章、一本好书、会产生强烈的交流欲望,通过交流,既使本课所储存的信息,得到了增长,又能使学生在彼此的交流中互相学习、互相提高,增强与人交往的能力。
3、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在新课标教学中,提倡“授人以渔”。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提高阅读兴趣及阅读能力无不有益。基于农村小学生的阅读特点,更需要在每篇课文的教学中坚持不懈、科学的训练,才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以致用。第一,要养成认真的阅读态度。必须口到、眼到、心到,不要三心二意,这样才有利于准确地从阅读中获取信息。第二,要养成动手的阅读习惯。教师应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习惯地对重点词句、不解之处,做上记号,再勤于动手去查阅工具书及向老师提问。在阅读中“君子动口不动手”是难以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的。第三,养成边读边想的习惯。读书动口不动脑,则纯属“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便无法理解课文更谈不上创新,也将失去了阅读的意义。因此,在读中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读思结合,不断地去发现问题,在积极的思考中,尽可能地去解决问题。这才是我们想要达到的目标。第四,将读与写有机地结合。在读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
三、结束语
总之,农村小学的阅读教学必须改革,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努力跟上时代步伐。在阅读教学中,不要太追求结果,要努力注重过程。应该立足于促进每一个学生的长远发展,让学生学会阅读方法,把学习的主权归还给学生,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