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有效开展小学德育教育
展开全部
良好品德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质的核心。随着社会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公民素质越来越成为人的内在需求。学校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加强小学生德育教育是学校一项重要的工作,也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细致的育人工程。它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精心策划,不断地用生动地、贴近生活的实例来充实它,从而引导学生道德健康发展,丰富学生内心世界,成为有健全人格,有爱心、责任心、有良好品质的人。在新形势下如何抓住机遇,让德育工作在健康持久的发展轨道上,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呢?下面谈几点个人的思考。
一、高度重视,狠抓落实
引起领导高度重视,将德育工作放到学校工作的首位。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也不是惺惺作态、摆样子,而是要切切实实狠抓落实做到全程掌控、全程管理。形成师生全员参与的局面,塑造良好校风、学风创造平等和谐的育人环境,建设师与师、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交流平台,建立先进模范典型才能在相互交往中体验道德情感、陶冶道德情操。在这样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里师生们的内心都会产生道德意识和道德底线,才能实现用环境育人的重要作用。
二、理解学生,尊重学生
理解就是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心理实际和生活实际。开展班级德育工作,提高学生德育素质,必须遵守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分析、处理问题的原则。尊重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待人,小学生的人格塑成尤为重要。
由于受遗传因素、家庭条件、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学生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平时的学校生活中,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的个体差异,应对每个学生都有全面的、细致的了解。而要了解学生光靠观察还远远不够,要利用各种机会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动表现,及时解决他们的思想困惑,纠正其不良行为。而事实证明,要想让学生接受老师的观点,批评说教的效果远及不和学生谈话的效果明显。老师应首先把自己摆在和学生平等的位置上,从关爱的心态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人格力量去感化他们,要让学生真正地从心底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
三、转变方式,全面教育
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往往是抱守着狭隘的课堂教育观,将施教的场所仅仅局限于教室,把课堂教学简单片面地理解为教育行为的全部,学校教育呈现出一种说教式的、十分明显的封闭化趋势。因此,德育教育的成效还不能令人满意。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活动,既直接形象,又易于被学生接受。所以我校积极探索灵活多变的教育方法,在课外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充分发挥活动的促进作用,化无形为有形。扎实开展了"学习年"活动,在师生中展开了"老师学,我也学"的活动。以"学习年"活动为东风,强化学习的氛围,形成了你学、我学、大家学的浓厚学习风气。利用红领巾广播站、校报、板报、宣传橱窗等宣传阵地,积极开展科技、文化、艺术、体育等活动。此外,我们还组织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引导学生从事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德育教育做得扎实有效。
四、寓德育于教学之中
发挥学科教学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通过学科教学进行德育渗透,课堂教学寻找渗透的结合点,把握教学内容时考虑渗透的途径与方法。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建立了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学生进行责任感、自信心、学习动机、求知欲等方面的教育。只要是有心人,教材和课堂教学中处处存在着实施德育的亮点和契机,教师要做课堂教学的有心人,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行为教育和疏导。
五、巧抓机遇,不失时机
人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在自然的生活中形成的,这是人的德行形成的一个基本规律。因此,抽象的道德戒律,光凭说教是不能深入人心的。特别是现在人们的思想已驶入了现代化的快车道。小学生耳濡目染,其思想认识也已变地逐渐复杂起来。如不能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势必造成社会危害。我们的做法是摒弃"说教式"、"灌溉式"、"挤压式"的教育方式。巧抓机遇,充分利用"节日庆典、晨会、校班(队)会、国旗下讲话、宣传栏、黑板报、校外德育教育基地"等,不失时机地加强对小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把道德认知自觉地转化为道德行为做到有"机"和有"时"。例如:在"母亲节"到来之际,我们在学生中开展了"感恩教育"。同学们在实践活动中,提高了思想认识,净化了自己的心灵。
教育的真谛是爱,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最优化发展,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的作用是使人天天改造,天天进步,天天往好的路上走,就是用新的学理、新的方法来改造学生的经验。"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让我们都伸出双手,拿出全部的爱,扶好我们的孩子们走出人生第一步,把基础教育的德育理念升华,让德育工作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让我们的孩子迈好人生第一步,让未来的社会多一份安定和谐。让我们和同学们一起去享受成长的幸福、快乐吧。
一、高度重视,狠抓落实
引起领导高度重视,将德育工作放到学校工作的首位。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也不是惺惺作态、摆样子,而是要切切实实狠抓落实做到全程掌控、全程管理。形成师生全员参与的局面,塑造良好校风、学风创造平等和谐的育人环境,建设师与师、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交流平台,建立先进模范典型才能在相互交往中体验道德情感、陶冶道德情操。在这样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里师生们的内心都会产生道德意识和道德底线,才能实现用环境育人的重要作用。
二、理解学生,尊重学生
理解就是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心理实际和生活实际。开展班级德育工作,提高学生德育素质,必须遵守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分析、处理问题的原则。尊重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待人,小学生的人格塑成尤为重要。
由于受遗传因素、家庭条件、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学生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平时的学校生活中,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的个体差异,应对每个学生都有全面的、细致的了解。而要了解学生光靠观察还远远不够,要利用各种机会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动表现,及时解决他们的思想困惑,纠正其不良行为。而事实证明,要想让学生接受老师的观点,批评说教的效果远及不和学生谈话的效果明显。老师应首先把自己摆在和学生平等的位置上,从关爱的心态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人格力量去感化他们,要让学生真正地从心底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
三、转变方式,全面教育
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往往是抱守着狭隘的课堂教育观,将施教的场所仅仅局限于教室,把课堂教学简单片面地理解为教育行为的全部,学校教育呈现出一种说教式的、十分明显的封闭化趋势。因此,德育教育的成效还不能令人满意。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活动,既直接形象,又易于被学生接受。所以我校积极探索灵活多变的教育方法,在课外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充分发挥活动的促进作用,化无形为有形。扎实开展了"学习年"活动,在师生中展开了"老师学,我也学"的活动。以"学习年"活动为东风,强化学习的氛围,形成了你学、我学、大家学的浓厚学习风气。利用红领巾广播站、校报、板报、宣传橱窗等宣传阵地,积极开展科技、文化、艺术、体育等活动。此外,我们还组织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引导学生从事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德育教育做得扎实有效。
四、寓德育于教学之中
发挥学科教学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通过学科教学进行德育渗透,课堂教学寻找渗透的结合点,把握教学内容时考虑渗透的途径与方法。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建立了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学生进行责任感、自信心、学习动机、求知欲等方面的教育。只要是有心人,教材和课堂教学中处处存在着实施德育的亮点和契机,教师要做课堂教学的有心人,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行为教育和疏导。
五、巧抓机遇,不失时机
人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在自然的生活中形成的,这是人的德行形成的一个基本规律。因此,抽象的道德戒律,光凭说教是不能深入人心的。特别是现在人们的思想已驶入了现代化的快车道。小学生耳濡目染,其思想认识也已变地逐渐复杂起来。如不能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势必造成社会危害。我们的做法是摒弃"说教式"、"灌溉式"、"挤压式"的教育方式。巧抓机遇,充分利用"节日庆典、晨会、校班(队)会、国旗下讲话、宣传栏、黑板报、校外德育教育基地"等,不失时机地加强对小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把道德认知自觉地转化为道德行为做到有"机"和有"时"。例如:在"母亲节"到来之际,我们在学生中开展了"感恩教育"。同学们在实践活动中,提高了思想认识,净化了自己的心灵。
教育的真谛是爱,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最优化发展,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的作用是使人天天改造,天天进步,天天往好的路上走,就是用新的学理、新的方法来改造学生的经验。"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让我们都伸出双手,拿出全部的爱,扶好我们的孩子们走出人生第一步,把基础教育的德育理念升华,让德育工作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让我们的孩子迈好人生第一步,让未来的社会多一份安定和谐。让我们和同学们一起去享受成长的幸福、快乐吧。
拓银展览(上海)有限公司_
2024-10-21 广告
2024-10-21 广告
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是由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hui主办的全国性教育装备专业展会,以整合营销、调节供需、技术推广、聚焦联系和交易、产学研结合与产业联动等为功能,已发展成为我国乃至全球教育装备行业规模大、影响广、专业性强的品牌展会。主办方拓银展览上...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拓银展览(上海)有限公司_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