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资源评价总体思路及一般程序
2020-01-17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油气资源评价的实质就是科学地、定量地、系统地开展油气地质综合研究和勘探可行性、效益分析,因此应贯穿于油气勘探全过程。即不管是勘探程度很高的地区,还是勘探程度很低的地区,不管勘探对象是小(例如一个小断块圈闭)还是大(例如一个盆地乃至全球),其勘探工作中都必须把油气资源评价工作放在第一位,对勘探目标甚至井位进行分析和排队,优选目标和井位进行勘探,对于新区,是为了尽可能规避高风险目标,提高勘探成功率和效益,做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开辟新的勘探领域,建设和培育后备接替基地。对于老区,则是尽可能减少勘探开发工作量的浪费,降低成本,提高整体效益。
严格地讲,油气资源评价总体思路并非固定不变,不能简单划一,也不存在处处实用的一般工作程序。由于评价工作的组织者不同,评价的目的和要求就不同;由于评价工作实施者经验不同,风格不同,所采取的思路、方法技术也就有所不同;当然,针对不同的对象,也应采取不同的思路和程序。
概略来说,油气资源评价的组织者可分为三类,一是国际组织,二是国家(往往以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如我国原地质矿产部就组织了第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工作和多次较大规模的油气资源评价工作),三是石油公司及其下属单位。相应地,油气资源评价也就分出国际、国家和石油公司三个层面。
对于国际层面的油气资源评价,主要是通过有关会议(如国际地质大会、国际石油大会、AAPG年会等)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全球油气资源评价与论证;也可由某一国际组织不定期地开展油气资源评价工作,如CCOP于1987~1991年开展的“东亚沉积盆地分析”项目,即组织中国等8个成员国对东亚陆地及近海地区主要沉积盆地的油气资源进行了评价;也可由某一非国际机构或有关专家开展油气资源评价工作,如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2000年公布了其对全球油气资源评价的结果,前苏联专家古勃金(1937)对世界油气资源评价进行了粗略估算。总体上讲,国际层面的油气资源评价已由原来的成因法(以盆地或凹陷为单元)向总含油气系统法(以含油气系统为单元)深化,评价精度和结果可靠性有所提高,但不管什么方法,其评价的结果主要反映在当时认识程度下全球资源总量、分布规律及未探明油气资源潜力,为国际、地区和国家能源结构调整、能源政策的制定和充分利用国际资源提供依据和方向。
对于国家层面的油气资源评价,一般是由某一代表国家利益并行使油气资源管理权的机构组织人员实施。国外具有代表性的实例有:1960~1966年苏联政府组织约7000名专家对全苏联所有沉积矿产资源进行了评价,其中包括油气资源的系统评价;1962~1972年美国政府组织100多名专家对全美国油气资源进行了系统评价。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实例有:1982~1986年当时的地质矿产部组织数百名专家开展了“我国主要含油气盆地油气资源预测与评价”项目(即地质矿产部所谓的第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1992~1994年当时的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和海洋石油总公司组织24个单位数百名专家开展了第二次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工作。国家层面的油气资源评价,其目的是准确掌握国家油气资源状况,特别是剩余油气资源分布及品质、勘探开发技术可行性,为制定国家能源政策,促进国家油气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利用,促进国家工业布局优化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安全提供保证,为国家制定长远规划提供依据。
对于石油公司层面的油气资源评价,一般是由公司内部专门机构实施,也可聘请外部咨询机构和有关专家实施。总体上讲,石油公司是以盈利为目的,所以其油气资源评价一般规模不大,主要是针对自己拥有矿权的区块和意欲争取矿权的区块,从资源总量、资源分布状况、资源品质、技术经济可行性、效益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分析与评价,优选目标和方案。
由上述可知,国际层面和国家层面油气资源评价比较相近,均以弄清油气资源总量、分布规律、剩余非探明资源状况和勘探技术可行性为主要目的。而石油公司层面油气资源评价则不同,其主要的目的不仅是确定油气资源分布状况和勘探技术可行性,而且特别关注油气资源的品质、勘探开发成本及经济可行性、分析经济效益、优选方案等。相应地,油气资源评价的总体思路及工作程序也有所不同。
2.4.1 国家和国际层面油气资源评价总体思路及工作程序
国家和国际层面油气资源评价的范围广阔,对象复杂,又往往是大兵团作战,因此其总体思路应是:以盆地为基本评价单元,在先进的大地构造理论和油气地质理论指导下,开展区域地质背景研究和盆地类型划分与对比,编制相关基础图件,用统一的原则和方法进行资源评价和资源汇总。上述总体思路可用图2-1示意。其中的主导思想是:①“动态跟踪”,即每次油气资源评价,不管其方法多么先进,均不可完全准确地预测油气资源量和其分布,达不到一劳永逸的效果,更何况油气资源概念本身就是一个可随时变化的概念,人类对成藏模式、成藏条件的认识也是逐渐变化、逐渐逼近真理的,所以每隔一段时期,由于成盆、成烃、成藏理论的更新,各地区勘探开发程度和研究程度加深,新成果、新认识不断出现,故要求进行新一轮油气资源评价,以紧跟勘探开发形势和人类的认识水平。②“抓大放小”,在全国乃至全球的资源评价中,理论上所有盆地都应评价,但实际上办不到,也没有必要。勘探实践证明,少数富油大盆地的油气资源在全国乃至全球油气资源中所占比例很大。因此,评价中只要抓住这些富油的大盆地,适当兼顾中型盆地,就能基本上弄清全国乃至全球的资源总量和分布状况,而对占多数的小盆地没有必要进行评价,至少没有必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精细评价。③“求同存异”,就是要在评价中,建立统一的评价原则,选择统一的技术方法,确定统一的参数取值原则,以利于结果的进一步汇总和开展对比分析。对于盆地间成藏模式之差异性等,尽可能化小或忽略。
图2-1 国家和国际层面油气资源评价总体思路
在这个层面的油气资源评价中,通常的工作程序是:
(1)组建评价专家班子。
(2)讨论确定评价的目的、要求和结果的用途。如评价目的是预测中期(5~10年),还是长期(10年以上)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潜力;评价对象仅为常规油气资源,还是包括了非常规油气资源;评价范围是全球还是某一特定区域;要求的精度是高是低;结果是用于建立油气资源信息库,还是用于制定能源政策或能源发展规划。
(3)明确指导思想,制定实施计划。
(4)召开学术讨论会,组织相应技术培训班,规范术语,统一评价原则、评价方法及参数选取方法。
(5)资料收集整理,编制基础图表。
(6)开展盆地分析和含油气系统分析。
(7)选取参数,进行各盆地油气资源评价。
(8)进行质量控制,对各盆地评价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改进参数选取方法,提高结果可靠性和可比性。
(9)汇总,并进行可靠性分析,进行与上次油气资源评价结果的对比分析。
2.4.2 石油公司层面油气资源评价总体思路及工作程序
石油公司层面油气资源评价的范围局限,目标明确,评价的目的多种多样。但总体看,评价的精度较高,结果的可靠性要求较高,而且评价中基本上都要进行经济可行性分析和决策分析。因此,其评价的总体思路是:以勘探层(Play,也称区带,下同)和勘探目标为基本评价单元,在含油气盆地和含油气系统分析基础上,应用先进成藏理论为指导,以先进的技术(甚至包括油藏描述、储层建模及可视化技术)为工具,对典型油气藏进行深入细致的解剖,建立成藏模式并进而建立评价模型,从含油气性(地质风险)和资源量、资源品质诸方面开展资源评价,进而开展勘探开发技术可行性分析和经济效益分析,进行决策分析,筛选有利目标和方案,提出勘探部署建议,该评价结果和建议经勘探实践检验,并将勘探结果等信息反馈给评价人员,以便及时对评价工作进行修正,改进评价模型,使评价结果逐渐逼近客观实际。此总体思路可由图2-2示意。其中的一些主导思想可以解释为:一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认为不同勘探层、勘探目标所处地质背景、演化史不同,其本身的地层和构造的特点不同,成藏条件和成藏模式、主控因素也不同,相应的评价侧重点、评价模型也应不同,因此要在解剖典型油气藏、总结成藏模式和成藏条件基础上建立具体的评价模型,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和精度。二是“量力而行”,并非所有的油气资源现在都能拿出来,我们应从油气资源在地下所处条件、公司现有地震、钻井、固井、测井、测试、储层改造与保护、采油、储运等技术两个方面分析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技术可行性,筛选可行的勘探层和勘探目标以进行下一步评价。三是“斤斤计较”,即要从风险、勘探开发投入与产出、融资渠道、油气市场走向和价格波动趋势等诸多因素分析经济效益,筛选有利可图的勘探层、勘探目标及其相应的部署方案,尽可能使勘探开发规避风险,获得效益。
图2-2 石油公司层面油气资源评价总体思路
由于各石油公司在油气资源评价方面的概念、目的、思路、技术方法和指标等有所不同,故它们在评价的程序方面也千差万别,很难总结出其通用的工作程序。故而本书也不对此妄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