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由来是什么?

 我来答
喜脑弓子
2019-01-28 · 知道合伙人自然科学行家
喜脑弓子
知道合伙人自然科学行家
采纳数:177 获赞数:181444
出版图书《求只要有好口才》《说的艺术》等五本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节是我国最为传统盛大的节日,从初一到十五,每天都是各种活动庆祝节日。那么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是怎么来的呢,相传和汉武帝有关。

易书科技
2019-09-10 · 致力于图书出版、影视IP
易书科技
易书科技是一家以内容制作、内容创意、内容运营为核心的多领域融合型发展的企业。本着内容精品化及跨界融合发展的理念,致力于出版(纸质、数字、音频、课程等载体)、影视IP、二维动画、视频等业务。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民间的一个重大节日——元宵节,也叫上元节、灯节。

关于元宵节起源的说法很多:

一种说法起源于西汉。

据说,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乱政。朝中大臣周勃和陈平等人协力扫除了“诸吕”,拥立刘恒为帝(即汉文帝)。由于扫除“诸吕之乱”的这一天正好是正月十五,所以,以后每年的这天晚上,文帝都要出宫游玩,以示庆祝。从此以后代代相传,逐渐形成了一个固定的节日。由于正月也叫元月,夜也叫宵,故称之为元宵节。《汉书》上有相关记载:“执金吾掌禁夜行,惟正月十五敕许弛禁。谓之‘放夜’。”说明西汉时期,实行晚间不许人们游逛于街道的“宵禁”制度,但在正月十五这天可以解禁。

另一种说法与道教有关。

道教信奉“三官神”,即天官、地官和水官(或人官)。三官各有生日:“天官”生于正月十五日,这天为“天官赐福日”,称“上元”;“地官”生于七月十五日,这天为“地官赦罪日”,称“中元”;“水官”生于十月十五日,这天为“水官解厄日”,称“下元”。人们在正月十五这天给“天官”过生日,祈求“天官赐福”,于是定这天为“上元节”。

除了以上两种说法,民间还流传着两个美丽而有趣的传说。

一个是,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有一年冬天,下了几天大雪,东方朔到御花园去给汉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问明缘由。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也无缘和家人见面。她觉得不能在双亲面前尽孝,不如一死了之。东方朔对她的遭遇深表同情,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见上一面。于是,东方朔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向他求卦。但是,他给每个人的签语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这引起了长安城的恐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仙女下凡,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说完,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人们拿起红帖,赶紧去禀报皇上。汉武帝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他连忙请来了东方朔寻求办法。东方朔假意想了一下,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听后,立即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到了正月十元宵灯五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常。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元宵的妹妹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地高喊:“元宵姐!元宵姐!”元宵听到了喊声,终于和亲人团聚了。经过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做元宵节。

还有一个是,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前去捕杀。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大怒,并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光。天帝的女儿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偷偷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吓得不知如何是好。最后,才有个老人想出个办法,他说:在正月十四、正月十五、正月十六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心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历史悠久。人们此时会举行一些活动来庆祝这个节日,这些活动就逐渐成为元宵节特有的习俗。

吃元宵是庆祝元宵节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元宵,又叫汤圆、圆子。宋朝时,人们见之煮熟后浮于水面,就称之“浮圆子”。这些名称与“团圆”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史籍中有关元宵的记载很多,宋朝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介绍汴京城过元宵节时市场所卖的食品时写道:“市人卖玉梅……科头圆子、拍头焦镦。惟焦镦以竹架子出伞上,装缀梅红缕金小灯笼子,架子前后亦设灯笼,敲鼓应拍,团团旋走,谓之‘打旋罗’,街巷处处有也。”其中的“科头圆子”、“拍头焦镦”就是元宵的品种之一;宋朝周密的《武林旧事》也有这样的记载:“节食所尚,则乳糖圆子、镦柏……十般糖之类。”其中,“乳糖圆子”可能是水煮的元宵,“镦柏”可能是油炸的。北宋之前的元宵是实心无馅的,煮熟之后再以白糖、蜜枣等配食。南宋始有中间包糖的“乳糖圆子”。此后,元宵的品种不断增多,酸、甜、咸、辣等各种口味的元宵都已出现。比较特别的是用芥、葱、蒜、韭、姜组成的菜馅元宵,被称为“五辛元宵”,有勤劳、长久、向上的含义。

正月十五闹花灯是元宵节最为热闹的活动,民间有“三十的火,十五的灯”的谚语。故此,元宵节又叫灯节。元宵燃灯,最初是为了弘扬佛法。汉明帝永平年间,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yīn)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羯(jié)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目良辰。于是,汉明帝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又流传到民间。汉时张灯仅一晚。到了唐朝,国家规定元宵节当天及其前后各一天为法定节日,官府也停止办公,放灯三天。除了时间延长外,唐代灯市的规模也令人吃惊。唐开元年间的长安灯市燃灯五万盏,花样繁多,其中包括二十间房屋那么大、高一百五十尺的大型灯楼。难怪唐朝诗人崔液做出“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的咏叹。宋代,元宵放灯时间延长到五夜。从正月十四到正月十八,宋都汴京必是火树银花、灯火辉煌。其花灯品种除了一般的之外,有人别出心裁,用辘轳把水引到灯山最高处,然后“逐时放下,如瀑布状”。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更是把放灯时间延长为十天,从正月初八直到正月十七,并增设了戏曲表演。清代,虽然燃灯期限被缩短成五天,但民间的灯会依然喧闹红火。直到今天,元宵灯会依然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

在冰雪满地的北方,人们还利用自然,雕刻制作出晶莹剔透的冰灯。令人赏心悦目,留连忘返。

猜灯谜是伴随着元宵灯会的兴越而流行的又一项活动。灯谜,就是写在彩灯上的谜语。由于灯谜很难猜中,就像很难用箭射中老虎一样,所以灯谜又叫“灯虎”,猜灯谜又叫“射灯虎”。谜语在我国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一些游士为游说君王采纳自己的意见,就常常把本意寓含在隐语之中来暗示。这种隐语当时叫“廋(sōu)辞”,便是谜语的前身。猜灯谜作为元宵节的一项游戏始于南宋,人们把谜条系在花灯上,让游人在赏灯的同时进行猜射。明清时期,猜灯谜的活动也十分流行,明清时代的小说《红楼梦》、《镜花缘》等对“猜灯谜”都有所描写。谜语在我国历史悠久,谜格多达几百种,常见的谜格包括粉底格、秋千格、谐音格等。灯谜的谜面往往要注明用什么格。给猜射者一些启发和提示。制灯谜者的奇思妙想,往往令人拍案叫绝。比如:焉哉呼也(打四书句一),其谜底是“失之者鲜矣”。意思是,之乎者也矣焉哉,这几个文言文常用字中,只有“焉哉呼也”,失(没有)“之”、“者”,鲜(少)“矣”。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详情
  • 官方电话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愚人侃体育
高粉答主

2020-02-06 · 体育领域创作者
个人认证用户
愚人侃体育
采纳数:481 获赞数:107650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种就是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

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发展到了全国。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虽然元宵节的来历有不同的说法,但是演变到现在已经成为人们重要的节日,人们把这一天看作是团圆的一天,都会吃汤圆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小入戏Zz
高粉答主

2020-02-06 · 每个回答都超有意思的
知道答主
回答量:10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7万
展开全部

元宵节是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的吃汤圆赏月,后来节日名称演化为"元宵节"。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之时,只称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后称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又称上元,唐末才偶称元宵。但自宋以后也称灯夕。到了清朝,就另称灯节。



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 传统习俗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拉兔子灯等。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暴走爱教育
高粉答主

2021-02-26 · 暴走团队带你畅游教育的海洋
暴走爱教育
采纳数:10257 获赞数:411353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习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开灯祈福通常在正月十四夜便开始“试灯”,十五日夜为‘“正灯’,民间要点灯盏,又称“送灯盏”,以进行祭神祈福活动。

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习俗也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汉明帝永平年间,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后来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

南北朝时,元宵张灯渐成风气。梁武帝笃信佛教,其宫中正月十五大张灯火。唐朝时,中外文化交流更为密切,佛教大兴,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佛家灯火于是遍布民间。从唐代起,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

扩展资料:

元宵节列入遗产名录

2008年6月14日,北京市怀柔区、密云区,山西省柳林县,河北省蔚县,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泉州市、晋江市、仙游县、连城县,甘肃省永昌县,青海省乐都县申报的元宵节(敛巧饭习俗、九曲黄河阵灯俗、柳林盘子会、蔚县拜灯山习俗;

马尾-马祖元宵节习俗、泉州闹元宵习俗、闽台东石灯俗、枫亭元宵游灯习俗、 闽西客家元宵节庆、永昌县卍字灯俗、九曲黄河灯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类别:民俗;编号:Ⅹ-71)。

2014年12月3日,北京市门头沟区,河北省滦平县,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浙江省宁海县,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陕西省彬县申报的元宵节(千军台庄户幡会、抡花、河上龙灯胜会、前童元宵行会、淄博花灯会、彬县灯山会)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元宵节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3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