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样靠自己去争取机会?
1个回答
2019-02-03 · 致力于图书出版、影视IP

易书科技是一家以内容制作、内容创意、内容运营为核心的多领域融合型发展的企业。本着内容精品化及跨界融合发展的理念,致力于出版(纸质、数字、音频、课程等载体)、影视IP、二维动画、视频等业务。
向TA提问
关注

展开全部
致富思维:
穷人:其实我并不是没有能力,只是我没有机会。如果有机会摆在我面前,我也会成功的。
温州人:做生意要靠机会,但机会不是等来的,机会要靠自己去寻找,去创造。
做生意,机会很重要。没有机会,企业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许多人总是在感叹机会不出现在自己的面前,而在温州人眼里,机会到处都是,关键在于你是否努力地去寻找了。
1999年,99巴黎·中国文化周,温州西服参加了巴黎“中华服饰文化展演”。9月6日,经国家纺织工业局的安排,5家服装企业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与法国男士服装制造业协会进行了交流。
当时,“乔顿”服饰公司董事长梁辉光与法国世界顶级品牌西服纪梵希(GIVENCHY)公司男装部总经理纪利先生进行简短的了交谈。
突然,梁辉光昂首挺胸地站在纪利先生面前,说:“你看我这身西装怎么样?它是我们公司生产的。”
纪利先生礼节性地看了看梁辉光身上的西服,然后赞许地点了点头。
但是,梁辉光却认为这是一次展示自己产品的机会,他脱下西服递给纭利先生。纪利先生以专业的眼光里里外外仔细地打量了一番。然后,他以佩服的口吻说:“不错,不错,这已达到世界中上水平。”
梁辉光趁机说:“我公司年产西服能力达20万套,希望今后能为贵公司的世界级品牌定牌加工生产。”
当纪利先生听说温州已经有企业为国际知名品牌加工的消息时,当场表示:“OK!本公司已在中国的香港、上海建立了合作公司。我们可以通过这两个机构作为桥梁,把这件事做成。”纪利先生还承诺,当年就率中国的合作者及代表到温州考察。他说:“我对这样的合作充满信心,我认为合作后不仅可将产品在中国市场销售,而且可向欧洲、美洲等国家出口。”
当时,另一位温州服装企业负责人也正在与法国另一家世界级品牌的总经理克罗特·米西尼商谈定牌加工西服的事宜。
温州人认为,机会不是等来的,机会要靠自己去寻找,去创造。温州商人陈加枢是军人出身,是温州苍南金乡徽章厂的“掌门人”。
1983年,退役后的陈加枢和四个朋友一起,创办了金乡徽章厂。经过三年的发展,金乡徽章厂有了一定的实力。
1986年9月23日,在陈加枢的提议下,金乡徽章厂到上海召开产品观摩会,公开摆下了“擂台”,要求与全国同行“比质量、比价格、比信誉、比速度”。但是,意外却随之而来了。
1987年年底,金乡徽章厂竟然亏损了10多万。
这时,其他几个合作伙伴纷纷要求退出股份。陈加枢说:“如果没人要的话,我就要,厂里的负债也都归我。”
于是,陈加枢正式成了金乡徽章厂的掌门人。
陈加枢刚接管徽章厂,产品就出了问题。发出去的产品都因为质量的问题而被退了回来。
面对这种情况,陈加枢经过认真的思考,决定对厂子进行整顿。
首先,他把一批吊儿郎当的工人清理出厂;然后,他对原有的设备进行了改造,努力提高了技术水平;最后,他把责任落实到了每一位员工身上,并要求每一位员工都负起相应的责任与风险。
就这样,第二年,工厂就扭亏为赢,并逐渐成为了全国行业中的“龙头老大”。
尽管在国内,金乡徽章厂的生产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已经站在了领头羊的位置上,但是,作为掌门人的陈加枢深深地知道机会不是等来的,要想使金乡徽章厂获得更大的发展,必须主动走出去,主动去寻找机会,甚至创造机会。
1991年4月,陈加枢在上海一家企业参观时遇到了美国军需品公司——格林公司董事长巴力·丁·斯坦先生。极具商机意识的陈加枢主动邀请斯坦先生到金乡徽章厂在上海的办事处参观。斯坦先生欣然接受了邀请。当斯坦先生看到展示在办事处的精美的徽章后,他简直无法相信这是温州农民生产的。实际上,斯坦先生这次大陆之行的主要目的是想在中国大陆寻找生产美军军徽的合作伙伴。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陈加枢后,陈加枢当即邀请斯坦先生到温州金乡徽章厂去参加。
两周后,斯坦先生果真到金乡徽章厂来参观了,他认认真真地参观了徽章厂的各个角落。尽管金乡徽章厂生产的徽章既精美又便宜,但是斯坦先生在参观后并没有表态,而是匆忙离去。
陈加枢并不知道斯坦先生的想法,他还是认认真真地做他的徽章。
又过了两周,斯坦先生突然出现在金乡徽章厂里,要求再次考察。陈加枢二话不说,就带着斯坦先生参观了工厂。
这次,斯坦先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最后,斯坦先生退掉了原来在日本和中国台湾省生产徽章的协议,与陈加枢签订了美国海陆空三军军徽的所有生产合同,要求他每个月为美国生产5万枚景泰蓝徽章。
尽管美军订做的军徽工艺要求高、期限紧,要求每一枚军徽上都有兵种、称号及标志物等。但是,陈加枢和他的工人们一起加班加点,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任务。1993年春节,一位温州华侨从美国打来电话告诉陈加枢:“根据美国警察总署消息,美国警察要换服装,34万人需要68万副标章,每人两套就是130多万。你们能不能做?”
这可真是一笔大生意,陈加枢马上办好手续直奔美国,向美国警察总署阐述了自己的意向。
美国人认为中国人不可能做出一流的标章,陈加枢不温不火地说:“中国有句古话‘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请你们派两位专员到中国去看一看,费用我们全包。”
结果,美国警察总署果然派了两位警察署专员来到温州,陈加枢带他们参观了生产车间,并让工人当场表演了从投料到成品只需35分钟的生产过程。几天后,美国人带着100副样品回去了,美国警察署的领导一看,样品做工精美,价格只是美国军工厂的1/2不到,而且不需要订金,68万元的买卖立刻成交。
从这以后,陈加枢包揽了美国50个州警察局的所有警徽和领花。同时,经由美国警察总署介绍,联合国秘书处也向金乡徽章厂发来信函,咨询金乡徽章厂是否能完成联合国部队军徽的生产任务。最后,陈加枢顺利地拿到了联合国的订单。
之后,陈加枢又顺利地接下了为英国、俄罗斯、沙特、阿根廷、老挝等国家军警制作军徽的业务。
如今的金乡徽章厂生意越做越红火,在他们的徽章样品陈列室里,摆放了世界各国的军徽和警徽。正如陈加枢所说,他的厂已经成为了一个小型的联合国各国部队军徽陈列室。
当你在苦苦等待机遇的时候,不如先行动起来,让机会降临在你的头上。正如温州老书记董朝林说:“温州人看到有生意可做,第二天就弄台机器先干起来,机器可以放在家里或朋友的仓库里,行了,再盖厂房,大了才请管理人员,这要是在其他地方,半年也论证不下来。”事实上,正是这种主动出击的态度,让许多机会都降临在了温州人的头上。
有一次,温州人范鸣强携妻儿到北京旅游,在宽广的天安门广场,范鸣强萌发了经商的灵感:在天安门城楼开一家“马列书店”。
范鸣强认为,在这个地方出售伟人的著作是再好不过了。
1999年,新中国成立50周年,马克思主义传人中国100周年。范鸣强觉得是时候了。于是,他叩开了天安门城楼管理处的大门。
结果,天安门城楼管理处当即拍板表示同意。为了表示对这块“红色阵地”的支持,还破例对这家书店免收租金。
可见,当机会出现在你眼前时,就要及时地抓住,当机会不来光顾你时,你就要主动去寻找机会,通过自己创造的条件使机会主动现身。
温州人语录:
我认为,做生意天不怕,地不怕,就怕不敢行动,或者拖拖拉拉,那样会浪费很多赚钱的机会。
——意大利东旭(中国)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曙
穷人:其实我并不是没有能力,只是我没有机会。如果有机会摆在我面前,我也会成功的。
温州人:做生意要靠机会,但机会不是等来的,机会要靠自己去寻找,去创造。
做生意,机会很重要。没有机会,企业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许多人总是在感叹机会不出现在自己的面前,而在温州人眼里,机会到处都是,关键在于你是否努力地去寻找了。
1999年,99巴黎·中国文化周,温州西服参加了巴黎“中华服饰文化展演”。9月6日,经国家纺织工业局的安排,5家服装企业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与法国男士服装制造业协会进行了交流。
当时,“乔顿”服饰公司董事长梁辉光与法国世界顶级品牌西服纪梵希(GIVENCHY)公司男装部总经理纪利先生进行简短的了交谈。
突然,梁辉光昂首挺胸地站在纪利先生面前,说:“你看我这身西装怎么样?它是我们公司生产的。”
纪利先生礼节性地看了看梁辉光身上的西服,然后赞许地点了点头。
但是,梁辉光却认为这是一次展示自己产品的机会,他脱下西服递给纭利先生。纪利先生以专业的眼光里里外外仔细地打量了一番。然后,他以佩服的口吻说:“不错,不错,这已达到世界中上水平。”
梁辉光趁机说:“我公司年产西服能力达20万套,希望今后能为贵公司的世界级品牌定牌加工生产。”
当纪利先生听说温州已经有企业为国际知名品牌加工的消息时,当场表示:“OK!本公司已在中国的香港、上海建立了合作公司。我们可以通过这两个机构作为桥梁,把这件事做成。”纪利先生还承诺,当年就率中国的合作者及代表到温州考察。他说:“我对这样的合作充满信心,我认为合作后不仅可将产品在中国市场销售,而且可向欧洲、美洲等国家出口。”
当时,另一位温州服装企业负责人也正在与法国另一家世界级品牌的总经理克罗特·米西尼商谈定牌加工西服的事宜。
温州人认为,机会不是等来的,机会要靠自己去寻找,去创造。温州商人陈加枢是军人出身,是温州苍南金乡徽章厂的“掌门人”。
1983年,退役后的陈加枢和四个朋友一起,创办了金乡徽章厂。经过三年的发展,金乡徽章厂有了一定的实力。
1986年9月23日,在陈加枢的提议下,金乡徽章厂到上海召开产品观摩会,公开摆下了“擂台”,要求与全国同行“比质量、比价格、比信誉、比速度”。但是,意外却随之而来了。
1987年年底,金乡徽章厂竟然亏损了10多万。
这时,其他几个合作伙伴纷纷要求退出股份。陈加枢说:“如果没人要的话,我就要,厂里的负债也都归我。”
于是,陈加枢正式成了金乡徽章厂的掌门人。
陈加枢刚接管徽章厂,产品就出了问题。发出去的产品都因为质量的问题而被退了回来。
面对这种情况,陈加枢经过认真的思考,决定对厂子进行整顿。
首先,他把一批吊儿郎当的工人清理出厂;然后,他对原有的设备进行了改造,努力提高了技术水平;最后,他把责任落实到了每一位员工身上,并要求每一位员工都负起相应的责任与风险。
就这样,第二年,工厂就扭亏为赢,并逐渐成为了全国行业中的“龙头老大”。
尽管在国内,金乡徽章厂的生产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已经站在了领头羊的位置上,但是,作为掌门人的陈加枢深深地知道机会不是等来的,要想使金乡徽章厂获得更大的发展,必须主动走出去,主动去寻找机会,甚至创造机会。
1991年4月,陈加枢在上海一家企业参观时遇到了美国军需品公司——格林公司董事长巴力·丁·斯坦先生。极具商机意识的陈加枢主动邀请斯坦先生到金乡徽章厂在上海的办事处参观。斯坦先生欣然接受了邀请。当斯坦先生看到展示在办事处的精美的徽章后,他简直无法相信这是温州农民生产的。实际上,斯坦先生这次大陆之行的主要目的是想在中国大陆寻找生产美军军徽的合作伙伴。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陈加枢后,陈加枢当即邀请斯坦先生到温州金乡徽章厂去参加。
两周后,斯坦先生果真到金乡徽章厂来参观了,他认认真真地参观了徽章厂的各个角落。尽管金乡徽章厂生产的徽章既精美又便宜,但是斯坦先生在参观后并没有表态,而是匆忙离去。
陈加枢并不知道斯坦先生的想法,他还是认认真真地做他的徽章。
又过了两周,斯坦先生突然出现在金乡徽章厂里,要求再次考察。陈加枢二话不说,就带着斯坦先生参观了工厂。
这次,斯坦先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最后,斯坦先生退掉了原来在日本和中国台湾省生产徽章的协议,与陈加枢签订了美国海陆空三军军徽的所有生产合同,要求他每个月为美国生产5万枚景泰蓝徽章。
尽管美军订做的军徽工艺要求高、期限紧,要求每一枚军徽上都有兵种、称号及标志物等。但是,陈加枢和他的工人们一起加班加点,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任务。1993年春节,一位温州华侨从美国打来电话告诉陈加枢:“根据美国警察总署消息,美国警察要换服装,34万人需要68万副标章,每人两套就是130多万。你们能不能做?”
这可真是一笔大生意,陈加枢马上办好手续直奔美国,向美国警察总署阐述了自己的意向。
美国人认为中国人不可能做出一流的标章,陈加枢不温不火地说:“中国有句古话‘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请你们派两位专员到中国去看一看,费用我们全包。”
结果,美国警察总署果然派了两位警察署专员来到温州,陈加枢带他们参观了生产车间,并让工人当场表演了从投料到成品只需35分钟的生产过程。几天后,美国人带着100副样品回去了,美国警察署的领导一看,样品做工精美,价格只是美国军工厂的1/2不到,而且不需要订金,68万元的买卖立刻成交。
从这以后,陈加枢包揽了美国50个州警察局的所有警徽和领花。同时,经由美国警察总署介绍,联合国秘书处也向金乡徽章厂发来信函,咨询金乡徽章厂是否能完成联合国部队军徽的生产任务。最后,陈加枢顺利地拿到了联合国的订单。
之后,陈加枢又顺利地接下了为英国、俄罗斯、沙特、阿根廷、老挝等国家军警制作军徽的业务。
如今的金乡徽章厂生意越做越红火,在他们的徽章样品陈列室里,摆放了世界各国的军徽和警徽。正如陈加枢所说,他的厂已经成为了一个小型的联合国各国部队军徽陈列室。
当你在苦苦等待机遇的时候,不如先行动起来,让机会降临在你的头上。正如温州老书记董朝林说:“温州人看到有生意可做,第二天就弄台机器先干起来,机器可以放在家里或朋友的仓库里,行了,再盖厂房,大了才请管理人员,这要是在其他地方,半年也论证不下来。”事实上,正是这种主动出击的态度,让许多机会都降临在了温州人的头上。
有一次,温州人范鸣强携妻儿到北京旅游,在宽广的天安门广场,范鸣强萌发了经商的灵感:在天安门城楼开一家“马列书店”。
范鸣强认为,在这个地方出售伟人的著作是再好不过了。
1999年,新中国成立50周年,马克思主义传人中国100周年。范鸣强觉得是时候了。于是,他叩开了天安门城楼管理处的大门。
结果,天安门城楼管理处当即拍板表示同意。为了表示对这块“红色阵地”的支持,还破例对这家书店免收租金。
可见,当机会出现在你眼前时,就要及时地抓住,当机会不来光顾你时,你就要主动去寻找机会,通过自己创造的条件使机会主动现身。
温州人语录:
我认为,做生意天不怕,地不怕,就怕不敢行动,或者拖拖拉拉,那样会浪费很多赚钱的机会。
——意大利东旭(中国)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曙
详情
- 官方电话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