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世忠虽然也是南宋主张对抗金国的将领,但是他比岳飞聪明的就是,他从来不提迎回徽钦二帝之事,而且他做人比较低调,后期他表现出建功立业也是为了求取富贵,所以宋高宗赵构对他比较放心,再加上当时南宋的处境要是把能保家卫国的人都杀掉,宋高宗也就只能去金国与他的父兄作伴,所以韩世忠才得到了善终。
岳飞一生尽忠爱国,确实一位国家的忠臣,可是当时他过于高调,一直喊着要把徽钦二帝营救回来,其实作为武将来说他没有错,但是赵构不一位明君,他也有担心,要是徽钦二帝回来,他的帝位就会不稳,所以他已经登上帝位怎么可能会放权,所以他不关心徽钦二帝能不能救回来。
所以南宋很多战斗,赵构的意愿其实就是占据半壁江山即可,他也没有想过要收复失地,所以在战事上面他也不支持主战派,如果不是金国人穷追不舍有灭掉宋朝之心,估计赵构也就会放弃主战,可是岳飞在战事上不听赵构的命令,让赵构疑心,最后将他害死。韩世忠也是看到了赵构对待岳飞的态度,他知道赵构心中所想,所以他不提迎回徽钦二帝之事,老老实实打仗。
赵构当然不放心这些主战派,但是当时金国虎视眈眈,赵构总得有人为自己保家卫国,所以他对韩世忠就比较仁慈,再加上后来,韩世忠看到收复失地无望,不想赵构猜忌自己,便向赵构讨要财物封赏,赵构一看便觉得韩世忠也就是为了富贵拼命,于是便对他放心,并且恩赏不断。
站在江山社稷的角度来看,岳飞的想法并没有问题,救出被俘的皇帝是臣子的本分,但宋高宗赵构却不这么想。万一宋徽宗和宋钦宗真的回到京城,最尴尬的莫过于赵构,他决不允许这种事情发生。韩世忠有勇有谋,他看透了皇帝是心思,或许内心也想把徽钦二帝救出来,但他却不会公然说出来。
其次,韩世忠深谙功高震主的道理,随着战功越来越显赫,权力越来越大,他为了防止被皇帝猜测,采取了自我抹黑的方式。据史书记载,韩世忠多次向皇帝索要赏赐,购置了良田美宅,并在西湖边上买了一个大庄园。
他之所以这么做,并不是贪图享乐,只是为了让皇帝放心,这样才能够不被猜忌,继续领兵作战。果不其然,韩世忠越是上书请求赏赐,宋高宗心里越高兴,不仅把当年奸臣朱勔的庄园赏赐给他,还亲笔写下了“旌忠庄”三个字,以表示对韩世忠战功的肯定。
最后,韩世忠曾救过赵构的性命,赵构对他非常感激。赵构刚登基称帝的时候,为了躲避金兵的追击,先是跑到了扬州,后来又跑到了杭州、上海,等到岳飞把金兵击退后,他才返回杭州,并定都于此。
公元1129年,苗傅、刘正彦等将领,看不惯皇帝赵构的做法,就突然发动了兵变,逼迫赵构把皇位让给三岁的儿子。韩世忠集结了人马,带兵打败了刘正彦的军队,解救出被废的赵构,辅佐他重新上了帝位,成为赵构的救命恩人。
所以,在岳飞被杀之前,赵构只是解除了韩世忠的兵权,并没有想要杀掉他,而且还任命他为枢密使。韩世忠曾怒斥秦桧,同僚担心秦桧会报复,曾多次劝他,韩世忠却说道:“今吾为已而附合奸贼,死后岂不遭太祖铁杖?”岳飞被杀后,他悲伤不已,果断辞官回家养老,终日借酒消愁,61岁时去世,被追赠为太师。
1)宋高宗赵构这个皇帝,可谓是非常辛苦。作为北方外来势力的代表,他一方面要想方设法使南方各方面的势力迅速稳定下来,尤其是政治上的稳定;另一方面,他要打几场仗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对外抵制侵略,对内树立威望。作为主战派代表的岳飞,也当然要选择主动进攻。但岳飞在打了几场胜仗之后,提出的口号却不得人心:收复河山,迎回二圣。
收复河山没有问题,北方来的难民想要回家,南方的百姓,更在迫切希望早点收复失地,好让北方的难民早点回老家。赵构也不想偏安于南方,也想做一个中兴之主。但问题在于“迎回二圣”的口号。二圣这两个鸟皇帝是两个千古罪人,本应钉死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哪能再救他们。对于赵构来说,虽然二圣一个是他老爸,一个是他亲哥,也是非常不情愿他们回来的。所以迎回二圣的口号,上不达君心,下不符民意,可谓是倒行逆施。
2)皇帝连下十二道金牌,而岳飞置之不理,拒不罢兵回朝,这不是要造反的节奏吗。任谁做皇帝,也要拿来把他的头砍了。
而韩世忠则不存在这些问题。
2019-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