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帝国不仅仅是军事力量强大,他的其他方面如军事,艺术和建筑也是非常的优秀,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国家。主要是因为罗马帝国特别擅长吸取别的国家的文明与国家的优势,吸收后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并且为己所用。
在军事,艺术和建筑的方面,罗马帝国几乎完全是靠吸收外国的优势,并且发展出自己的一点小特色。所以当一个国家吸收了其他国家的优势方面,集一切优势于一身,在几百年的厚积薄发之下,必然一下出名。
在建筑方面,虽然古典罗马修建了许多宏伟的建筑,如万神殿与大竞技场,但是就建筑结构与水平来说,还是处于停滞状态的。
绘画与雕塑的水平也是完全学习希腊的风格,自己发展出来的特色非常的少。
古罗马的地域扩张也是一流,疆土面积非常大,于一世纪前后扩张成为横跨欧洲、亚洲、非洲的庞大罗马帝国。
而扩张疆土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为罗马帝国的军事水平超高,如罗马士兵方阵是其中最经典的战术,它的核心是用一百人的军团作为单位,用盾牌遮挡三面所有可能会被对方敌人的弓箭射到的表面,当大规模团战的时候,派上百的军团同时同步的推进。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将敌人的士兵阵型打乱,让他们找不到队伍,分散他们,然后将其冲散的敌人杀掉。这种士兵方阵主要可以将自己这一方的防御能力提升到最高,是冷兵器时代防御能力最强的战术,而打乱对方的排兵布阵也是其中成功的原因。
这些,当然与罗马军队英勇作战密不可分。由于此,对于罗马军队战斗力为何长期强盛的探究,便成为军事史家们的永恒话题。 著名学者维吉秀甚至断言,“罗马人是掌握了战神的某种奥秘,才组成他们的军团的”。
其实,假如真有什么战神掌握的“奥秘”的话,它也并非存在于罗马城的亚努斯神庙中,而就在罗马人自己身上。 罗马从立国时起,就十分重视公民教育,把勤俭、勇敢、爱国主义、尚武精神等作为重要内容。 军队中更是重视进行“对祖国忠诚、为保卫国家而献身,是罗马军人最大的美德和荣耀”的教育;每次作战前军官还要带领士兵向祖国作战前宣誓。
为激励军人更好地履行保卫国家的职责,罗马在《公民法》中规定,只有具有公民权的人才能当重步兵;后来又制定《霍腾修斯法》,扩大平民的政治、经济权利,大大提高了主要由平民子弟组成的罗马军团官兵的政治、经济地位。
而且,按照《公民兵制度》,罗马主要从平民的非长子中征召,非长子没有继承权,但可通过立有战功取得土地等物质财富。这同样激励了罗马士兵勇往直前的战斗精神。恰如希腊历史学家波利比乌斯所说:罗马的军事教育和激励制度,为罗马军队形成强大战斗力提供了“双重支持”,这是罗马军力长盛不衰的“奥秘”之一。
军队战斗力的生成当然离不开训练,但罗马军队的过人之处在于,它的训练具有异乎寻常的超长性和严酷性。据记载,罗马公民入伍后,一般要经过长达3年的体力、耐力、技能和战术训练,才能转为正式士兵。
训练中,士兵们经常要带上比平常重几倍的武器装备,进行全副武装的跳跃、格斗、战术演练和长途奔袭。 像西庇阿、庞培这样的著名统帅,也经常和士兵们一起训练。罗马军纪异常严格。按照规定,战斗中谁违抗命令或临阵脱逃,将受到当众鞭笞乃至死刑的严惩。
正是如此严酷的训练和铁的纪律,才铸造了罗马军队令人难以置信的坚韧、勇敢精神。 人和武器这两个要素只有通过科学的编制、体制组合起来,才能形成系统的战斗力。 古罗马早期,罗马军队就根据自己使用标枪、短剑和以步兵为主的特点,建立了由系列中队编成的军团体制,并创建了曾被恩格斯誉为“冷兵器时代最完善的”编制和战术的“罗马方阵”。
这种体制和方阵组合,便于协调指挥部队和机动灵活地发挥每个官兵的作用,并能形成持续不断的战斗力。公元前197年和168年的两次马其顿战争中,罗马人就是依靠这种体制和战术把马其顿军打得溃不成军,从此控制了希腊和地中海的广大地区。
罗马军队雄视世界700多年以后,由于受整个国家政治腐败和奢华纵欲风气的影响,本身也滋长起奢靡腐化之风,最终被哥特等“蛮族”打败而导致帝国覆亡。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对此曾说过一段意味深长的话:罗马人坚守住了一些优秀品德和科学的制度,才造就了自己的伟大;后来却因为奉行与以前完全相反的一套东西把自己搞垮了。
这一点,应该是我们理解包括罗马军队战斗力盛衰在内的整个罗马史的“奥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