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的时候,在给君王的文件里面官员的称呼都很乱,有自称“奴才”的,有自称“臣”的,这其实是区分满汉官员身份的一个措辞。当时汉人官员只能自称“臣”,这个“臣”的地位要比“奴才”要低一阶。
满清在统一全国后,才从奴隶制变成为封建制社会,但是当时还是有很多的奴隶制的旧俗保留了下来,“奴才”便是其中一个。满清的时候,跟自己的王公,主子说话的时候,自称“奴才”显得更加亲近,能够表达忠心。
在满清入关的一段时间内,朝廷的官员的称呼都是很乱的,当时的很多的汉人官员为了顺应环境也就和满人官员一样,自称“奴才”。而一些满清官员为了显得逼格更高,反而自称“臣”。
一直到了雍正时期,才有了统一从称为,要求,无论满汉,都必须自称“臣”,但是,也只有汉人官员被规范了,但是的满人官员仍然是随意称呼。
又到了乾隆时期,这个所谓的规范也被进一步的细化了,乾隆当时是要求“为存满洲旧体”,让满人官员公事就称”臣“私事就称”奴才“,而汉人官员就只能称”臣“。但是满汉的武官都是必须称”奴才“,一直到了这个时候,具体的称呼也是定了下来。
这个”存满洲旧体“虽然看似是为了维护八旗旧俗,其实却是为了区别满汉的身份,也就是说当时的清朝根本就没有真正的所谓”满汉一家“。”臣“永远是要比”奴才“低一级的。”臣“永远就是一个打工仔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