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及翻译注释

 我来答
帐号已注销
2019-05-14 · TA获得超过82.9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602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73万
展开全部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者】《孟子》 【朝代】先秦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

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或察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一个人,常常发生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在内心里困惑,思虑阻塞.然后才能知道有所作为,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晓。

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这样以后才知道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的道理了。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孟子作为孔子之后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国君实行“仁政”,要与民“同乐”。孟子的思想学说就是著作《孟子》。《孟子》记载了孟子的言行,是一部对话体著作。

其显著特点一是气势充沛,雄辩而色彩鲜明;二是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阐述事理。此文选自《孟子·告子下》。春搜宏秋战国时期,战乱纷争,一个国家要想立于不败之地,要奋发图强,不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这篇文章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的。

赏析:

文章开头,作者一连列举了六位古代圣贤在困难忧患中崛起的事例,来证明“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一著名论断。

这个推理过程属于逻辑学上的归纳推理,即由前面六个特殊的事例,归纳出后面带普通意义的结论;又通过后面的结论,说明了前面六个人物所以成功的原因:艰苦的环境,一方面给人们以困苦、饥饿、贫困、疲乏、忧虑,每每就不如人意,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些困难,坚定、振奋人们的意志,使人们在不断克服困难,求得生存的过程中增加了聪明才干。

然而道理在此还没有说完,上面只谈到,在人与客观环境这一对矛盾中,客观环境对人的触动,反过来,针对人的主观世界对此又是怎样做出反应,孟子接着指出:“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客观环境的困难和自身判断的失误,造成人在改造客观的过程中的错误,而他也就在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中积累了经验教训,从而达到“能改”的境界——这个“能”,从语义上讲,不仅体现了人的愿望、决心,也体现了人的能力。他因为自身所遭遇的困难而忧虑、痛苦、困惑,造成内心的压抑,而他也就在不断冲破这些心理压抑的世团册尝试中,活跃了自己的思维,激发了自己的创造力。

更重要的一点,人是有感情的,又是社会性的,他有痛苦,有忧虑,想发愤,想创造,必然表现在形色上,吐发在言辞中,期望得到理解与同情、启发与帮助。人就在这一切与忧患的斗争中,一方面求得了物质的生存可能,另一方面更求得了精神的生存,表现了他的活力、意志、情感、创造能力,一句话,表现了他“生”的价值。这,就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全部含义。

筱鸢bianhuakai
高粉答主

2018-11-27 · 繁杂信息太多,你要学会辨别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6795
采纳率:95%
帮助的人:662万
展开全部
原文介绍
舜(shùn)发于畎(quǎn)亩之中,傅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胶鬲(gé)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áo)租宏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fú)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zēng)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bì)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常见错误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弊蠢册也”常被写为“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是人”的意思是:这些人。而“斯人”的意思是:此人。原文中为“是人”。
注释
正在加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下》。标题是编者加的,档袭题目就是文章的主旨。
2.发:起,指被任用。
3.于:从。
4.畎亩:田间、田地。畎:田间小沟。
5.举:选拔。
6筑:捣土用的杵。
7.士:这里指主管狱囚的法官。
8.故:所以。
9.任:责任,使命。
10.于:给。
11. 是:这。
12.苦:使……痛苦。
13.劳:使……劳累。
14.饿:使……受饥饿。
15.空乏:穷困贫乏。空,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动用法,使……穷困缺乏。
16.行:指每一行为,每做一件事。
17.拂:违背。乱:使……乱。
18.所以:用这些方法来。
19.动:使……惊动。
20.忍:使……坚强。
21.曾:通“增”,增加。益:增加。
22.恒:经常。
23.过:过失。这里用作动词,指犯错误。
24.然后:这样以后。
25.衡:通“横”,梗塞,不顺。
26.作:作为,指有所作为。
27.征:征验、表现。
28.发:抒发。喻:晓喻,明白。
29.入:指国内。
30.法家:指坚持法度纪律的大臣。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 拂:同“弼”,辅佐。
31.出:指国外。
32.敌国外患:指相抗衡的国家和外来的祸患。
33.生于忧患: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
34.死于安乐: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ub...t@163.com
2021-03-25 · TA获得超过603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天籁06cc6
2020-07-20
知道答主
回答量: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118
展开全部
舜(shùn)发于畎(quǎn)亩之中,傅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胶鬲(gé)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áo)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fú)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zēng)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凳枯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bì)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常见错误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常被写为“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是人”的意思是:这些人。而“斯人”的意思是:此人。原文中为“是人”。
注释
正在加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下》。标题是编者加的,题目就是文章的主旨。
2.发:起,指被任用。
3.于:从。
4.畎亩:田间、田地。畎:田间小沟。
5.举:选拔。
6筑:捣土用的杵。
7.士:这里指主管狱囚的法官。
8.故:所以。
9.任:责任,使命。
10.于:给。
11. 是:这。
12.苦:使……痛苦。
13.劳:使……劳累。
14.饿:使……受饥饿。
15.空乏:穷困贫乏。空,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动用法,使……穷困缺乏。
16.行:指每一行为,每做一件事。
17.拂:违背。乱:使……乱。
18.所以:用这些方法来。
19.动:使……惊动。
20.忍:使……坚强枣蚂洞。
21.曾:通“增”,增加。益:增加。
22.恒:经常。
23.过:过失。这里用作动词,指犯错误。
24.然后:这样以后。
25.衡:通“横”,梗塞,不顺。
26.作:作为,指有所作为物散。
27.征:征验、表现。
28.发:抒发。喻:晓喻,明白。
29.入:指国内。
30.法家:指坚持法度纪律的大臣。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 拂:同“弼”,辅佐。
31.出:指国外。
32.敌国外患:指相抗衡的国家和外来的祸患。
33.生于忧患: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
34.死于安乐: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