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对人体危害大吗
12个回答
展开全部
X光检查作为一种常见的医学诊断手段在国内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尽管大部分患者知道辐射对健康有一定危害,但都认为其危害微乎其微,为了治病也习惯于暴露在X光射线之下。
然而,专家指出,X射线检查对人体有损伤,射线照得越多,致癌的危险性越大,因此国家卫生部早在2002年颁发的《放射工作卫生防护管理办法》中就明确规定,医务人员应对受检者进行必要的防护。但是令人感到震惊的是,目前大部分的医院都在违规操作,“病人无任何防护进行X射线检查”似乎已成惯例,而鲜有人意识到其中的危害,事实上大多数的患者恐怕都不知道卫生部有这个规定存在。
【周末报报道】 X光检查作为一种常见的医学诊断手段在国内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尽管大部分患者知道辐射对健康有一定危害,但都认为其危害微乎其微,为了治病也习惯于暴露在X光射线之下。
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1月17日,北京市疾控中心放射卫生防护所主任技师杜国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的最新的研究结果估算,以一座1000万左右人口的城市为例,每年大约会有350人左右可能因照射X光诱发癌症、白血病或其他遗传性疾病。在X光、CT检查比较普遍的日本,每年新增癌症病例中3.2%是由这两种检查造成的。
有专家指出,X射线检查对人体有损伤,射线照得越多,致癌的危险性越大,因此国家卫生部早在2002年颁发的《放射工作卫生防护管理办法》中就明确规定,医务人员应对受检者进行必要的防护。但是令人感到震惊的是,目前大部分的医院都在违规操作,“病人无任何防护进行X射线检查”似乎已成惯例,而鲜有人意识到其中的危害,事实上大多数的患者恐怕都不知道卫生部有这个规定存在。
医院态度:病人穿防护服还怎么检查?
记者查阅了《放射工作卫生防护管理办法》,其中第二十五条规定:“从事放射诊断、治疗的单位,应当制定与本单位从事的诊断、治疗项目相适应的质量控制实施方案,遵守质量控制监测规范。放射诊断、治疗装置的防护性能和与照射质量有关的技术指标,应当符合有关标准要求。对患者和受检者进行诊断、治疗时,应当按照操作规程,严格控制受照剂量,对邻近照射部位的敏感器官和组织应当进行屏蔽防护;对孕妇和幼儿进行医疗照射时,应当事先告知对健康的影响。”
然而记者在医院遇到的真实情况却是:放射科的医生将患者领至仪器前面,要求患者胸部紧贴仪器站好,然后医生走出房间,关上厚实的防护门,进入被铅玻璃隔开的有安全保障的房间里操作仪器,留下没有佩戴任何防护装备的患者接受X射线照射。
记者以患者的身份打电话到几家大医院的放射科询问防护措施的事情。一家中医院放射科的医务人员在接到电话后愣了一下,似乎对记者所提的问题表示惊讶。之后她劝记者放心:“在没有防护措施的情况下照射X光,并没有多大危害,这在医院里是常事。普通的病人来照X光一般都不穿防护衣的。况且现在的仪器比以前先进了,对射线光束的控制很精确,不会照射到非检查部位。只有孕妇才会对其腹部进行遮盖。”而另一家大医院放射科的医务人员则对记者的提问感到可笑,他们表示“从来没有听说过有这样一个规定”,认为“照X光必须身体紧贴仪器,如果穿了防护服,还怎么检查?”
国内胸透使用率为发达国家300多倍
记者通过调查证实了医院的违规操作确实普遍存在,看来,大多数人对于X光的危害的确相当漠视。
那么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提出的一座千万人口城市每年有350人因照射X光诱发癌症、白血病或其他遗传性疾病的数据,究竟是如何得出的呢?记者就此专门请教了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放射防护科的科长于宁乐医生。
“其实放射学检查致癌是一个‘概率’的问题,具有随机性效应,不一定摊到谁的头上。”于宁乐向记者解释,“350人致癌这个结果是用人口乘上一定的比率得出的。对于个体而言,因辐射致癌的几率是随机的,可能是0,也可能是100%。但是对于一个群体而言,患病率的增高是可以肯定的。”
普通人最常接触到的辐射源就是X射线检查与CT检查。这种辐射能够穿透细胞、破坏DNA,甚至诱发某些癌细胞。X射线会破坏细胞内部结构,对遗传分子产生难以修复的终身性破坏。还有研究表明,X射线会破坏红细胞,可能会诱发白血病等血液疾病。
尽管X射线中含有有害辐射,但是作为一种必须的医疗手段,X射线检查在国内依然广泛使用。尤其当患者的表面症状不足以确诊疾病时候,就需要采用X光和CT检查来帮助医生明确诊断。用X光检查骨折是最常见的,此外它还能观察到肺、肝、肾、脾等内脏异常情况;能发现肋骨、锁骨、胸椎等骨骼肿瘤;还能发现胃溃疡以及肠胃炎引起的黏膜肿胀、肿瘤等。CT检查和X光的原理基本相同。
于宁乐告诉记者,我国以前对于X射线检查是没有限制的,近些年来,在有关专家的呼吁下,国家开始重视医疗辐射问题,出台了一系列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些规定没有被很好地实施。相比之下,国外在这方面要走在中国前面。人体各部位细胞对X射线的反应程度不一,其中以性腺最为敏感。很多国家进行放射检查时,都要求必须对非检查部位尤其是性腺、甲状腺进行屏蔽保护,以使放射损害降到最低。医生如果有疏漏,都很可能因此被吊销放射执照。美国、日本等大多数发达国家都已淘汰胸透检查,在为数不多的使用国家中,英国的使用频率也仅为0.2%,而我国则高达61.8%!
北京市疾控中心放射卫生防护所主任技师杜国生在披露X光危害时提到两个很有代表性的例子:2004年,北京一家医院曾因为向澳大利亚发送未加防护拍得的X光片,受到澳大利亚检疫部门的警告。而一位外籍孩子在国内医院就诊拍X光片检查时,他跳下床拒拍,他认为在他们国家做拍片检查时,都给病人围上铅围裙。中外对受检者保护的观念差距可见一斑。
那么X射线检查的危害具体有多大呢?有专家曾经以最需要用X光检查的骨科手术为例,推算了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接受照射的剂量。患者需要接受X射线检查的次数为:诊断时一次(如果需要进一步确诊则要加做一次CT)、手术后检查骨骼复位情况一次(关节复位病人需要在手术中加做一次)、手术后一个月复查一次、术后三个月复查一次。这是基本的检查次数,多则6次,少则4次,以后则按照骨折患者康复情况不同以及片子是否清晰需要重做、上下级医院转诊重做等因素而定,一些病人起码做到10 次以上。
拍摄一张X光胸片,当射线在检查区域曝光时其曝光率约为160毫西弗特(计量辐射度的单位)/小时,约为0.045毫西弗特/秒。以胸部肋骨骨折为例,拍摄一张胸片大约需要 0.5秒,因此接受一次胸部X射线检查,患者要承受约为0.023毫西弗特的辐射量。按照六次X射线检查,一个肋骨骨折的患者前后总共要承受0.138毫西弗特的辐射剂量。
根据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制定的标准,辐射总危险度为0.0165/西弗特,也就是说,身体每接受一西弗特(1西弗特=1000毫西弗特)的辐射剂量,就会增加0.0165的致癌几率。以此推算,一个肋骨骨折病人将增加约为千万分之三点八的危险。
而对其他医学检查来说,一般四肢做一次X光检查要接受的辐射量为0.01毫西弗特,腹部为0.54毫西弗特,骨盆为0.66毫西弗特,腰椎为1.4毫西弗特,上消化道为2.55毫西弗特。以此推算,因为医学检查导致健康人群患癌的风险在千万分之一到十万分之一之间。
孕妇儿童在辐射高危人群之列
尽管大部分的医院在对普通病人进行X光照射的时候并没有采取任何防护措施,但是对于孕妇,还是有所顾忌的,对其腹部进行遮盖。于医生建议孕妇应该尽量避免此类检查,尤其是怀孕头三个月的孕妇。因为此时是胎儿重要器官形成的关键时期,X光可能使这些尚未发育定型的细胞组织产生突变,胎儿先天畸形的发生率也会增高。还有研究表明,新生儿如果因头部受损伤做CT检查,对以后的学习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有一定影响,而对空间识别能力则没什么影响。
除了孕妇之外,儿童也是辐射损伤的高危人群之一。从放射生物学理论分析,一种组织的放射敏感性与细胞的分裂活动成正比,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细胞分裂活跃,较之成年人敏感得多,且年龄越小越敏感。如果短时间内接受较多次数的X光照射,危害就会慢慢累积,造成身体细胞不可弥补的损害,将来诱发癌症等病的几率将大大增加。因此国家规定,未满18周岁的人严禁从事与放射工作有关的职业。
如果说患方只是偶尔接触X射线的话,那么作为医方的放射科医务人员受到辐射损害的可能性更大,尽管他们采取了一些防护措施。卫生部法监司公共卫生处负责人表示,卫生部曾对国内 15个省市的医院进行监测,记录显示,医疗界人员接受辐射的程度居各行业之首,医学辐射是目前辐射污染的主要来源,医务人员由于接触射线的时间长、频率高、距离短,他们受辐射的强度比传统核工业的工作人员还要高。
医务人员短期接触大剂量的射线,会发生急性皮肤烧伤、坏死、放射性皮炎、眼球晶体浑浊继发的白内障;长期低剂量的辐射,发病则一般在几年甚至十几年后,可能发生白血病、其他肿瘤、胎儿的畸变等。然而对于医疗辐射的危害,很多医生自己都没有足够的防护意识,虽然医院也提供了相应的防护措施,但在实际操作中,有些医务工作者会因为麻烦而不愿使用。不少在X光机下进行骨科手术和手法复位的医生,手臂上的汗毛全部脱光,这表明辐射已经对身体产生危害了。
标准形同虚设 胸透遭到滥用
导致X射线辐射危害比率上升的原因究竟在哪里呢?“其实问题并非出在缺少标准!”于宁乐认为,我国目前出台的一系列放射卫生防护标准已与国际接轨,并无什么两样。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些标准却常常形同虚设,拍胸片享受到屏蔽保护的患者寥寥无几。更有甚者,有时体检时,医生为节约时间,甚至要求几个体检者同时进入拍片室,一人拍片其他人未加任何防护地在一旁等候。“医院可能认为患者是偶尔来做一次X光检测,即使没有防护,危害也不大。但实际上,医务人员并不能因为受检者仅仅是来医院检查一次而忽略对他们的防护。”
“还要严格控制X射线检查的适应症!”于宁乐指出,接受辐射剂量的大小取决于放射科医师,而是否需要接受放射学检查,则完全由临床医生决定。有些医院的医务人员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滥用X射线检查,本来病人完全没有必要接受X射线照射的,结果医生为了多收医疗费,无端让病人接受照射。作为医疗工作者,应该时刻站在患者的立场为患者着想,能用B超检查的尽量别用X射线检查;非用不可的,也应该选择辐射剂量相对较小的X光片,而避免使用X光透视。
生活中明显滥用X射线检查的例子比比皆是:每年孩子的入学检查、学生升学检查、从业检查、单位体检,没有一项能离开了X光胸透。而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新颁布的《电离辐射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规定:“X射线诊断的筛选普查应避免使用透视方法”。我国和国际的儿童放射卫生防护标准也明确规定,“不能把肺部的常规检查作为幼儿和青少年的常规检查项目,如每年的体检。”但在我国,尤其是生活在经济状况较好的城市里的人群,“胸透”已经成为了体检的“保留节目”,而这种做法在国外早已被摒弃。
“患者也要有自我保护意识,拒绝不合理的医疗照射。”于宁乐担忧,目前患者当中缺乏防护意识的人比比皆是,有些患者甚至自己当起了自己的医生,在缺乏相关知识的情况下盲目地主动为自己选择X射线检查。还有就是患者的家属,没有特别需要陪护的患者,家属不必一起跟去做检查,这样受辐射是完全不必要的。
不过,人们也不必因为担心辐射而拒绝必要的X光和CT检查,更不必为此连医院放射科的区域都不敢进。拍胸片时,X射线在检查区域曝光率约为160毫西弗特/小时,距此两米处则为80微西弗特(1毫西弗特=1000微西弗特)/小时,约为中心点的1/2000,此时的致癌几率约为百万分之一;而在距离中心点6米外的辐射为1.5 微西弗特/小时,约为中心点的五百万分之一,致癌几率更是微乎其微。
然而,专家指出,X射线检查对人体有损伤,射线照得越多,致癌的危险性越大,因此国家卫生部早在2002年颁发的《放射工作卫生防护管理办法》中就明确规定,医务人员应对受检者进行必要的防护。但是令人感到震惊的是,目前大部分的医院都在违规操作,“病人无任何防护进行X射线检查”似乎已成惯例,而鲜有人意识到其中的危害,事实上大多数的患者恐怕都不知道卫生部有这个规定存在。
【周末报报道】 X光检查作为一种常见的医学诊断手段在国内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尽管大部分患者知道辐射对健康有一定危害,但都认为其危害微乎其微,为了治病也习惯于暴露在X光射线之下。
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1月17日,北京市疾控中心放射卫生防护所主任技师杜国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的最新的研究结果估算,以一座1000万左右人口的城市为例,每年大约会有350人左右可能因照射X光诱发癌症、白血病或其他遗传性疾病。在X光、CT检查比较普遍的日本,每年新增癌症病例中3.2%是由这两种检查造成的。
有专家指出,X射线检查对人体有损伤,射线照得越多,致癌的危险性越大,因此国家卫生部早在2002年颁发的《放射工作卫生防护管理办法》中就明确规定,医务人员应对受检者进行必要的防护。但是令人感到震惊的是,目前大部分的医院都在违规操作,“病人无任何防护进行X射线检查”似乎已成惯例,而鲜有人意识到其中的危害,事实上大多数的患者恐怕都不知道卫生部有这个规定存在。
医院态度:病人穿防护服还怎么检查?
记者查阅了《放射工作卫生防护管理办法》,其中第二十五条规定:“从事放射诊断、治疗的单位,应当制定与本单位从事的诊断、治疗项目相适应的质量控制实施方案,遵守质量控制监测规范。放射诊断、治疗装置的防护性能和与照射质量有关的技术指标,应当符合有关标准要求。对患者和受检者进行诊断、治疗时,应当按照操作规程,严格控制受照剂量,对邻近照射部位的敏感器官和组织应当进行屏蔽防护;对孕妇和幼儿进行医疗照射时,应当事先告知对健康的影响。”
然而记者在医院遇到的真实情况却是:放射科的医生将患者领至仪器前面,要求患者胸部紧贴仪器站好,然后医生走出房间,关上厚实的防护门,进入被铅玻璃隔开的有安全保障的房间里操作仪器,留下没有佩戴任何防护装备的患者接受X射线照射。
记者以患者的身份打电话到几家大医院的放射科询问防护措施的事情。一家中医院放射科的医务人员在接到电话后愣了一下,似乎对记者所提的问题表示惊讶。之后她劝记者放心:“在没有防护措施的情况下照射X光,并没有多大危害,这在医院里是常事。普通的病人来照X光一般都不穿防护衣的。况且现在的仪器比以前先进了,对射线光束的控制很精确,不会照射到非检查部位。只有孕妇才会对其腹部进行遮盖。”而另一家大医院放射科的医务人员则对记者的提问感到可笑,他们表示“从来没有听说过有这样一个规定”,认为“照X光必须身体紧贴仪器,如果穿了防护服,还怎么检查?”
国内胸透使用率为发达国家300多倍
记者通过调查证实了医院的违规操作确实普遍存在,看来,大多数人对于X光的危害的确相当漠视。
那么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提出的一座千万人口城市每年有350人因照射X光诱发癌症、白血病或其他遗传性疾病的数据,究竟是如何得出的呢?记者就此专门请教了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放射防护科的科长于宁乐医生。
“其实放射学检查致癌是一个‘概率’的问题,具有随机性效应,不一定摊到谁的头上。”于宁乐向记者解释,“350人致癌这个结果是用人口乘上一定的比率得出的。对于个体而言,因辐射致癌的几率是随机的,可能是0,也可能是100%。但是对于一个群体而言,患病率的增高是可以肯定的。”
普通人最常接触到的辐射源就是X射线检查与CT检查。这种辐射能够穿透细胞、破坏DNA,甚至诱发某些癌细胞。X射线会破坏细胞内部结构,对遗传分子产生难以修复的终身性破坏。还有研究表明,X射线会破坏红细胞,可能会诱发白血病等血液疾病。
尽管X射线中含有有害辐射,但是作为一种必须的医疗手段,X射线检查在国内依然广泛使用。尤其当患者的表面症状不足以确诊疾病时候,就需要采用X光和CT检查来帮助医生明确诊断。用X光检查骨折是最常见的,此外它还能观察到肺、肝、肾、脾等内脏异常情况;能发现肋骨、锁骨、胸椎等骨骼肿瘤;还能发现胃溃疡以及肠胃炎引起的黏膜肿胀、肿瘤等。CT检查和X光的原理基本相同。
于宁乐告诉记者,我国以前对于X射线检查是没有限制的,近些年来,在有关专家的呼吁下,国家开始重视医疗辐射问题,出台了一系列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些规定没有被很好地实施。相比之下,国外在这方面要走在中国前面。人体各部位细胞对X射线的反应程度不一,其中以性腺最为敏感。很多国家进行放射检查时,都要求必须对非检查部位尤其是性腺、甲状腺进行屏蔽保护,以使放射损害降到最低。医生如果有疏漏,都很可能因此被吊销放射执照。美国、日本等大多数发达国家都已淘汰胸透检查,在为数不多的使用国家中,英国的使用频率也仅为0.2%,而我国则高达61.8%!
北京市疾控中心放射卫生防护所主任技师杜国生在披露X光危害时提到两个很有代表性的例子:2004年,北京一家医院曾因为向澳大利亚发送未加防护拍得的X光片,受到澳大利亚检疫部门的警告。而一位外籍孩子在国内医院就诊拍X光片检查时,他跳下床拒拍,他认为在他们国家做拍片检查时,都给病人围上铅围裙。中外对受检者保护的观念差距可见一斑。
那么X射线检查的危害具体有多大呢?有专家曾经以最需要用X光检查的骨科手术为例,推算了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接受照射的剂量。患者需要接受X射线检查的次数为:诊断时一次(如果需要进一步确诊则要加做一次CT)、手术后检查骨骼复位情况一次(关节复位病人需要在手术中加做一次)、手术后一个月复查一次、术后三个月复查一次。这是基本的检查次数,多则6次,少则4次,以后则按照骨折患者康复情况不同以及片子是否清晰需要重做、上下级医院转诊重做等因素而定,一些病人起码做到10 次以上。
拍摄一张X光胸片,当射线在检查区域曝光时其曝光率约为160毫西弗特(计量辐射度的单位)/小时,约为0.045毫西弗特/秒。以胸部肋骨骨折为例,拍摄一张胸片大约需要 0.5秒,因此接受一次胸部X射线检查,患者要承受约为0.023毫西弗特的辐射量。按照六次X射线检查,一个肋骨骨折的患者前后总共要承受0.138毫西弗特的辐射剂量。
根据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制定的标准,辐射总危险度为0.0165/西弗特,也就是说,身体每接受一西弗特(1西弗特=1000毫西弗特)的辐射剂量,就会增加0.0165的致癌几率。以此推算,一个肋骨骨折病人将增加约为千万分之三点八的危险。
而对其他医学检查来说,一般四肢做一次X光检查要接受的辐射量为0.01毫西弗特,腹部为0.54毫西弗特,骨盆为0.66毫西弗特,腰椎为1.4毫西弗特,上消化道为2.55毫西弗特。以此推算,因为医学检查导致健康人群患癌的风险在千万分之一到十万分之一之间。
孕妇儿童在辐射高危人群之列
尽管大部分的医院在对普通病人进行X光照射的时候并没有采取任何防护措施,但是对于孕妇,还是有所顾忌的,对其腹部进行遮盖。于医生建议孕妇应该尽量避免此类检查,尤其是怀孕头三个月的孕妇。因为此时是胎儿重要器官形成的关键时期,X光可能使这些尚未发育定型的细胞组织产生突变,胎儿先天畸形的发生率也会增高。还有研究表明,新生儿如果因头部受损伤做CT检查,对以后的学习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有一定影响,而对空间识别能力则没什么影响。
除了孕妇之外,儿童也是辐射损伤的高危人群之一。从放射生物学理论分析,一种组织的放射敏感性与细胞的分裂活动成正比,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细胞分裂活跃,较之成年人敏感得多,且年龄越小越敏感。如果短时间内接受较多次数的X光照射,危害就会慢慢累积,造成身体细胞不可弥补的损害,将来诱发癌症等病的几率将大大增加。因此国家规定,未满18周岁的人严禁从事与放射工作有关的职业。
如果说患方只是偶尔接触X射线的话,那么作为医方的放射科医务人员受到辐射损害的可能性更大,尽管他们采取了一些防护措施。卫生部法监司公共卫生处负责人表示,卫生部曾对国内 15个省市的医院进行监测,记录显示,医疗界人员接受辐射的程度居各行业之首,医学辐射是目前辐射污染的主要来源,医务人员由于接触射线的时间长、频率高、距离短,他们受辐射的强度比传统核工业的工作人员还要高。
医务人员短期接触大剂量的射线,会发生急性皮肤烧伤、坏死、放射性皮炎、眼球晶体浑浊继发的白内障;长期低剂量的辐射,发病则一般在几年甚至十几年后,可能发生白血病、其他肿瘤、胎儿的畸变等。然而对于医疗辐射的危害,很多医生自己都没有足够的防护意识,虽然医院也提供了相应的防护措施,但在实际操作中,有些医务工作者会因为麻烦而不愿使用。不少在X光机下进行骨科手术和手法复位的医生,手臂上的汗毛全部脱光,这表明辐射已经对身体产生危害了。
标准形同虚设 胸透遭到滥用
导致X射线辐射危害比率上升的原因究竟在哪里呢?“其实问题并非出在缺少标准!”于宁乐认为,我国目前出台的一系列放射卫生防护标准已与国际接轨,并无什么两样。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些标准却常常形同虚设,拍胸片享受到屏蔽保护的患者寥寥无几。更有甚者,有时体检时,医生为节约时间,甚至要求几个体检者同时进入拍片室,一人拍片其他人未加任何防护地在一旁等候。“医院可能认为患者是偶尔来做一次X光检测,即使没有防护,危害也不大。但实际上,医务人员并不能因为受检者仅仅是来医院检查一次而忽略对他们的防护。”
“还要严格控制X射线检查的适应症!”于宁乐指出,接受辐射剂量的大小取决于放射科医师,而是否需要接受放射学检查,则完全由临床医生决定。有些医院的医务人员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滥用X射线检查,本来病人完全没有必要接受X射线照射的,结果医生为了多收医疗费,无端让病人接受照射。作为医疗工作者,应该时刻站在患者的立场为患者着想,能用B超检查的尽量别用X射线检查;非用不可的,也应该选择辐射剂量相对较小的X光片,而避免使用X光透视。
生活中明显滥用X射线检查的例子比比皆是:每年孩子的入学检查、学生升学检查、从业检查、单位体检,没有一项能离开了X光胸透。而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新颁布的《电离辐射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规定:“X射线诊断的筛选普查应避免使用透视方法”。我国和国际的儿童放射卫生防护标准也明确规定,“不能把肺部的常规检查作为幼儿和青少年的常规检查项目,如每年的体检。”但在我国,尤其是生活在经济状况较好的城市里的人群,“胸透”已经成为了体检的“保留节目”,而这种做法在国外早已被摒弃。
“患者也要有自我保护意识,拒绝不合理的医疗照射。”于宁乐担忧,目前患者当中缺乏防护意识的人比比皆是,有些患者甚至自己当起了自己的医生,在缺乏相关知识的情况下盲目地主动为自己选择X射线检查。还有就是患者的家属,没有特别需要陪护的患者,家属不必一起跟去做检查,这样受辐射是完全不必要的。
不过,人们也不必因为担心辐射而拒绝必要的X光和CT检查,更不必为此连医院放射科的区域都不敢进。拍胸片时,X射线在检查区域曝光率约为160毫西弗特/小时,距此两米处则为80微西弗特(1毫西弗特=1000微西弗特)/小时,约为中心点的1/2000,此时的致癌几率约为百万分之一;而在距离中心点6米外的辐射为1.5 微西弗特/小时,约为中心点的五百万分之一,致癌几率更是微乎其微。
展开全部
辐射对人体到底有多大伤害
在科技突飞猛进发展的今天,电子产品如微波炉、手机、电视机、空调、电冰箱、电脑网络等,使办公室自动化,提高了办事效率,给家庭带来了方便,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但是,这些产品也具有两面性,它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身体健康。 电子产品工作时会发出电磁波,也称之电磁辐射。电磁辐射作用于人体会产生一系列生物效应。150~1200兆赫的频段,可透入人体2厘米以上,激发机体深部细胞,使之相互摩擦生热,干扰机体自身的生物电流。电磁能量在体内转化为热能,引起人体热平衡的失调;它能够造成“微波性白内障”;破坏睾丸的生精能力,导致不育症;引起心血管功能改变。儿童的神经系统娇嫩,若遭受到强大的电磁辐射后,使大脑发育迟缓,生物钟调节紊乱。对孕妇则易造成流产、早产,甚至导致胎儿畸形。 意大利医学专家报道,该国每年有400名儿童患白血病,其中2~7岁的儿童发病原因,主要是距电磁场太近,而受到过强的电磁辐射。波兰的资料指出,经常接触电磁辐射的人,各种癌症发病是普通人的2倍。英国皇家微波研究机构发现,经常在电磁辐射下工作的人员,脑瘤的发病率是一般人的6.4倍。芬兰的医学专家检查证明女空中服务人员患乳癌的几率比一般同龄女性高出一倍。英国、美国、加拿大的医学报告亦指出,飞机上的工作人员患皮肤癌和脑癌的比例偏高。还有像空调器、电冰箱、电视机、电脑等均可引起不同的或相同的病症。范围之广,影响之大,不可忽视。 有关专家认为微波辐射可促使细胞染色体发生突变,使有丝分裂发生异常,于是正常细胞变成癌细胞,导致癌症的发生。经常使用的手机发出的高频电磁辐射,它的频率在400~1000兆赫之间,所发出的电磁辐射强度每平方米可在1800~2000微瓦。使用手机发话时,此时手机的发射天线附近会产生较为强烈的高频电磁辐射。手机使用时离头部较近,使人的头部受到电磁辐射。人体若长期遭受高强度电磁波辐射的影响,会导致头昏、失眠、乏力、烦躁和记忆力减退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还会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产生心动过缓、心动过速、血压波动等心血管系统症状。 现在每天有百万以上的人使用电脑、电脑网络,电脑对人体的危害却往往被人们所忽视。据国外调查表明,长期使用电脑的操作人员,有75%的人视力下降、眼睛疲劳、眼睛发干或是流泪,易患疲劳、厌食、记忆力减退、头痛脑胀等疾病。尤其是儿童对电脑的迷恋,使儿童的情绪急躁,性格孤僻自私,影响了儿童的正常发育。
在科技突飞猛进发展的今天,电子产品如微波炉、手机、电视机、空调、电冰箱、电脑网络等,使办公室自动化,提高了办事效率,给家庭带来了方便,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但是,这些产品也具有两面性,它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身体健康。 电子产品工作时会发出电磁波,也称之电磁辐射。电磁辐射作用于人体会产生一系列生物效应。150~1200兆赫的频段,可透入人体2厘米以上,激发机体深部细胞,使之相互摩擦生热,干扰机体自身的生物电流。电磁能量在体内转化为热能,引起人体热平衡的失调;它能够造成“微波性白内障”;破坏睾丸的生精能力,导致不育症;引起心血管功能改变。儿童的神经系统娇嫩,若遭受到强大的电磁辐射后,使大脑发育迟缓,生物钟调节紊乱。对孕妇则易造成流产、早产,甚至导致胎儿畸形。 意大利医学专家报道,该国每年有400名儿童患白血病,其中2~7岁的儿童发病原因,主要是距电磁场太近,而受到过强的电磁辐射。波兰的资料指出,经常接触电磁辐射的人,各种癌症发病是普通人的2倍。英国皇家微波研究机构发现,经常在电磁辐射下工作的人员,脑瘤的发病率是一般人的6.4倍。芬兰的医学专家检查证明女空中服务人员患乳癌的几率比一般同龄女性高出一倍。英国、美国、加拿大的医学报告亦指出,飞机上的工作人员患皮肤癌和脑癌的比例偏高。还有像空调器、电冰箱、电视机、电脑等均可引起不同的或相同的病症。范围之广,影响之大,不可忽视。 有关专家认为微波辐射可促使细胞染色体发生突变,使有丝分裂发生异常,于是正常细胞变成癌细胞,导致癌症的发生。经常使用的手机发出的高频电磁辐射,它的频率在400~1000兆赫之间,所发出的电磁辐射强度每平方米可在1800~2000微瓦。使用手机发话时,此时手机的发射天线附近会产生较为强烈的高频电磁辐射。手机使用时离头部较近,使人的头部受到电磁辐射。人体若长期遭受高强度电磁波辐射的影响,会导致头昏、失眠、乏力、烦躁和记忆力减退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还会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产生心动过缓、心动过速、血压波动等心血管系统症状。 现在每天有百万以上的人使用电脑、电脑网络,电脑对人体的危害却往往被人们所忽视。据国外调查表明,长期使用电脑的操作人员,有75%的人视力下降、眼睛疲劳、眼睛发干或是流泪,易患疲劳、厌食、记忆力减退、头痛脑胀等疾病。尤其是儿童对电脑的迷恋,使儿童的情绪急躁,性格孤僻自私,影响了儿童的正常发育。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电磁波辐射能量较低,不会使物质发生游离现象,也不会直接破坏环境物质,但在到处充满电子讯用品器材的现代生活,其电磁干扰特性却不可掉以轻心,因为它随时可能使人面临危害的境地。电磁波的危害长时间使用计算机之后,会感到身体疲劳、眼睛疲倦、肩痛、头痛、想睡、不安,这些都是受了电磁波的影响。电磁波还会使人的免疫机能下降、人体中的钙质减少,并引致异常生产、流产、视觉障碍、阻碍细胞分裂如癌、白血病、脑肿瘤...等。此外,电磁波会散发出一种扰乱人体状态的正离子。
经实验研究和调查观察结果表明,电磁辐射对健康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复杂的,主要危害表现如下:
1.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危害
神经系统对电磁辐射的作用很敏感,受其低强度反复作用后,中枢神经系统机能发生改变,出现神经衰弱症候群,主要表现有头痛,头晕,无力,记忆力减退,睡眠障碍(失眠,多梦或嗜睡),白天打瞌睡,易激动,多汗,心悸,胸闷,脱发等,尤其是入睡困难,无力,多汗和记忆力减退更为突出.这些均说明大脑是抑制过程占优势.所以受害者除有上述症候群外,还表现有短时间记忆力减退,视觉运动反应时值明颢延长;手脑协调动作差,表现对数字划记速度减慢,出现错误较多.
2. 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危害
使身体抵抗力下降.动物实验和对人群受辐射作用的研究和调查表明,人体的白血球吞噬细菌的百分率和吞噬的细菌数均下降.此外受电磁辐射长期作用的人,其抗体形成受到明显抑制.
3.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受电磁辐射作用的人,常发生血液动力学失调,血管通透性和张力降低.由于植物神经调节功能受到影响,人们多以心动过缓症状出现,少数呈现心动过速.受害者出现血压波动,开始升高,后又回复至正常,最后出现血压偏低;心电图出现R T 波的电压下降,这是迷走神经的过敏反应,也是心肌营养障碍的结果;P?Q间的延长,P波加宽,说明房室传导不良.此外,长期受电磁辐射作用的人,其心血管系统的疾病,会更早更易促使其发生和发展.
4.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在电磁辐射的作用下,周围血像可出现白血球不稳定,主要是下降倾向,白血球减少.红血球的生成受到抑制,出现网状红血球减少.对操纵雷达的人健康调查结果表明,多数人出现白血球降低.此外,当无线电波和放射线同时作用人体时,对血液系统的作用较单一因素作用可产生更明显的伤害.
5.对生殖系统和遗传的影响
长期接触超短波发生器的人,可出现男人性机能下降,阳萎;女人出现月经周期紊乱.由于睾丸的血液循环不良,对电磁辐射非常敏感,精子生成受到抑制而影响生育;使卵细胞出现变性,破坏了排卵过程,而使女性失去生育能力。
高强度的电磁辐射可以产生遗传效应,使睾丸染色体出现畸变和有丝分裂异常.妊娠妇女在早期或在妊娠前,接受了短波透热疗法,结果使其子代出现先天性出生缺陷(畸形婴儿).
6.对视觉系统的影响
眼组织含有大量的水份,易吸收电磁辐射功率,而且眼的血流量少,故在电磁辐射作用下,眼球的温度易升高.温度升高是造成产生白内障的主要条件,温度上升导玫眼晶状体蛋白质凝固,多数学者认为,较低强度的微波长期作用,可以加速晶状体的衰老和混浊,并有可能使有色视野缩小和暗适应时间延长,造成某些视觉障碍.此外,长期低强度电磁辐射的作用,可促使视觉疲劳,眼感到不舒适和眼感干燥等现象
7.电磁辐射的致癌和致癌作用
大部份实验动物经微波作用后,可以使癌的发生率上升.一些微波生物学家的实验表明,电磁辐射会促使人体内的(遗传基因),微粒细胞染色体发生突变和有丝分裂异常,而使某些组织出现病理性增生过程,使正常细胞变为癌细胞.美国驻国外一大使馆人员长期受到微波窃听所发射的高度电磁辐射的作用,造成大使馆人员白血球数上升,癌发生率较正常人为高.又如受高功率远程微波雷达影响下的地区,经调查,当地癌患者急增.微波对人体组织的致热效应,不仅可以用来进行理疗,还可以用来治疗癌症,使癌组织中心温度上升,而破坏了癌细胞的增生.
除上述的电磁辐射对健康的危害外,它还对内分泌系统,听觉,物质代谢,组织器官的形态改变,均可产生不良影响。
〔(本文摘录自科技图书出版 环境科学基本丛书 之 环境物理 环境医学 )〕
经实验研究和调查观察结果表明,电磁辐射对健康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复杂的,主要危害表现如下:
1.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危害
神经系统对电磁辐射的作用很敏感,受其低强度反复作用后,中枢神经系统机能发生改变,出现神经衰弱症候群,主要表现有头痛,头晕,无力,记忆力减退,睡眠障碍(失眠,多梦或嗜睡),白天打瞌睡,易激动,多汗,心悸,胸闷,脱发等,尤其是入睡困难,无力,多汗和记忆力减退更为突出.这些均说明大脑是抑制过程占优势.所以受害者除有上述症候群外,还表现有短时间记忆力减退,视觉运动反应时值明颢延长;手脑协调动作差,表现对数字划记速度减慢,出现错误较多.
2. 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危害
使身体抵抗力下降.动物实验和对人群受辐射作用的研究和调查表明,人体的白血球吞噬细菌的百分率和吞噬的细菌数均下降.此外受电磁辐射长期作用的人,其抗体形成受到明显抑制.
3.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受电磁辐射作用的人,常发生血液动力学失调,血管通透性和张力降低.由于植物神经调节功能受到影响,人们多以心动过缓症状出现,少数呈现心动过速.受害者出现血压波动,开始升高,后又回复至正常,最后出现血压偏低;心电图出现R T 波的电压下降,这是迷走神经的过敏反应,也是心肌营养障碍的结果;P?Q间的延长,P波加宽,说明房室传导不良.此外,长期受电磁辐射作用的人,其心血管系统的疾病,会更早更易促使其发生和发展.
4.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在电磁辐射的作用下,周围血像可出现白血球不稳定,主要是下降倾向,白血球减少.红血球的生成受到抑制,出现网状红血球减少.对操纵雷达的人健康调查结果表明,多数人出现白血球降低.此外,当无线电波和放射线同时作用人体时,对血液系统的作用较单一因素作用可产生更明显的伤害.
5.对生殖系统和遗传的影响
长期接触超短波发生器的人,可出现男人性机能下降,阳萎;女人出现月经周期紊乱.由于睾丸的血液循环不良,对电磁辐射非常敏感,精子生成受到抑制而影响生育;使卵细胞出现变性,破坏了排卵过程,而使女性失去生育能力。
高强度的电磁辐射可以产生遗传效应,使睾丸染色体出现畸变和有丝分裂异常.妊娠妇女在早期或在妊娠前,接受了短波透热疗法,结果使其子代出现先天性出生缺陷(畸形婴儿).
6.对视觉系统的影响
眼组织含有大量的水份,易吸收电磁辐射功率,而且眼的血流量少,故在电磁辐射作用下,眼球的温度易升高.温度升高是造成产生白内障的主要条件,温度上升导玫眼晶状体蛋白质凝固,多数学者认为,较低强度的微波长期作用,可以加速晶状体的衰老和混浊,并有可能使有色视野缩小和暗适应时间延长,造成某些视觉障碍.此外,长期低强度电磁辐射的作用,可促使视觉疲劳,眼感到不舒适和眼感干燥等现象
7.电磁辐射的致癌和致癌作用
大部份实验动物经微波作用后,可以使癌的发生率上升.一些微波生物学家的实验表明,电磁辐射会促使人体内的(遗传基因),微粒细胞染色体发生突变和有丝分裂异常,而使某些组织出现病理性增生过程,使正常细胞变为癌细胞.美国驻国外一大使馆人员长期受到微波窃听所发射的高度电磁辐射的作用,造成大使馆人员白血球数上升,癌发生率较正常人为高.又如受高功率远程微波雷达影响下的地区,经调查,当地癌患者急增.微波对人体组织的致热效应,不仅可以用来进行理疗,还可以用来治疗癌症,使癌组织中心温度上升,而破坏了癌细胞的增生.
除上述的电磁辐射对健康的危害外,它还对内分泌系统,听觉,物质代谢,组织器官的形态改变,均可产生不良影响。
〔(本文摘录自科技图书出版 环境科学基本丛书 之 环境物理 环境医学 )〕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在生物学实验中,人体一次性接受100毫西弗的电离辐射,才会产生白细胞减少等反应。人们日常接受的电离辐射剂量,对人体并没有影响。而对于安检工作人员、放射科医生等特殊职业人员,需要长期面对X射线等辐射源,接受的电离辐射剂量要远大于普通人群,他们的健康状况更加值得关注。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吕英华说,目前这些工作人员都会采取身穿防护服、不直接接触仪器等防护措施,因此只要按照工作规定操作,对人体的影响并不大。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系:与辐射源的相对距离、“热效应”的时间长度、辐射源强度。吕英华说,距离因素的作用最为明显,辐射量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当距离增加十倍时,辐射量会减少一百倍。
电磁辐射是怎么作用于人体的,它对人体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吕英华表示,目前科学界对于这方面的研究仍旧在探索中,但是在“热效应”方面已经形成了大致的结论。
“当全身的电磁辐射剂量值达到每公斤4瓦,持续时间达到30分钟以后,人体的温度就会上升1摄氏度。”这就是电磁辐射对人体产生的“热效应”。
“热效应”有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人体长期处于41摄氏度时,会产生充血反应,长期处于45摄氏度时,新陈代谢会受到阻断。”吕英华说。有些人体器官例如眼睛、头部、男性生殖系统等,对于“热效应”的反应更为强烈,据吕英华介绍,男性生殖系统长期处于30摄氏度,便会影响睾丸的生命活动。
“人们对此应当认真对待,但是无需过度恐慌。”吕英华强调。据他介绍,国际肿瘤研究机构根据“热效应”的发生原理提出了电磁辐射剂量的建议标准,设定了每公斤0.4瓦的最高限值,对于孕妇和病人等特殊人群,限值为每公斤0.08瓦。“目前人们接受的电磁辐射剂量,远远小于这一限值。”吕英华说。
建议人们日常生活当中要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不要长时间、近距离地接触辐射源,例如打手机时尽量使用耳机,或者用座机代替手机等。辐射源的强度主要取决于电器的电流大小,电流越大的电器,其磁场的辐射强度越大,对人体的伤害也越大。因此人们应当尽量使用小功率的电器,以减少辐射的伤害。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系:与辐射源的相对距离、“热效应”的时间长度、辐射源强度。吕英华说,距离因素的作用最为明显,辐射量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当距离增加十倍时,辐射量会减少一百倍。
电磁辐射是怎么作用于人体的,它对人体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吕英华表示,目前科学界对于这方面的研究仍旧在探索中,但是在“热效应”方面已经形成了大致的结论。
“当全身的电磁辐射剂量值达到每公斤4瓦,持续时间达到30分钟以后,人体的温度就会上升1摄氏度。”这就是电磁辐射对人体产生的“热效应”。
“热效应”有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人体长期处于41摄氏度时,会产生充血反应,长期处于45摄氏度时,新陈代谢会受到阻断。”吕英华说。有些人体器官例如眼睛、头部、男性生殖系统等,对于“热效应”的反应更为强烈,据吕英华介绍,男性生殖系统长期处于30摄氏度,便会影响睾丸的生命活动。
“人们对此应当认真对待,但是无需过度恐慌。”吕英华强调。据他介绍,国际肿瘤研究机构根据“热效应”的发生原理提出了电磁辐射剂量的建议标准,设定了每公斤0.4瓦的最高限值,对于孕妇和病人等特殊人群,限值为每公斤0.08瓦。“目前人们接受的电磁辐射剂量,远远小于这一限值。”吕英华说。
建议人们日常生活当中要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不要长时间、近距离地接触辐射源,例如打手机时尽量使用耳机,或者用座机代替手机等。辐射源的强度主要取决于电器的电流大小,电流越大的电器,其磁场的辐射强度越大,对人体的伤害也越大。因此人们应当尽量使用小功率的电器,以减少辐射的伤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辐射如何伤害人体?
电磁产生的辐射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专指一种高能量辐射,会破坏生理组织,对人体造成伤害,这种伤害一般是具有累积效应的,核辐射属于典型的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远没达到将分
子分解的能量,主要以热效应的形式作用于被照射物体。无线电波产生的电磁辐射照射结果一般只有热效应,不会伤及生物体的分子键。手机与通信基站的联系,发
射的也是非电离辐射,而且,手机通信靠的是数量众多,但功率较小,单站传输距离较近的蜂窝式基站来完成联网。所以,手机发出的电磁波最多只会令人产生“温
热”的感觉。
影响人类的核辐射主要有三种
辐射是以波、粒子或光子的能量束形式传播的一种能量。核辐射是指来自于原子核的辐射。影响人类的核辐射主要有三种,即α、β、γ射线。α射线是由氦
原子核组成的粒子流。它质量大且带电荷多,但穿透物质的能力弱,射程也短,只要用一张普通的纸就能挡住。但如果进入人体,会造成危害性很大的内照射,因此
在防护上要特别防止α发射体进入人体内。β射线是由高速电子组成。与α射线相比它有较大的穿透力,能穿透皮肤的角质层而使活组织受到损伤,但它很容易被有
机玻璃、塑料或铝板等材料所屏蔽。其内照射的危害也比α射线小。γ射线与X射线类似,也是由看不见的光子组成的。它的穿透力最强,能穿透一米多厚的水泥
墙,一个能量为1MeV的γ射线就足以穿透人体。因此在外照射的防护中对γ射线的防护最重要。但由于γ射线是不带电的光子,它不能直接引起电离,所以它对
人体内照射的危害要比α、β射线都小。
辐射对人体的效应是从细胞开始的
辐射会使细胞的衰亡加速,使新细胞的生成受到抑制,或造成细胞畸形,或造成人体内生化反应的改变。在辐射剂量较低时,人体本身对辐射损伤有一定的修
复能力,可对上述反应进行修复,从而不表现出危害效应或症状。但如果剂量过高,超出了人体内各器官或组织具有的修复能力,就会引起局部或全身的病变。“当
量剂量”是反映各种射线或粒子被吸收后引起的生物效应强弱的辐射量,其国际标准单位是“希伏”,定义是每千克人体组织吸收1焦耳为1希伏。希伏是个非常大
的单位,因此通常使用毫希伏、微希伏、1希伏=1000毫希伏,1毫希伏=1000微希伏。
摘自百度网友,谢谢。
电磁产生的辐射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专指一种高能量辐射,会破坏生理组织,对人体造成伤害,这种伤害一般是具有累积效应的,核辐射属于典型的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远没达到将分
子分解的能量,主要以热效应的形式作用于被照射物体。无线电波产生的电磁辐射照射结果一般只有热效应,不会伤及生物体的分子键。手机与通信基站的联系,发
射的也是非电离辐射,而且,手机通信靠的是数量众多,但功率较小,单站传输距离较近的蜂窝式基站来完成联网。所以,手机发出的电磁波最多只会令人产生“温
热”的感觉。
影响人类的核辐射主要有三种
辐射是以波、粒子或光子的能量束形式传播的一种能量。核辐射是指来自于原子核的辐射。影响人类的核辐射主要有三种,即α、β、γ射线。α射线是由氦
原子核组成的粒子流。它质量大且带电荷多,但穿透物质的能力弱,射程也短,只要用一张普通的纸就能挡住。但如果进入人体,会造成危害性很大的内照射,因此
在防护上要特别防止α发射体进入人体内。β射线是由高速电子组成。与α射线相比它有较大的穿透力,能穿透皮肤的角质层而使活组织受到损伤,但它很容易被有
机玻璃、塑料或铝板等材料所屏蔽。其内照射的危害也比α射线小。γ射线与X射线类似,也是由看不见的光子组成的。它的穿透力最强,能穿透一米多厚的水泥
墙,一个能量为1MeV的γ射线就足以穿透人体。因此在外照射的防护中对γ射线的防护最重要。但由于γ射线是不带电的光子,它不能直接引起电离,所以它对
人体内照射的危害要比α、β射线都小。
辐射对人体的效应是从细胞开始的
辐射会使细胞的衰亡加速,使新细胞的生成受到抑制,或造成细胞畸形,或造成人体内生化反应的改变。在辐射剂量较低时,人体本身对辐射损伤有一定的修
复能力,可对上述反应进行修复,从而不表现出危害效应或症状。但如果剂量过高,超出了人体内各器官或组织具有的修复能力,就会引起局部或全身的病变。“当
量剂量”是反映各种射线或粒子被吸收后引起的生物效应强弱的辐射量,其国际标准单位是“希伏”,定义是每千克人体组织吸收1焦耳为1希伏。希伏是个非常大
的单位,因此通常使用毫希伏、微希伏、1希伏=1000毫希伏,1毫希伏=1000微希伏。
摘自百度网友,谢谢。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