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太子”是未来的皇帝,为什么还会谋反?
因为就算是太子也不一定到最后就一定会当上皇帝,在没有当上皇帝之前都是不确定的。因为不确定什么时候就会被更换掉,毕竟太子身为未来国家的掌控人,所以太子为了不被罢黜,会用一些别的方法来保住自己的地位。
太子是一国的储君,为了保证他上位以后能把天下治理好。他在很小的时候就要学习很多,年长之后要“监国”,去朝廷练习。所以,太子在没有继承皇位前也算是一位朝政大臣,虽然身份高贵,但也会在朝堂上意见不和个人利益不同有了很多的敌人。遇到胆子大的劲敌,他们怕太子上位以后翻旧账来整理他们,就想尽各种办法让太子上不了位。所以太子被迫无奈没有办法了,只能谋反才是他唯一的出路。
其次古代帝王为了保证国家权力的顺利交接,会帮助太子扶植自己的势力,建立自己的集团、树立自己的威信,这样就可以在上位的时候控制住整个局面。然而,这又会出现一个特别矛盾的事情,那就是建立了自己的团队势力的太子会让皇帝感觉到十分的威胁,如果皇帝在这个位置时间很短的话,情况就会比较好一些,太子和他的团队还不能碰到皇帝的底线,皇帝就驾崩了,那么太子就能自然地上位,但如果皇帝活的时间比较久一些,在皇位也比较久的话,太子和他的势力也就众矢之的,成为皇帝的敌人和威胁。
应该说,皇帝和太子之间的关系反应了当时朝廷斗争的残酷。权力是迷人心智的毒药,为了家族保住势力,太子一定要存在;为了坚固势力,太子也可以罢免;当然,太子为了权力也可能会谋反。毕竟在当时的权利斗争时代,亲情不值一提。
太子是未来的君王,太子还会造反的原因如下:
第一:太子的位置有太多人盯着,加上兄弟太多,很容易被抢走。
其实虽然立了太子,但是这个位置一直不换人的可能性并不高。君王立太子很可能只是想要维持朝政的稳定,避免兄弟之间为了太子之位而发生冲突和争抢。在皇室有嫡子即位的做法,所以君王如果有了嫡长子很可能就会立他为太子,但是君王之后还会有孩子,难保之后还有比太子更有才的兄弟。
那么很可能到后面君王认为太子有更加合适的人选就会换人。所以就算坐上了太子之位也不能保证永远的安稳,所以太子为了避免自己被废的可能性出现,那么抢占先机谋反可能就是更好的选择。而且往往太子谋反都是察觉到了自己要被废的危机才会动手的。这样做也是想要维护自己的权力。
第二:太子很容易成为其他兄弟攻击的重点。
虽然太子已经是储君了,但是在朝堂上也是分党派的,而且朝廷的官员也会站队支持自己选择的君王,这样就看会出现被攻击的情况。但是君王是没有办法全部掌握真相的,一旦太子出现了过错,君王一怒之下就可以会废掉他。所以太子虽然身在其位,但是危机确非常的大。
第三:太子虽然是君王选择的未来君王,但是也是君王最大的威胁。
太子和君王的位置本来就非常的敏感和矛盾,虽然太子是君王自己挑选的,但是如果太子太过优秀的话,很可能会损伤君王自己的利益,只要能够当上君王的人,肯定都不愿意有人抢走自己的权势的,就算是自己的儿子或者自己挑选的人也是不可以的。所以君王对待太子的态度可能会更加苛刻,毕竟君王还在位,如果太子有任何举动,都会让君王认为他居心叵测。
古代的太子之所以会谋反,其实很大原因也是被自己的父亲逼的。只要自己一天没有成为皇帝,那么就永远是臣子。所以哪怕太子是未来的皇帝,但是他还是要听从自己父亲的吩咐。
而很多皇帝其实在晚年时都是非常昏庸的,哪怕是千古一帝的汉武帝,在晚年也曾因为巫蛊之祸逼死了自己的太子以及皇后一家。因为随着皇帝在位时间越长,手里的权力把握的越紧,就越发迷恋权力带给自己的好处,皇帝的疑心病一般都非常的重,他们非常害怕别人会加害于他,夺他的权,而太子便是首当其冲的一个人。很少有皇帝愿意心甘情愿地把自己手里的权力放给太子,而太子也会觊觎那高高在上的宝座,所以常说帝王之家无父子,在历朝历代皇帝和太子之间的矛盾,其实都特别的深。
对于帝王来说,太子是自己的接班人,虽然很多帝王都有在培养太子,但是在他们看来自己的儿子其实还是有很多的,多一个少一个也无所谓。所以我们也就能看到这历史上很多皇帝杀自己亲子的故事。当太子有做出威胁到皇帝宝座的事情的时候,皇帝便会毫不留情的处理太子,而太子想要活命就只能造反。就好像当初的李世民虽然不是太子但是他为了活命也不得不造反,强行逼迫自己的父亲李渊成为太上皇,自己做皇帝。
所以古代太子虽然是未来的皇帝,但是他们想要做真正的皇帝,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仅要和底下官员打好关系,并且也要注意自己不能跨过红线,引起自己父亲的警觉反感。当太子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