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与地表水的关系
2020-01-16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前人资料表明,研究区以南的基岩山区,是区内河流和地下水的发源地,又是基岩裂隙潜水分布区。山区基岩裂隙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有昆仑山的冰雪消融水和降雨,雪线一般在海拔5000m上下,有终年积雪和巨大冰川,每逢6~8月冰雪消融,形成地表迳流,随流下渗沿岩石裂隙补给裂隙水。因此,冰雪消融水无论对地表迳流或山区基岩裂隙水都是主要的补给来源。
由于昆仑山新构造运动间歇性强烈上升,地形切割深度大,沟谷常常切入壳状裂隙含水层,造成基岩裂隙水在沟脑或谷底、谷壁以下降泉的形式出露。基岩裂隙水具有地下迳流途径短,循环交替迅速,甚至有就地补给就地排泄之特点。因此,基岩山区的冰雪消融和降水以地表径流为主,研究区以南地区约有8条这样的河流,将大量水体输送至平原区(研究区)。
研究区南部为昆仑山东段呈北东走向的山前坳陷,即南以第四纪地层与山区基岩的交界线为边界,北到民丰-且未公路一带,东西长200km,南北宽65km的山前倾斜平原。第四纪以来沉积了巨厚的松散砂、砾、卵石层,层厚近1000m,受河水、洪水入渗及山区地下水侧向补给,成为巨大的地下水储存地。该带潜水埋藏深度一般在50~100m间,水质良好。
根据于田气象站多年观测资料计算,年蒸发量为年降水量的61.4倍,潮湿系数仅0.016。山前倾斜平原和塔克拉玛干沙漠虽有涓滴降水,但未及下渗即蒸发殆尽,重归大气,因此,大气降水对补给平原区(包括沙漠覆盖区)的第四系堆积层孔隙水是没有实际意义的。所以,山前倾斜平原第四纪松散堆积层孔隙潜水的补给来源是基岩山区出山口的河流。
各河流出山口后均于戈壁砾质倾斜平原散失殆尽,区内有大小河流8条,总径流量约8×108m3/a。据新疆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1973年调查,尼雅河在洪水期山前平原地带每5km流量损失近2m3/s,在60km的山前平原范围内,流量损失达60%(与克里雅河的情况相似)。显然,研究区内倾斜平原第四纪松散堆积含水层通过河流入渗获得了巨大的补给来源。
在民丰至喀拉米兰河沿公路附近是一个新构造隆起区,也是砾石带与细土平原交界处,为溢出带。这里含水层变薄,以含砾砂和砂为主,带宽约30km。潜水的埋藏深度为3~10m,局部为1~3m,常见潜水隐蔽溢出形成的大片盐碱地。局部被河流、洪水侵蚀而形成的冲沟、河谷内,潜水大量渗出汇流成河,如尼雅河、牙通古孜河和安迪尔河在平、枯水期即全部由泉水汇流而成。此带中的地下水补给河流。原有的8条河流中只有3条在枯水季节恢复成泉集河(图4-1)。
图4-1 地表水与地下水关系示意图
溢出带北为沙漠平原,地表为风积砂。仅存的3条河流延伸数十公里后消失在沙漠中。在河流的流动过程中,河水大量蒸发,只有少部分补给沙漠潜水。据前人资料,3条河流在尾部对地下潜水有一定淡化作用,但范围较小。
2024-09-20 广告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