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相标志及鉴别方法

 我来答
中地数媒
2020-01-19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中地数媒
中地数媒(北京)科技文化有限责任公司奉行创新高效、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坚持内容融合技术,创新驱动发展的经营方针,以高端培训、技术研发和知识服务为发展方向,旨在完成出版转型、媒体融合的重要使命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为便于野外操作和辨认,根据前人研究成果,将该区石炭纪沉积归纳出下面一些沉积相标志及其鉴别方法:

1.几何形态标志

各类沉积相在平面上和剖面上有各自的几何形态特点。例如河流相的点砂坝与海岸浅滩相(鲕滩、生物碎屑滩)(图6-2)。在横剖面上的形态就有不同,前者是上平下凹,后者是上凸下平,平面上的形状也完全不同,前者受弯曲的河谷控制,后者则平行于海岸分布。又如生物岩礁有独自的几何形态,其中堡礁呈长条状,环礁呈圆环状,马蹄礁呈马蹄状。因此,几何形态是沉积相的识别标志之一。

图6-2 石炭纪腕足类贝壳定向排列,表示沿岸浅滩沉积环境

沉积相的几何形态是前沉积地形、沉积环境的地貌和后沉积历史的函数,可以为后沉积侵蚀作用和构造变形所改造。所以,只有当沉积环境的形态被保留时,沉积相的几何形状才是有效的鉴别标志。

沉积相几何形态的研究资料有两个来源,一是地面资料,一是地下资料。后者主要来自地球物理勘查,特别是地震反射资料可以清楚地勾画出礁和海下扇的几何形态,在浅处有时可以圈出单个的潮沟和浅滩。

2.岩性特点标志

岩性是鉴别碳酸盐岩沉积相的基本的、最有意义的标志之一,也是最易观察、最直观的参数。根据一般的规律,碳酸盐岩的岩性研究,在沉积相方面要比碎屑岩有意义。这是因为碳酸盐沉积物不可能发生很远的搬运,多半是原地形成的,所以碳酸盐岩与其沉积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碎屑沉积的岩性虽然也与沉积环境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与其搬运有密切的关系(图6-3)。所以砂岩的岩性在指相意义上不如碳酸盐岩。

许多人都试图运用沉积结构来确定沉积环境。对碳酸盐岩来说,沉积结构的研究在指相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众所周知,碎屑岩是依靠粒度来判断沉积环境的能量大小,而碳酸盐岩则是依靠颗粒与泥晶含量之比来表示水介质能量。现在不少学者都采用结构—成因来进行碳酸盐岩的分类。

碳酸盐岩岩性标志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颗粒:碳酸盐岩的颗粒特征在指相方面有重要的意义,不同的颗粒反映不同的沉积环境。

碳酸盐岩颗粒的指相意义与碎屑岩颗粒不同。碎屑岩是依据颗粒的大小和形态来判断其水动力条件;而碳酸盐岩则由于颗粒的比重、成因不同,因此不能依据其大小和形态,而是依据其类型来帮助识别水介质的能量。如鲕粒多分布于浅滩,它显示中等强度的水动力条件;丰富的生物碎屑则形成生物滩;球粒主要分布于台地内部或潮间带的低能沉积环境。就是同一类型的颗粒,也可以分布在不同的沉积环境中。如鲕粒,又可以分为真鲕、表鲕、偏心鲕、生物鲕等。其中真鲕是在相对较强的水动力条件下形成的,而表鲕、偏心鲕则是在较弱的水动力条件下生成的。如扎布萨尕秀地区下石炭统怀头他拉组厚层灰岩中发育的腕足化石,个体很大,单个腕足类个体直径可达7cm,反映水动力条件较高,为高能的水动力环境(图6-4,图6-5)。

图6-3 上泥盆统阿木尼克组陆相砾岩

图6-4 扎布萨尕秀怀头他拉组生物碎屑灰岩中生物碎屑

图6-5 石炭纪生物灰岩中海百合茎碎屑,显示高能带水动力环境

泥晶:是指小于0.005m m的方解石(或白云石)晶粒。泥晶只能在没有水动力作用或安静的沉积环境中形成,它可以指示低能的沉积环境。因此,许多学者都采用颗粒与泥晶之比来表示水动力的能量。

亮晶:除颗粒/泥晶之比,亮晶也是碳酸盐岩重要的指相岩性标志。高能带有较强的波浪作用,致使灰泥部分均被簸扬到低能处,在高能带即形成亮晶胶结。因此,亮晶可以作为高能带的一个岩性标志。

非碳酸盐组分:非碳酸盐组分也是识别碳酸盐沉积环境的重要标志之一。在通常情况下,蒸发岩矿物形成于蒸发作用较强的潮汐带沉积环境。在古代地层中,由于蒸发岩矿物易溶,因此保留下的只是其假象。硅质多分布远洋环境(图6-6)。而泥质不仅可以分布于潮上带沉积环境,而且也分布于深海地带。海绿石广泛地被认为形成于大陆架沉积环境,多产于远离海岸地带,温度在3~15℃之间,深度大致在10~2000m,Ph=8,Eh=0~-100mV。

图6-6 石炭纪含燧石条带灰岩

由上所述,微相分析在碳酸盐岩沉积相中具有重要意义,其主要研究内容就是碳酸盐岩的岩性和沉积结构。

3.沉积构造标志

沉积构造是沉积环境中的重要标志,无疑它是原地形成的。近来通过实验室和现代沉积物的研究,对沉积构造的了解更加深入。

碳酸盐岩与碎屑岩一样发育有各种沉积构造。不同类型的沉积构造与不同的沉积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根据沉积构造形成的相对时期,我们把沉积构造分为三大类,分别介绍如下:

(1)沉积前的沉积构造

这种沉积构造是在上覆地层沉积之前,在层界面上形成的。它们具有侵蚀的特点,也不同于后沉积底层变形现象(重压模)。

前沉积构造包括沟道、冲刷痕迹、小槽、爬迹、大槽以及其他的侵蚀现象。尽管许多实验工作对于造成这些沉积构造的水动力条件还不甚清楚,但是它们可以指示水流的方向。

在碳酸盐岩的许多沉积环境中,前沉积构造均有发育。前沉积构造是沉积环境中沉积间断的标志。根据侵蚀规模和时间的长短,可将其分为两大类:侵蚀规模小,侵蚀时间短,局部切断下伏地层的纹理,称为冲刷面;侵蚀规模大,侵蚀时间长,对下伏地层切割较强,上覆地层形成底砾岩(其中常包含下伏岩层的碎屑),或者形成风化土壤,称为风化壳或侵蚀面(如华北地台的奥陶系风化壳)。

(2)同沉积构造

这种沉积构造是在沉积时形成的,如扁平层、交错层、纹层、交错纹层、波痕等。

不同类型的同沉积构造往往发育于不同的沉积环境。纹理构造最常见的是水平纹理,在各种沉积环境中皆有发育。根据特征,可以分为两大类,形成于浅水和深水两种不同的沉积环境。浅水沉积环境的水平纹理以延伸短、呈断续分布为特点;深水沉积环境的水平纹理则以延伸长、呈连续分布为特点,这反映了深水沉积环境的安静性和稳定性。羽状层理是一种反映双向水流的沉积构造,主要发育于潮间带,是潮汐带重要的沉积构造标志(图6-7)。

板状层理主要发育于海滨和浅滩。滨海板状层理的层系交角过去在不少教科书中均认为是低角度(十几度)。但根据现代海洋调查证明,有的滨海板状层理的层系交角可达三十几度,这与海岸地形及构造运动有关。交错层主要发育于潮沟和浅滩(图6-8,图6-9),但深水沉积环境同样可见,如等深流所形成的板状层理。浅水与深水交错层有区别,前者规模大,延伸广,与浅水流作用而形成的。递变层理在浅水和深水沉积环境均有分布,但两者的成因不同。浅水递变层理是风暴流及其他密度流形成的;而深水递变层理则是重力流形成的。两者通过其他标志可以区别,如层序、底痕等。波痕在许多沉积环境中皆有出现,而最发育的是潮坪沉积环境。深水沉积环境偶尔可见,但以小型波痕为特点。

图6-7 石炭纪灰岩中纹理和羽状层理

图6-8 扎布萨尕秀下石炭统怀头他拉组羽状交错层理

图6-9 石灰沟上泥盆统阿木尼克组槽状交错层理

由上所述,同沉积构造是由波浪、潮汐、水流作用所形成的。研究层理的倾斜,可以恢复古水流的方向。

尽管流动体系概念对于同沉积构造的研究颇有价值,但是它只能间接地帮助分析沉积环境,这是因为水流运动限于沉积沟、槽的范围。

(3)沉积后的沉积构造

这种沉积构造与沉积时形成的沉积构造有很大不同,而且要复杂。根据实验和近代沉积的研究,可将其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层面的垂向方向发生了改变,如重压模、假结核、流砂构造;一类是横向组构重新排列,如滑塌,这种沉积构造多半是在未固结的沉积物中,由于地震、重力流、静水压力等作用造成的,这些作用可以在各种沉积环境中发生。

1)变形沉积构造:这是由于横向运动的结果,从河滩到深海斜坡都可以产生,最典型的是三角洲斜坡、海底峡谷和海底扇。变形沉积构造对认识古斜坡有重要意义。

2)碳酸盐岩特殊的沉积构造:碳酸盐岩本身有一些独特的沉积构造,如干缩、树根痕、鸟眼构造、层状晶洞构造、叠层石、钙结层(壳)、锥状构造(又称帐篷构造和泥蓬构造)、缝合线、晶体印模、示底构造等。

干缩现象是潮上带、潮间带最明显的标志,常见的有干裂和泥饼卷缩两种类型。干裂又称泥裂,在层面上呈多边形,断面上呈“V”字形,被后生沉积物充填。泥饼卷的形成是由于灰泥暴露于大气,日晒失水,表面一层形成泥饼,并发生卷曲。

泥裂可以在多种沉积环境中形成,最常见的是潮坪环境。由于沉积物暴露水面,蒸发作用的结果,使沉积物发生干缩破裂。在发生成岩作用之后,断面产生变形。

水下沉积环境同样可以产生泥裂。这是因沉积物形成后,在固化过程中发生凝聚失水而形成的。在浅水沉积地区,由于强烈的蒸发作用,也可以使水下沉积物发生失水而形成泥裂,但与暴露于大气形成的泥裂(干裂)不同。最大的特点是水下泥裂在层面上不具有多边形,而是呈断续状透镜体或断续状裂纹,在横断面上仍为“V”字形,但延伸较短。

除此之外,在沉积盆地中的斜坡地带,沉积物未固结之前,由于重力作用而发生滑动,下伏沉积物亦可形成泥裂。这种泥裂与上述两种泥裂特点不同,其分布局限,在层面上垂直于滑动方向成排分布,横断面上具有微小的“V”字形,很少有上覆沉积物的充填。还有早期沉积物遭受后期破坏再搬运、沉积的构造,如条带灰岩及内碎屑灰岩,图6-10、图6-11是石灰沟克鲁克组底部发育的条带灰岩和内碎屑灰岩,反映了高能的沉积环境。

图6-10 石灰沟克鲁克组条带灰岩

图6-11 石灰沟克鲁克组泥岩中球砾灰岩

在泥晶、微晶(或球粒)白云岩或灰岩中,见在1~3mm大小的、多平行层理排列的、似鸟眼状的孔隙,被假亮晶方解石或硬石膏充填或未被充填,此种构造称为鸟眼构造。因为常成群密集出现,故又叫窗格状或网格状构造。由于是在暗灰色泥晶灰岩上分布有白色方解石斑点,故又叫雪花状构造。其成因有:碳酸盐灰泥失水收缩、灰泥中含气泡、藻类腐烂后的遗迹、硬石膏、成岩作用的重结晶等。这种沉积构造主要产于潮上带,少数在潮间带,十分之九的鸟眼构造见于浅水中(Folk,1980),所以鸟眼构造具有特殊的指相意义。近来资料表明,鸟眼构造在潮下带也有分布,但数量较少。

层状晶洞沉积构造是一种具有广阔空间的空洞沉积构造,晶洞呈水平分布,底部近于扁平,而上部表面则为不规则状,是原始空洞为内沉积物和(或)假亮晶方解石充填所成,如礁岩的中心部分,有时称为礁华。这可能是由软体动物残余和埋藏产生的,也可能是干缩造成的。

叠层石的成因在很长一段时期有争议。从事古生物研究的学者认为是生物形成的,从事沉积学研究的学者认为是沉积构造。近来通过近代叠层石的研究表明,叠层石的形成与藻和沉积环境两者有关,所以称为生物沉积构造。它是通过藻光合作用进行新陈代谢,由藻分泌的黏液黏结碎屑而成。其生长过程是一层藻,一层碎屑,具有明显的向阳性。其形态主要受沉积环境的影响,与水动力条件有关。可分为三大类:层状、柱状和球状。古代叠层石在显微镜下观察具有亮暗条带构造。

叠层石在地质历史时期分布很广,但大量的主要分布在前寒武纪地层中。基本上分布于潮汐带,以潮上带、潮间带为主,其次为潮下带。

钙结层(壳)是由于土壤水分的蒸发、沉淀作用所生成的石灰岩。多在半干燥气候区形成,这里蒸发作用大于降水作用,土壤的水分主要是向上运动。当含碳酸钙的水从土壤中蒸发时,方解石就沉淀在土壤的质点之间。这是暴露于大气的象征。

锥状构造实际也是一种干缩现象,是未固结的石灰岩暴露于大气,失水干缩形成的圆锥状构造。主要分布于潮上、潮间带。图6-12是石灰沟剖面穿山沟组底部灰岩中发育的钙结壳构造,说明当时的沉积环境暴露的为潮上带,也为该区石炭系底部界面的确定提供了参考。

图6-12 石灰沟下石炭统穿山沟组古钙结壳

(据钟建华,2005)

4.古水流标志

水流是沉积物沉积的主要动力,因此古水流的研究是沉积环境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水流标志的研究,判别水流的方向及状态,可以帮助辨别海岸线、陆源区、沉积区及其中的浅海、深海、古斜坡。

5.生物化石标志

古生物是分析确定沉积环境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它包括对大化石、微化石和遗迹化石的分析研究,其中最重要的是微化石和遗迹化石。现在在沉积相的分析上,对微化石的研究已超过大化石的进展,特别是在井下研究方面,微化石比大化石优越得多。

遗迹化石包括潜穴、足迹、钻孔(Grimes and Harper,1970;Frey,1975)、觅食迹等。遗迹化石在沉积环境解释方面颇有用处,这是因为:①遗迹化石是原地产物,不可能像其他化石经受再改造;②遗迹化石分布极为广泛,从寒武系到现代都可见到;③浅水、深水沉积环境中均有分布,但两者有区别,浅海的遗迹化石多数在层面上呈起伏构造,或是在沉积物中呈不同的结构;而深海中则很少见到这种遗迹化石,相反潜穴和基质沉积物之间是以不同颜色显示的。这种颜色形成的原因还不清楚,可能是与潜穴类型或沉积物中的有机物质数量发生变化有关。另外潜穴的方向也不同;④在各种沉积类型中都可见到;⑤一定的沉积环境具有一定的遗迹类型特点。运用这个方法,可以确定一系列的“遗迹相”,每个“遗迹相”由一套遗迹化石组成,或者说一套遗迹化石产在具有一定特点的沉积相中。尽管生物在演变,但是“遗迹相”在显生宙是保持不变的。

大化石特别是在古生代的沉积环境中,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大化石可以判别海、陆相(图6-13),而且可以区别浅海与深海。图6-14是城墙沟剖面底部城墙沟组灰黑色钙质泥岩中发育的单体珊瑚,个体很大,直径可达12c m,长度可达58c m,反映了一种特定的沉积环境。石灰沟剖面克鲁克组中发育的

类化石,与该套地层底部的怀头他拉组的大量的单体、群体珊瑚化石相比,该套地层主要以个体较小的

类为主,反映其沉积环境发生较大的变化。化石对于生物礁的研究,其意义更加突出,主要由于生物礁有其独特的发育位置及其对古水体的盐度、温度、深度及养分等都具有十分严格的要求。研究区石炭纪地层中仅在下石炭统底部地层中发育有大量的生物礁(图6-15,图6-16),说明该套地层沉积使得沉积环境比较适应造礁生物生长。

图6-13 上泥盆统陆相植物斜方薄皮木(阿木尼克组)

(据何元良,1979)

图6-14 石灰沟石炭纪怀头他拉组珊瑚化石

图6-15 扎布萨尕秀怀头他拉组群体珊瑚组成的生物礁

图6-16 下石炭统怀头他拉组珊瑚组成的生物礁

众所周知,无论大化石还是微体化石,在不同的沉积环境中,其种类和组合是不同的。它们的生存和组合,与沉积环境的盐度、水的流通、氧和营养物质的供给以及水的深度有密切的关系,同时也与生物的生态平衡有关。

但是,多数古生物化石的保存,不像遗迹化石那样是原地形成的(图6-17),而是经过了改造的。有的化石经过了较短距离的搬运,有的则经历了较远距离的搬运,其结果常常使不同沉积环境的生物群掺杂在一起,为解释沉积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严格地说,用古生物确定沉积环境时,应排除异地搬运来的生物。但大量研究资料说明,这种情况并不十分严重,即使是经历了远距离的搬运,改造较严重者,其影响也是容易排除的。如浅水底栖生物,由于洋流或重力流可以搬运至深水沉积环境,这是经常发生的现象,称为生物组合异常。我们可以通过生物群组合和其他沉积环境标志来加以区别和排除。

浅水沉积环境,特别是潮下带沉积环境,由于波浪或水流作用,生物可以经常发生搬运,但一般不会超过沉积环境的范围。也就是说,只能发生短距离的搬运。这是指正常气候条件下。如果发生风暴事件,生物可发生较远距离的搬运。

浅水沉积环境,特别是潮下带沉积环境,在正常盐度下,以多类型底栖生物组合为特点,种类常有珊瑚、软体动物、海百合、苔藓虫、介形虫、棘皮动物等。随着水域盐度的改变,生物组合也随之发生改变。首先是类型减少,分异度变低。其中最灵敏的是软体动物,特别是腹足类。

潮上和潮间带常具有藻叠层石。此外,由于潮汐、波浪作用,潮下带大量的硬壳生物可搬运到潮上、潮间带堆积,形成生物组合的异常。

深水沉积环境以浮游生物和微体生物为特点,常见有孔虫、放射虫、翼足目、硅藻、颗石藻、介形虫、笔石,甚至三叶虫、菊石等(图6-18)。但深水沉积环境生物组合的分异度要比浅水环境低得多,生物组合单调,常常仅有2~3种。

图6-17 石灰沟石炭纪克鲁克组遗迹化石

图6-18 石炭纪灰岩中的菊石化石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 官方服务
    • 官方网站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