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择题怎么区分表现和原因?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高考的考查方式及考查视角是多方面、多角度的。对高考历史试卷进行全面分析,我们可以找出考查特点,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
一、因果型选择题
因果型选择题在高考历史选择题中占重要的地位,它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或者历史现象解释的能力。因果型选择题常用的标志性词语是“原因是”“理由是”等。可将原因分为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原因、主观原因等。
解题方法:
(1)限定词法。正确理解题干有关限定词的含义,如原因方面要区别客观原因与主观原因、主要原因与次要原因、直接原因与间接原因等,然后用这些限定词和选项对照,符合此限定词的选项就是答案。
(2)逻辑推理法。比较四个选项之间的关系,根据题干要求作答。比如题干要求选主要原因,我们可比较一下四选项的关系,找出最主要的选项。
(3)时间推断法。采取时间先后顺序的方法判断因果关系,即以题干所述事件为中心,在此之前的是因,在此之后的是果。
(4)理论引导法。运用相关的史学理论进行推理得出答案。如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那么客观存在就是因,主观意识就是果。还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
【例】
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 )
A.宗法制的终结
B.察举制的完善
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科举制的推行
解析:隋唐以后,封建性质的宗法制依然存在,故A错。察举制是两汉时期的选官制度,不符合本题的时间限定,故B错。隋唐三省六部制与题干关系不大,故不选C。隋唐开始推行科举制度,选官不再重门第,而以才干为标准,故D正确。
二、概念型选择题
概念型选择题主要依据历史概念来命题,要求考生真正理解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同时还要与相近、相似的历史概念进行比较。此题型的考查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题干中提出一个基本概念,选项则是对这一概念的阐释;另一种是题干提供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选项提供四个概念。
解题方法:
(1)史论结合法。运用唯物史观、辩证法的相应理论与观点对题干与选项进行分析,再结合相关历史知识进行印证,从而找出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2)逻辑推理法。将题干与四个选项逐一对照,对两者的逻辑关系进行推理,选出最深刻、最本质的选项。
(3)定性分析法。先分析题目的要求,再对历史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进行分析,凡与题干中的概念性质不同或不符合题干中概念范围的选项都要排除。
三、逆向型选择题
逆向型选择题主要要求同学们选出与事实情况不相符或者错误的选项,关键词是“与事实相反”“不正确”“不包括”“错误”等。解答此类题目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题目。
高考历史试题中,选择题占据了“半壁江山”,虽然试题的切入角度日益多样化、多元化,但试题都是以知识为基础进行考查的。选择题具有客观性、公正性等特点,是当前高考不可或缺的题型。选择题的位置一般位于试卷的前半部分,选择题的解答是否正确、顺利,直接影响着考生后面题目的时间分配以及解题情绪。因此,提升高考选择题的解题技巧对于提高整个试卷的成绩有重要作用。
一、因果型选择题
因果型选择题在高考历史选择题中占重要的地位,它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或者历史现象解释的能力。因果型选择题常用的标志性词语是“原因是”“理由是”等。可将原因分为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原因、主观原因等。
解题方法:
(1)限定词法。正确理解题干有关限定词的含义,如原因方面要区别客观原因与主观原因、主要原因与次要原因、直接原因与间接原因等,然后用这些限定词和选项对照,符合此限定词的选项就是答案。
(2)逻辑推理法。比较四个选项之间的关系,根据题干要求作答。比如题干要求选主要原因,我们可比较一下四选项的关系,找出最主要的选项。
(3)时间推断法。采取时间先后顺序的方法判断因果关系,即以题干所述事件为中心,在此之前的是因,在此之后的是果。
(4)理论引导法。运用相关的史学理论进行推理得出答案。如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那么客观存在就是因,主观意识就是果。还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
【例】
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 )
A.宗法制的终结
B.察举制的完善
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科举制的推行
解析:隋唐以后,封建性质的宗法制依然存在,故A错。察举制是两汉时期的选官制度,不符合本题的时间限定,故B错。隋唐三省六部制与题干关系不大,故不选C。隋唐开始推行科举制度,选官不再重门第,而以才干为标准,故D正确。
二、概念型选择题
概念型选择题主要依据历史概念来命题,要求考生真正理解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同时还要与相近、相似的历史概念进行比较。此题型的考查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题干中提出一个基本概念,选项则是对这一概念的阐释;另一种是题干提供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选项提供四个概念。
解题方法:
(1)史论结合法。运用唯物史观、辩证法的相应理论与观点对题干与选项进行分析,再结合相关历史知识进行印证,从而找出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2)逻辑推理法。将题干与四个选项逐一对照,对两者的逻辑关系进行推理,选出最深刻、最本质的选项。
(3)定性分析法。先分析题目的要求,再对历史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进行分析,凡与题干中的概念性质不同或不符合题干中概念范围的选项都要排除。
三、逆向型选择题
逆向型选择题主要要求同学们选出与事实情况不相符或者错误的选项,关键词是“与事实相反”“不正确”“不包括”“错误”等。解答此类题目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题目。
高考历史试题中,选择题占据了“半壁江山”,虽然试题的切入角度日益多样化、多元化,但试题都是以知识为基础进行考查的。选择题具有客观性、公正性等特点,是当前高考不可或缺的题型。选择题的位置一般位于试卷的前半部分,选择题的解答是否正确、顺利,直接影响着考生后面题目的时间分配以及解题情绪。因此,提升高考选择题的解题技巧对于提高整个试卷的成绩有重要作用。
展开全部
1. 题型特征
表格数据型选择题是以政治、经济、思想科技、文化现象等统计表格数据为载体而设计的一种选择题。数据表格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命题多是根据现成的表格数据或者根据文字记载编制的表格数据作为命题的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形象分析、理解、判断历史现象变化的能力。一般有表格、公式、统计图、线条图、圆形结构图、函数图像、动态曲线图等多种形式,其中尤以政治、经济史方面较多。
2. 高考例析
(2012·安徽高考)表2是依据龚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的有关数据编制的。该表反映出
表2 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
收入
农村(家庭收入)
17.6%
城镇(职工货币工资)
8.0%
消费水平
农村
8.9%
城镇
4.5%
A.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已建立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还没有启动 D.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农村
【解析】本题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的表格数据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此题关键观察表中时间和城市、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数据的变化,迁移所学知识分析判断。从题干中可以看出,1979~1984年我国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均高于城市,可以得出1978年开始的农村改革成效显著,B项符合题意。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初步建立是在21世纪初,排除A项;C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1984年已经开始,且与题干无关,排除;题干反映的是消费水平增长率而非消费水平,排除D项。
3. 解题技法
(1)数据表格、统计图题:首先,根据题干材料和问题、图表表头和注释等进行知识定位,确定考查的知识范围(知识内容、阶段特征、基本理论等)。其次,按顺序读图表。要横看、纵比再综合,全面寻找有用的历史信息。读图表时不要只是看表格的数字,还要从中总结出数据间的变化趋势,是递增、递减、持平还是曲折发展。(横看要看那种因素占多数;纵比要得出变化趋势;综合要根据时间找变化原因)
(2)折线曲线图题:要找准变化发展趋势的关键点(起点、顶点、终点、转折点等),运用所学知识把关键点所反映的历史时期、阶段特征、重大事件等与变化发展趋势相印证。
(3)饼状图题:要阴晴圆缺看大小,主要看不同事物在其中所占的比重大小,结合所学知识和时间阶段特点找到答案。
另外,如果遇到表格要素较多时,可先将表
表格数据型选择题是以政治、经济、思想科技、文化现象等统计表格数据为载体而设计的一种选择题。数据表格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命题多是根据现成的表格数据或者根据文字记载编制的表格数据作为命题的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形象分析、理解、判断历史现象变化的能力。一般有表格、公式、统计图、线条图、圆形结构图、函数图像、动态曲线图等多种形式,其中尤以政治、经济史方面较多。
2. 高考例析
(2012·安徽高考)表2是依据龚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的有关数据编制的。该表反映出
表2 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
收入
农村(家庭收入)
17.6%
城镇(职工货币工资)
8.0%
消费水平
农村
8.9%
城镇
4.5%
A.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已建立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还没有启动 D.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农村
【解析】本题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的表格数据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此题关键观察表中时间和城市、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数据的变化,迁移所学知识分析判断。从题干中可以看出,1979~1984年我国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均高于城市,可以得出1978年开始的农村改革成效显著,B项符合题意。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初步建立是在21世纪初,排除A项;C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1984年已经开始,且与题干无关,排除;题干反映的是消费水平增长率而非消费水平,排除D项。
3. 解题技法
(1)数据表格、统计图题:首先,根据题干材料和问题、图表表头和注释等进行知识定位,确定考查的知识范围(知识内容、阶段特征、基本理论等)。其次,按顺序读图表。要横看、纵比再综合,全面寻找有用的历史信息。读图表时不要只是看表格的数字,还要从中总结出数据间的变化趋势,是递增、递减、持平还是曲折发展。(横看要看那种因素占多数;纵比要得出变化趋势;综合要根据时间找变化原因)
(2)折线曲线图题:要找准变化发展趋势的关键点(起点、顶点、终点、转折点等),运用所学知识把关键点所反映的历史时期、阶段特征、重大事件等与变化发展趋势相印证。
(3)饼状图题:要阴晴圆缺看大小,主要看不同事物在其中所占的比重大小,结合所学知识和时间阶段特点找到答案。
另外,如果遇到表格要素较多时,可先将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