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酸乙酯化学反应方程式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CH3COOH+CH3CH2OH=可逆反应=(浓硫酸,加热)CH3COOC2H5+H2O
实验过程为:
1、配制乙醇、浓H2SO4、乙酸的混合液时,各试剂加入试管的次序是:先乙醇,再浓H2SO4,最后加乙酸。
在将浓硫酸加入乙醇中的时候,为了防止混合时产生的热量导致液体迸溅,应当边加边振荡。当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冷却后再加入乙酸,这是为了防止乙酸的挥发而造成浪费。
2、此反应(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酯化反应是指“酸和醇起反应,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发生酯化反应的时候,一般是羧酸分子里的羟基和醇分子里的羟基氢原子一起脱去,结合形成水,其余部分结合形成了酯(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3、由于此反应是可逆反应,为了提高乙酸乙酯的产率,需要适当增大廉价原料乙醇的用量使反应尽可能生成乙酸乙酯,同时也可以提高成本较高的乙酸的转化率。故实验中需要使用过量的乙醇。
4、浓硫酸的作用是:催化剂、吸水剂。注意:酯化反应需要用浓硫酸,而酯的水解反应需要用稀硫酸。
5、实验加热前应在反应的混合物中加入碎瓷片,以防止加热过程中发生暴沸。
6、试管B中盛装的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中和乙酸(混于乙酸乙酯中的乙酸和Na2CO3反应而被除去),溶解乙醇,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有利于溶液分层,析出乙酸乙酯。同时还可以冷却乙酸乙酯,减少乙酸乙酯的挥发。
注意:饱和Na2CO3溶液不能用NaOH溶液代替,因为NaOH溶液的碱性太强,会使乙酸乙酯发生水解反应而重新变成乙酸和乙醇。
7、装置中的长导管的作用是:导气兼冷凝回流,防止未反应的乙酸、乙醇因蒸发而损耗。
8、导气管不宜伸入饱和N a2CO3溶液中的原因:防止倒吸。
9、反应的加热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先小火微热一段时间,再大火加热将生成的乙酸乙酯蒸出。小火微热是为了防止将尚未反应的乙酸、乙醇蒸出,后期的大火蒸发是为了使乙酸乙酯脱离反应体系,有利于可逆反应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移动。
实验过程为:
1、配制乙醇、浓H2SO4、乙酸的混合液时,各试剂加入试管的次序是:先乙醇,再浓H2SO4,最后加乙酸。
在将浓硫酸加入乙醇中的时候,为了防止混合时产生的热量导致液体迸溅,应当边加边振荡。当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冷却后再加入乙酸,这是为了防止乙酸的挥发而造成浪费。
2、此反应(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酯化反应是指“酸和醇起反应,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发生酯化反应的时候,一般是羧酸分子里的羟基和醇分子里的羟基氢原子一起脱去,结合形成水,其余部分结合形成了酯(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3、由于此反应是可逆反应,为了提高乙酸乙酯的产率,需要适当增大廉价原料乙醇的用量使反应尽可能生成乙酸乙酯,同时也可以提高成本较高的乙酸的转化率。故实验中需要使用过量的乙醇。
4、浓硫酸的作用是:催化剂、吸水剂。注意:酯化反应需要用浓硫酸,而酯的水解反应需要用稀硫酸。
5、实验加热前应在反应的混合物中加入碎瓷片,以防止加热过程中发生暴沸。
6、试管B中盛装的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中和乙酸(混于乙酸乙酯中的乙酸和Na2CO3反应而被除去),溶解乙醇,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有利于溶液分层,析出乙酸乙酯。同时还可以冷却乙酸乙酯,减少乙酸乙酯的挥发。
注意:饱和Na2CO3溶液不能用NaOH溶液代替,因为NaOH溶液的碱性太强,会使乙酸乙酯发生水解反应而重新变成乙酸和乙醇。
7、装置中的长导管的作用是:导气兼冷凝回流,防止未反应的乙酸、乙醇因蒸发而损耗。
8、导气管不宜伸入饱和N a2CO3溶液中的原因:防止倒吸。
9、反应的加热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先小火微热一段时间,再大火加热将生成的乙酸乙酯蒸出。小火微热是为了防止将尚未反应的乙酸、乙醇蒸出,后期的大火蒸发是为了使乙酸乙酯脱离反应体系,有利于可逆反应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移动。
上海科隆化工有限公司
2024-09-30 广告
2024-09-30 广告
工业酒精能否与其他化学品混合使用取决于具体化学品的性质和用途。一般来说,如果两种化学品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风险,且混合后不会对目标物质产生不良影响,那么它们是可以混合使用的。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许多化学品之间都存在相互作用的可能性,因此在...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上海科隆化工有限公司提供
展开全部
我想你问的是有关乙酸乙酯的相关知识,我先稍微介绍一下乙酸乙酯。乙酸乙酯又名是醋酸乙酯。它的结构式是结构简式是CH3COOC2H5(或CH3COOCH2CH3)分子式是C4H8O2 我们平常多用结构简式。要想记住它也很容易,首先我们要知道乙酸乙酯的制备方程式是乙醇和乙酸发生反应生成的(方程式是CH3CH2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该反应是可逆、需加热、还要用浓硫酸作为催化剂[浓硫酸还起到干燥剂的作用]】)其中乙酸脱去一个羟基,乙醇脱去一个氢。制取:先加乙醇,再加浓硫酸,最后加乙酸( 顺序是密度先小后大)然后加热。其在酸性条件下水解方程式为:CH3COOC2H5+H2O=CH3COOH+C2H5OH
其在碱性条件下水解方程式为:CH3COOC2H5+NaOH=CH3COONa+C2H5OH
(因为我现在还只是一名高中生,了解的只有那么多,希望能对你有些帮助。如果还满意的话,就请采纳吧~~~)
其在碱性条件下水解方程式为:CH3COOC2H5+NaOH=CH3COONa+C2H5OH
(因为我现在还只是一名高中生,了解的只有那么多,希望能对你有些帮助。如果还满意的话,就请采纳吧~~~)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酯在无机酸碱的催化下都能水解,但在无机碱催化下,酯水解生成的酸与碱反应成盐,使得酯的水解平衡向右移动,在加入足量碱的情况下,能使得酸几乎全部成盐,水解反应向右进行到底,成为不可逆反应,实际上此时进攻酯羰基的亲核试剂已经不是水而是OH-,因此严格说酯在碱作用下完全生成醇和盐的反应已经不属于水解反应,但仍习惯称为酯的碱性水解反应,既然酯的碱性水解反应可以认为不属于水解,另外起个名字也是理所当然的做法。
最早的肥皂估计在古罗马时期已经出现,是动物油脂与草木灰的混合物,草木灰中含有碳酸钾,与动物油脂混合后,特别是在加水加热的情况下,碳酸钾水解产生的OH-导致动物油脂中的高级脂肪酸甘油酯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尽管高级脂肪酸酸性很弱,但碳酸在加热情况下极易分解为CO2逸出,因此仍会发生反应生成高级脂肪酸的钾盐:
2RCOOH + K2CO3 → 2RCOOK + H2O + CO2↑
这一反应相当于广义的“不挥发性酸制挥发性酸”,这样就得到了粗制的肥皂。
因此,油脂的碱性水解就逐渐被称为“皂化”,相应的油脂碱性水解反应也就被称为“皂化反应”,后来“皂化反应”这个概念就扩大到表示所有酯的碱性水解反应,如前所述:酯的碱性水解反应实际上可以认为不属于水解,那么用“皂化反应”这样的专用名称代指,似乎更好一些。
一般大学有机化学教材上,“皂化反应”一词都可以泛指酯的碱性水解反应,那么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皂化反应”只指油脂的碱性水解反应,是否显得狭义了一点?
最早的肥皂估计在古罗马时期已经出现,是动物油脂与草木灰的混合物,草木灰中含有碳酸钾,与动物油脂混合后,特别是在加水加热的情况下,碳酸钾水解产生的OH-导致动物油脂中的高级脂肪酸甘油酯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尽管高级脂肪酸酸性很弱,但碳酸在加热情况下极易分解为CO2逸出,因此仍会发生反应生成高级脂肪酸的钾盐:
2RCOOH + K2CO3 → 2RCOOK + H2O + CO2↑
这一反应相当于广义的“不挥发性酸制挥发性酸”,这样就得到了粗制的肥皂。
因此,油脂的碱性水解就逐渐被称为“皂化”,相应的油脂碱性水解反应也就被称为“皂化反应”,后来“皂化反应”这个概念就扩大到表示所有酯的碱性水解反应,如前所述:酯的碱性水解反应实际上可以认为不属于水解,那么用“皂化反应”这样的专用名称代指,似乎更好一些。
一般大学有机化学教材上,“皂化反应”一词都可以泛指酯的碱性水解反应,那么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皂化反应”只指油脂的碱性水解反应,是否显得狭义了一点?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