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的一百块值多少钱?
现在很多人都感觉通货膨胀,钱不值钱。如吃货们都很在意猪肉的价格,由于肉价翻了一倍之多,使得很少吃猪肉的美食。于是,有些人就很怀念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的生活,觉得那时候一切东西很便宜,万元户都是令人瞩目的富豪。不少人也想,在八十年代,一百元到底值多少钱呢?
为了更好比较,还是拿80年代工资来比较,可以估计在那时代一百元值多少钱。80年代一个普通职工一个月工资差不多是50元,那也是很高的工资。100元也相当于八十年代两个月的工资。现在很多城镇居民的平均工资也达到了四千元。通过这样的比较,80年代一百年如同现在的八千多元一样!
如果以购买力来计算80年代一百元价值多少,也是比较直观。在八十年代,大米价格是一毛钱左右一斤,现在最便宜都是两块七、两块八。可以算到现在物价涨价到差不多达到了二十倍。
有人这么统计,在八十年代
100元=71斤猪肉、476斤大米、50斤花生油、455斤蔬菜、400斤西瓜、1000张电影票(居民人均收入每月在100-200元,80年代中后期物价涨幅加大,1988年通胀率曾达18.8%)。
要知道,在八十年流行着万元户,那时候肉价0.95元,米价两三毛,春节时候走亲戚送礼2元,压岁钱就给0.12-0.12元,家里有万元就是实力雄厚的土豪,令人艳羡不已!
可是,伴随着通货膨胀速度的加快,“万元户”也是一个历史的概念。有些人算现在拥有多少钱才能相当于八十年代的万元户,权威学术答案就是255万元。
如果在八十年代在银行存一万元,根据定期储蓄不断滚动定存,以及考虑到保值贴补,当年存入银行一万元今天也很难超过10万。
不过八十年代物资比较缺乏,如没有空调、电脑、手机等玩意。因为在八十年代物价虽然便宜,社会也没有手机、电脑一类玩意可以购买,一百元也只能购买粮食肉禽类等生活日用品。现代人的眼界比较高,看到很多之前东西,购买力衡量标准也发生了巨大改变。即使八十年代的一百元相当于现代的八千多元,放在八十年代也购买不了空调或者苹果电脑。因为这两个年代的物价是没有什么表意义,只能用来怀旧一下。
如果收藏八十年代的100元人民币,是非常有收藏的价值的。1980年版的100元纸币,是第四版人民币,是青灰色的,把新中国四位伟人的头像都刻印在了一起,对于新中国来说是有很高的纪念意义,也激发了人们收藏人民币的热情。
2018年5月,第四版的100元也停止流通,银行都是只收不出,如果家中有这样的100元可以去银行进行等价兑换。
今天和大家聊一聊80年代,讲一讲当年的100块钱能干什么!八十年的流通的钱面值不大,面值最大的就是十元,俗称大团结,那时候一分两分,五分的硬币纸币还可以买东西,一分钱两个的糖块,五分钱一个的大雪糕。
80年代的100块钱说不上是巨款,却也是一大笔钱了。 就拿我说吧,那时我被父母送进了托儿所,说起托儿所这个词有些朋友可能会觉得陌生,他其实就是幼儿园,是工厂或单位办的一个内部幼儿园。
父母每月只需给我交6块钱钱,托儿所管两顿饭,没有寒暑假,一年共计72块钱,也就是讲,一百元钱够我上一年半的托儿所。 邻居张大叔告诉我,八十年代末年在老家盖了一栋两层小楼,面积超过200平,不过两万多块钱。 那时候大中专生,国家饭费补贴是十七块五,省着用,能吃一个月大米炒菜。
那时候城镇工人的收入都是三四十元,这些钱够一家三口人的吃饭,上学,吃药,看病,有的还要贴补农村的老人。现在看来是绝不可能的事情,那个年代的人就是办到了,这就是我的父母们,五六十年代出生的这群人。 80年代一台收音机33元,落地扇195元,自行车134元,这是84年价格。
盐每斤O·14元,大米4角一斤,猪肉7毛5分一斤,十块钱就可以购置一桌相当现在几百元的菜,旅游景点门票不过几毛钱,如果按家用电器计算价格的话,那时候一百块钱都不如现在十块钱,买一台黑白电视剧需要六百元。
郑州到广州的单程火车票就要三十多元,出趟远门一个月工资没了。一般农村随份子只随五角,很少随一元的,一个月有一百在手,心里一点也不慌。那像现在,一个月没有个八千一万,这日子算是过不成。 对比之下现在工业产品都下降了,若按照工资算,应值5000元,照购买力的话就没那么多了。现在肯定是比当初生活过的好了,生活却没有那时候有滋有味儿了,肉吃着也没肉味了,在大都市里生活着人情味儿也越来越淡了。
(家父之故事,统一用第一人称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