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古代是百越之地,为何粤语读古诗却比国语还押韵?

 我来答
鱼欲离海
高粉答主

2020-08-11 · 一杯清茶,一起笑论人间百事
鱼欲离海
采纳数:36 获赞数:3089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这是因为粤语是因为南迁的中原人与当地百越民族交流而形成,保留了大部分的古汉语的发音,而中原因后来胡人进出,在仄、平、入声之中发音改变,汉语言发展成普通话,所以用粤语读古诗比普通更为押韵。

粤语,语言之中的化石

其实很多地方言都或多或少的保留了一些古汉语的语调发音,特别是南方地区因秦的统一,南方流入大量的中原人,带来的中原文化和中原语言,与当时民族形成新的语言体系,这些语言体系流传下来,多少都带了古汉语的发音。就如吴语,呢喃动人,把古汉语的浊语保留得非常好,而粤语,也是汉语发展的一块“活化石”。粤语之中的平仄声,保留得很好,入声完全的保留着,所以用粤语来读古诗的话,古汉语之中的平仄调更能体现出来,听起来比普通语更押韵。

粤语读古诗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从粤语的发展史来看,粤语最初形成于秦始皇统一天下的时候,最初在广西梧州有了雏形,而后南迁进入同是百越地区的广东,保留了大量中原雅言的发音。而中国古诗词文化之中,对于律诗的发音韵调都非常讲究,既要平仄又要押韵,就如王之涣的这首《登鹳雀楼》来说,在发音之上非常明显的就是流和楼,在粤语之中,这两个字的发音一样,而普通话却是liut 和lou,诗词之中的对偶平仄讲究精确,用普通话读起来就没有那么押韵了。

那为什么中原的普通话反而没有保留古汉语的发音呢?那是因为自古中原就是人人相争的地方,后来少数民族有胡人进入中原,胡人学习的时候把仄声入声都读成了平声,以致于普通话中的入声消失,若是喜欢古诗词,可以学习一下粤语来读,更有韵味哦!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