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中国的儒家思想,和西方文化有没有冲突呢?
儒家思想的确和西方文化有着不容忽视的冲突。但是,这种冲突,并没有大到“水火不容”的地步。甚至,在清朝第一次“开眼看世界”的时候,很多清廷的儒家信徒,都认为西方社会,就是他们理想中的“三皇盛世”。
我们都知道, 儒家文化,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容分割的一部分,也是我们至今屹立世界舞台不倒的文明基础。二零一八年修订的大英百科全书,将中国文化,翻译为“儒家文化”。
当然,儒家文化既然是中化民族的传统文化,那么免不了,就要和西方的种种政治思想,哲学思想做对比。文艺复兴以来,希腊罗马的辉煌过去被西方人重新捡起,于是,他们孕育出了现代文明,成功一跃而起,成为了世界的中心;
而我们还在抱残守缺,因此,才被“船坚炮利”,轰开了大门。所以,儒家文化,在新文化运动中,是胡适,鲁迅,林语堂等人批判的对象。他们认为,儒家,和西方文化是“格格不入”的。
真的如此吗?恐怕未必。首先,我们要明白的是,原始儒家,和中国数千年来一直接受的“新儒学”有着本质区别。原始儒家的宗师,是孔子,孟子;他们鼓吹的是“君权民授”的思想,认为“得乎丘民为天子”,“君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试问一下,这不就包含着朴素的民主主义思想,以及“契约精神”吗?君臣之间,是互相尊重的关系;但是,后来,董仲舒,叔孙通等人改造之后的新儒学,诞生出了“愚忠,愚孝”等等思想,和西方文明当然格格不入了。
实际上,清代的“原教旨儒家”信徒,如徐继畲,郭嵩焘等人,都是认为,西方文化就是孔孟儒学一个延续。恐怕,这和很多人的固有印象都是迥然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