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正一品和从一品是什么区别?
在魏晋时候,曹丕实施了九品中正制,也就是根据士人的才能和家世进行品级评定,分别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这样的九品。在九品官员品级中,一品最大,九品是最低一级,每一品又分正和副两级,这样九品就演化出十八个级别,这就是九品十八级的来历。在后来朝代中逐渐把发展官职品级评定的制度,使官职品级评定逐渐成熟,每一品总共是有正从区分,最高的品级是一品,最高的是正一品,往下一等就是从一品。
品级的主要作用是在朝廷的排位,上朝时的站队,以及官职,俸禄的发放。一般来说,在上朝的官员站队中,品级越高的人越靠前。因此,正一品的官员往往比从一品的官员靠前。
就官阶的等级来说,正一品比从一品的地位要高。因为正一品,是官员中的最高级。从一品,也就是是官员中的第二等级。当官能够做到一品大员,就代表着自己的巅峰,每个朝代里很少有人能够做到正一品。不过,看起来正一品和从一品虽然差距不大,但实质却拥有很大的差距。
在朝廷中文武官员的正从一品是不一样的。在文官类别中,正一品的官职就等于是正国级,能够做到这个位置,就是文官里面最顶级的。如在清朝正从一品的太傅,太保这些官职,还是荣誉职务比较多,掌握实权相对来说比较少。
在清朝正从一品官职中,下一级就是少傅,少保这样的官职,品级就会变为低一些,不过手中也掌握一定权力。所以,从一品的官职就相当于是副国级。正一品官职与从一品官职的区别,就相当于一正一副。从一品虽然是差了一级,可各方面的差距就很大了。不过皇帝也是不会给正一品的官员加封。
实际上,正一品的官位,大部分都是荣誉职衔性质的,主要是皇帝为了表彰有贡献的官员,用“正一品”让加封官员好听一些,俸禄领得要更高一些,实际上手中的权力也不会随之扩大。
尤其在明清时候,一品官员很多时候也是一种虚职,手中没有掌握真正的权力。能当上正一品的官员,地位必然会能够提高,在朝廷中能排在前列,享受更高的荣耀与地位。
但是,真正想掌握实权的人,是不希望能担任正一品的官职,更希望能担任二品官位。因为实权都是真正掌握在二品官员或者是三品官员的手里。因为在明清时期,皇权高度集中,为了避免权臣的出现,一品官员的权力基本上都被削弱。
所以,一品官职基本上都是朝廷的吉祥物与摆设。由于一品官员权力被架空,皇帝有权力能够控制外来朝廷与地方。如明清时期从来没有出现过类似前朝权臣权力过大,篡位的事情发生。
正一品:古代领导干部最高级别,从一品:较次于正一品,古代领导干部副高级别。官爵的封分由来已久,从三国开始,就有了王 、公的划分,从宋朝时期,出现了"太傅 少傅 "的划分,这就能相比较其他朝代不太明显的主次等级更清晰讨论现在这个"正一品"和"从一品"的关系,但从唐朝开始才有了"正从"之分。春秋时期就有了"少师"的设置。后面朝代更替,对官位的划分又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从一品"有些较"正一品"稍微低一点的权利,他们可能分管着不同的事务,差别就是职位的高低不一样。简而言之,从日常层面理解"正一品"和"从一品"就意味着是一个班级的"正副班长"。唐代正一品:三师和三公(太师 太傅 太保 太尉 司徒 司空) 从一品:散官,比如说大将军和仪同三司。到了金代,正一品和唐朝差别不大,从一品划分中有了丞相这个职位。而往后看别的朝代,左右、右左丞相基本属于正一品级别。
到了明朝,张居正是明代真正意义上的正一品。并且在元代的基础上多了左右柱国,初授荣禄大夫,升授光禄大夫,然而这个散阶官职基本没有固定的事务等着做,挂个头衔罢了。清朝正一品的最高级别有文职和武职的区 文职:太师 太傅 太保 殿堂大学士 武职:领侍卫内大臣 掌銮仪卫大臣
清朝正一品的最高级别有文职和武职的区别 文职:太师 太傅 太保 殿堂大学士 武职:领侍卫内大臣 掌銮仪卫大臣,像纪晓岚,和珅,就是清朝官员中的正一品级别了。像从一品文职就有:少师 少傅 少保 太子少师等等 从一品武职有:提督 内大臣 将军
2023-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