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又命曹植写《死牛诗》,不能出现“死、牛”二字,结果怎样了呢?
曹操有不少儿子,有史可考的就25个,但这25个儿子中最为有名的只有四个,即曹昂、曹丕、曹植和曹冲。曹昂作为曹操的长子,是曹操无可争议的继承人,而曹昂本身也是一个各方面都很出众的继承人,但是这个继承人生生被曹操给弄没了。
我们都知道,曹操是一个枭雄,能文能武,确实是那个年代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但是他的私生活却实在不怎么样,张绣本来都降了,他又跑去将张绣那寡居在家的叔母邹夫人给纳来做妾,这彻底惹怒了张绣。于是张绣偷袭了曹操,曹操好不容易才从宛城脱险,但是曹昂、典韦、曹安民为了保护曹操都死在了宛城,这可真真是得不偿失。
曹昂一死,曹操的继承人就空了下来,当时他有一个非常喜欢的儿子曹冲,曹冲小的时候简直就是一个神童,五六岁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大人的智商,历史上曾留下了曹冲称象的故事,但是这个儿子大约是太聪明的缘故,慧极必伤,十三岁就病死了。
曹操的其他儿子中,最优秀的就是卞夫人所生的儿子了,尤其是曹丕和曹植,曹丕是次子,但也是嫡长子,但他还有一个竞争者,即弟弟曹植,说起来,曹昂在197年去世,而曹丕是在217年才成为曹操继承人的,在这中间的二十年,曹操一直是犹豫不决的。
一来,这些儿子年龄都小,曹昂死的时候,曹丕只有十岁,就不更用说别的儿子了,等这些儿子慢慢长大,就开始竞争,主要就是曹丕和曹植之间的竞争。刚开始,曹操是站在曹植这一边的,曹植文学天赋极高,连在文学上颇有建树的曹操都不得不对他刮目相看。
但是曹植虽然才气不错,也有才能,但是同时身上也有文人的率真和任性,很多时候都是率性而为,比如擅闯司马门,比如醉酒不能上战场等等,所以渐渐失去了曹操的宠爱,而稳重的曹丕逐渐胜出。最终,曹操去世之后,曹丕做了魏王,后来又登基称帝,即魏文帝。
曹丕和曹植,一个是皇帝,一个是臣子,身份的巨大差距,让他们之间的关系变得很紧张,表面上两人兄友弟恭,但是曹丕时时想处置了这个弟弟。有一次,两人一同出游,看到两头牛在决斗,其中一个渐渐败下阵来,坠井而死。
曹丕看的感慨万分,于是让身边的弟弟为此赋诗一首,同时曹丕为曹植设置了种种限制:诗中不能出现牛,不能出现井,不能说它们在打斗,也不能说其中一个死了,而且要在马上行百步而成四十言,如果完不成,即斩立决。
这样的要求在我们看来自然是无比严苛的,但是对于曹植来说则未必,要知道曹植在文学上的天赋极高,谢灵运都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所以这样的要求对曹植来说并不是很难,他策马奔腾,一挥而就:
“两肉齐道行,头上戴横骨。行至凼士头,峍起相唐突。二敌不俱刚,一肉卧土窟。非是力不如,盛意不得泄。”
通篇不见牛、井、斗和死,却又将刚才的情景说得明明白白。等他写完诗的时候发现还没有走完百步,紧接着自己又做了一首诗,这首诗相当著名,即:“煮豆持作羹,漉豉取作汁。萁在釜下然,豆向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个故事记载在《太平广记》中,说是出自《世语新说》,但是翻看《世语新说》,却并没有发现这个故事,反而发现了关于《七步诗》的故事,说的是曹丕让曹植在七步之内写就一首诗:
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这个《七步诗》倒是和《太平广记》中出现的后一首诗略有不同,但是后面二十言倒是一模一样,也是最为出名的。那牛和井的那首诗就不知道《太平广记》引自何处了,但这两首诗在正史中都不存在。
但曹丕称帝之后,曹植的日子的确不再那么好过,虽然他们是一母所生,但隔阂已深,曹丕对曹植实在算不上好,更不会重用他,就是曹丕的儿子曹叡登基之后,也不肯重用这个叔叔。
郁郁不得志的曹植始终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最终在41岁的时候郁郁而终,也算是一个悲剧人物,好在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很高,稍稍弥补了他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