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pss主成分分析步骤是什么?
spss主成分分析法详细步骤:
1、打开SPSS软件,导入数据后,依次点击分析,降维,因子分析。如图1所示:
2、打开因子分析界面之后,把需要进行分析的变量全部选进变量对话框,然后点击右上角的描述。如图2所示:
3、勾选原始分析结果、KMO检验对话框,然后点击继续。如图3所示:
4、点击抽取,方法里选择主成分再点击碎石图。如图4所示:
5、点击旋转,再点击最大方差旋转。如图5所示:
6、点击得分,再点击,保存为变量及显示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如图6所示:
7、最后点确定就可以在输出截面看到主成分分析的结果了。如图7所示:
SPSS是世界上最早采用图形菜单驱动界面的统计软件,它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操作界面极为友好,输出结果美观漂亮。它将几乎所有的功能都以统一、规范的界面展现出来,使用Windows的窗口方式展示各种管理和分析数据方法的功能,对话框展示出各种功能选择项。
用户只要掌握一定的Windows操作技能,精通统计分析原理,就可以使用该软件为特定的科研工作服务。SPSS采用类似EXCEL表格的方式输入与管理数据,数据接口较为通用,能方便的从其他数据库中读入数据。
其统计过程包括了常用的、较为成熟的统计过程,完全可以满足非统计专业人士的工作需要。输出结果十分美观,存储时则是专用的SPO格式,可以转存为HTML格式和文本格式。对于熟悉老版本编程运行方式的用户,SPSS还特别设计了语法生成窗口。
2023-11-13 · 百度认证:SPSSAU官方账号,优质教育领域创作者

主成分分析用于对数据信息进行浓缩,比如总共有20个指标值,是否可以将此20项浓缩成4个概括性指标。除此之外,主成分分析可用于权重计算和综合竞争力研究。即主成分分共有三个实际应用场景:
信息浓缩:将多个分析项浓缩成几个关键概括性指标;
权重计算:利用方差解释率值计算各概括性指标的权重;
综合竞争力:利用成分得分和方差解释率这两项指标,计算得到综合得分,用于综合竞争力对比(综合得分值越高意味着竞争力越强)。
主成分(pca)分析通常有三个步骤;第一步是判断是否适合进行主成分(pca)分析;第二步是主成分与分析项对应关系;第三步是主成分命名.
第一步:判断是否进行主成分(pca)分析;判断标准为KMO值大于0.6.
第二步:主成分与分析项对应关系判断.
特别提示:如果研究目的完全在于信息浓缩,并且找出主成分与分析项对应关系,此时SPSSAU建议使用因子分析【请参考因子分析手册】,而非主成分分析。主成分分析目的在于信息浓缩(但不太关注主成分与分析项对应关系),权重计算,以及综合得分计算。
特别提示:有时不太会关注主成分与分析项的对应关系情况,比如进行综合竞争力计算时,不需要过多关注主成分与分析项的对应关系情况。
主成与分析项对应关系判断:假设预期为3个主成分,分析项为10个;主成分与分析项交叉共得到30个数字,此数字称作“载荷系数”(载荷系数值表示分析项与主成分之间的相关程度); 针对每个主成分,对应10个”载荷系数”,针对每个分析项,则有3个“载荷系数值”(比如0.765,-0.066,0.093),选出3个数字绝对值大于0.4的那个值(0.765),如果其对应主成分1,则说明此分析项应该划分在主成分1下面.
对不合理分析项进行删除,共有三种情况; 第一类:如果分析项的共同度(公因子方差)值小于0.4,则对应分析项应该作删除处理;第二类:某分析项对应的“载荷系数”的绝对值,全部均小于0.4,也需要删除此分析项;第三类:如果某分析项与主成分对应关系出现严重偏差(通常也称作‘张冠李戴’),也需要对该分析项进行删除处理.
第三步:主成分命名
在第二步删除掉不合理分析项后,并且确认主成分与分析项对应关系良好后,则可结合主成分与分析项对应关系,对主成分进行命名.
分析结果表格示例如下(SPSSAU同时会生成碎石图):
特别提示
主成分(pca)分析进行信息浓缩时,可能会经历多次重复循环,删除不合理项,并且重复多次循环,最终得到合理结果。
SPSSAU操作截图如下:
特别提示
关于“保存成分得分”:主成分(pca)分析将信息浓缩成几个主成分,并且可让系统保存“成分得分”。成分得分可用于进一步分析,比如聚类分析,回归分析使用等。
关于“保存综合得分”:如果使用主成分(pca)分析的目的在于进行综合竞争力排名,比如银行的绩效排名,上市公司竞争力排名等,此时可直接保存综合得分,用于竞争力排名。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