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人体会出现什么症状?
幽门螺杆菌是一个很常见的病菌,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一般家人共餐,牙齿清洁不够干净,生吃食物,接吻等情形时,最容易感染上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的危害也是很大的,它可以引起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脑梗,胃癌等。
幽门螺杆菌,是目前所知,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种类。从感染,到胃癌,它会一步一步摧毁你的胃。首先,幽门螺杆菌进入胃后,可以运动并穿过胃黏液层,到达上皮表面后牢牢地与上皮细胞黏附在一起,避免随食物一起被胃排空。
现在不少人喜欢吃一些生冷的海鲜,尤其是要在最新鲜的时候吃,这个时候,就有可能将海鲜中夹杂的,未来得及清除干净的物质,送入嘴里。若是卫生没有保障,那么很有可能夹杂着幽门螺杆菌。
豆类是高蛋白质的食物,营养是很丰富的,但是对于肠胃不好的人来说,却不友好。因为豆类中含有较多嘌呤,所以会不断促进胃酸分泌,若是过度食用的话,其中的膳食纤维还会因为胃黏膜的损伤。
洋葱虽然样子丑,气味也冲,可是它却有很好的营养价值。它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硫化物和黄酮醇,这些物质可以有效的抑制、消灭幽门螺杆菌,从而能起到预防胃炎、胃溃疡及胃癌的作用。洋葱还有抗癌的作用,因此感染上幽门螺杆菌的人,平时不妨经常食用一些洋葱。
口臭的出现,一般是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早期症状之一。感染幽门螺杆菌,会引起消化不良,同时,细菌产生的分泌物所带来的臭味也会通过口腔散发出来。此外,幽门螺杆菌在牙菌斑中寄生,在口腔内感染发作,会导致口味重。严重的者,还会有一种特别的口腔异味,难以去除,要引起高度重视。
幽门螺杆菌利用其特有的生活方式、生理特征改变局部的微环境,从而能长期定居在人体胃部而免遭胃酸的攻击,而且还能避免暴露以防止免疫系统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后若没有及时发觉,它便会在胃部持续生长、发育、繁殖,不断发展壮大。
当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机体细胞会遭受到幽门螺杆菌的“攻击”而发生损伤,从而引发胃炎、胃溃疡,如果长期反复感染,最终还会导致胃癌的出现。
很多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都会用饮食的方法去辅助治疗,但是却没有找准除菌的食物。比如大蒜,虽然能够依靠一些大蒜素,起到杀菌的效果,但是作用是很微弱的,尤其是对幽门螺杆菌这种难缠的细菌,作用就更加小了。
运动是健康之本,平时养成运动的习惯,也能够起到养胃的作用,因为运动可以调动身体的细胞,改善代谢,促进消化,排出垃圾。同时胃部可以得到蠕动,保持各项功能的正常,免疫增强,不容易被幽门螺杆菌影响。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主要寄居于人体的胃及十二指肠各区,是多种胃病的致病菌,是引起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罪魁祸首,也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胃癌第一类致癌原。Hp是一种单极、多鞭毛、末端钝圆、螺旋形弯曲的细菌,长2.5~4.0μm,宽0.5~1.0μm,是革兰阴性微需氧菌,在胃粘膜上皮细胞表面常呈典型的螺旋状或弧形。
幽门螺杆菌感染常导致哪些疾病?一般认为Hp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原因,引起腹胀、腹痛、嗳气、反酸、恶心、口臭等症状,也使患胃癌的风险增加。然而深居胃黏膜兴风作浪的Hp,并不那么老实,不仅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有关,还可引起其它器官和组织疾病,特别是心血管疾病、贫血、特发性血小板性紫癜及荨麻疹等。有研究显示在给予患者根除Hp的治疗后,这些疾病可在一定程度上意外改善或恢复。
幽门螺杆菌的常见传播途径1、口口传播:中国不注重分餐的传统饮食方式及家长保守的喂养方式,常导致病菌的相互传播。
2、恋人之间的亲吻:幽门螺旋杆菌广泛存在于感染者的唾液、牙菌斑中。接触感染者的唾液、食用受幽门螺旋杆菌污染的食物均可造成传染。
3、打喷嚏传播:患者打喷嚏可以通过鼻腔将幽门螺旋杆菌一起排出,并且有浓重的异味,需区别于口腔炎症。
4、共餐易感染幽门螺杆菌:这是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重要途径之一。就像感冒一样,一人生病全家吃药的现象,对于感染幽门螺杆菌十分普遍,所以建议居家中最好搞好卫生,采用公筷制等。另外,经常在外就餐的人被感染的机率也会大大增加,频繁出差的人须多加注意。
5、生吃易感染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旋杆菌是胃病的高发因素,而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频繁途径之一就是生吃膳食。现在西餐普遍,牛排七分熟甚至三分熟的习惯使然,或者打火锅时肉都还没烫熟,却早已吃得不亦乐乎,这些都有可能存在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安全隐患。
6、刺激性食物易导致幽门螺杆菌的入侵:由于刺激性食物容易刺激胃粘膜,致使胃的体抗力低下,从而易导致幽门螺旋杆菌的入侵。虽然,刺激性食物对于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不是立竿见影的,但却是潜移默化。
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主要有以下几种症状表现:1、腹痛——因胃和十二指肠粘膜损伤,有些病人还可出现反复发作性剧烈腹痛、上消化道少量出血等症状。
2、泛酸——幽门螺杆菌会诱发胃泌素大量分泌,导致胃酸过多,表现为泛酸和烧心。
3、口臭——幽门螺杆菌在牙菌斑中生存,在口腔内发生感染,可能导致口气重,严重者往往还有一种特殊口腔异味,无论如何清洁,都无法去除。幽门螺杆菌是引起口腔异味的最直接病菌之一。
4、饱胀感——食后上腹部饱胀、不适或疼痛,常伴有其它不良症状,如暖气、腹胀、反酸和食欲减退等。
幽门螺杆菌怎样检查?南通广济医院引进幽门螺杆菌检测仪,能连接电脑,性能更稳定。分为单卡和双卡,可同时检测一到两位患者。 检测原理:
1、细菌的直接检查:是指通过胃镜检查钳取胃粘膜(多为胃窦粘膜)作直接涂片、染色,组织切片染色及细菌培养来检测HP。其中胃粘膜细菌培养是诊断HP最可靠的方法,可作为验证其他诊断性试验的“金标准”,同时又能进行药敏试验,指导临床选用药物。
2、尿毒酶检查:因为HP是人胃内唯一能够产生大量尿毒酶的细菌,故可通过检测尿毒酶来诊断HP感染。尿毒酶分解胃内尿毒生成氨和二氧化碳,使尿素浓度降低、氨浓度升高。基于此原理已发展了多种检测方法:①胃活检组织尿毒酶试验;②呼吸试验;③胃液尿素或尿素氨测定;④15N-尿素试验。
3、免疫学检测:目前已有多种免疫学检测力法,通过测定血清中的HP抗体来检测HP感染,包括补体结合试验、凝集试验、被动血凝测定、免疫印迹技术和酶联合吸附测定(ELISA)等。
4、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正常胃粘膜很少检出HP(O~6%),慢性胃炎患者HP的检出率很高,约50%~8 0%,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HP检出率则更高,达90%以上。
感染了幽门螺杆菌需要治疗吗?根除幽门螺杆菌的适应证有:消化性溃疡(不论是否活动或有无并发症)、胃粘膜相关性淋巴组织样淋巴瘤(MALT淋巴瘤)、胃癌家族史、计划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包括低剂量阿司匹林)、早期胃肿瘤已行内镜下切除或手术胃次全切除、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慢性胃炎伴胃黏膜萎缩糜烂、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其他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疾病( 如淋巴细胞性胃炎、增生性胃息肉、Ménétrier病)、个人要求治疗。
幽门螺杆菌治疗需注意什么?根除幽门螺杆菌,一定要注意“联合、足量、规律”。治疗要规范,一次根治,减少复发,注意预防再感染。严格禁止给予单一抗生素蜻蜓点水式的用药。
随着幽门螺杆菌耐药率上升,报道的标准三联疗法(PPI+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或PPI+克拉霉素+甲硝唑)根除率已低于或远低于80%。序贯疗法与标准三联疗法相比在我国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中并未显示势。伴同疗法缺乏我国的资料,铋剂四联疗法的疗效可以与伴同疗法媲美,而后者需同时服用3种抗菌药物,不仅有可能增加抗菌药物不良反应,还使治疗失败后抗菌药物选择余地减小。因此,除非有铋剂使用禁忌,否则不推荐伴同疗法。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在我国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中也未显示优势,这与我国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高有关。
幽门螺旋杆菌,是目前胃部疾病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如果患者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可能会引起而出现胃炎、消化道溃疡、淋巴增生性胃淋巴瘤等一些疾病,预后不好的话,可能会造成胃癌的情况,所以如果患者感染这种细菌,并且已经造成了胃的实质性的病变,是需要及时的进行抗菌治疗的。
感染幽门螺杆菌有什么症状?
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大多数患者表现为有一些隐匿,没有细菌性的感染的全身症状。也常有一些无胃炎的急性期的症状。临床上患者往往是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表现就诊,而且从吞食,火炬志愿者试验结果可见,感染先引起一些急性胃炎,胃治疗或者是胃切除治疗而发展为慢性胃炎,感染潜伏期为两到七天,表现为胃窦急性充血糜烂。组织学检查粘膜层有充血水肿,以及中性粒细胞浸润,症状和表现为腹痛腹胀,晨起恶心、反酸、嗳气、饥饿感症者可出现一些呕吐的现象。
幽门螺杆菌怎么治疗?
目前临床上,主要是通过四联疗法来进行根除治疗,再加上一些保护胃黏膜的药物和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具体的情况,还要根据患者的检查结果,由自己的主治医师来进行安排具体用药以及疗程。一般的7到14天的是一个疗程,一个疗程结束以后,也可以进行一个检测,看一下具体的杀菌的效果,然后,在以后可以使用一些保护胃黏膜的药物,以及抑制酸液分泌的药物进行后续的恢复治疗。采用四联疗法,对于幽门螺旋杆菌的清除是非常好的,是目前临床上的比较常用的一种一线治疗方法,生活中也要注意,不要感染这种细菌,要改变自己的用餐方式,注意自己的饮食卫生。
幽门杆菌是如何传染的?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幽门螺杆菌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一般消化道传播的可能就是在进食的时候和其他幽门螺杆菌是阳性的时候共同饮食,导致的一些交叉的感染,所以在外就餐的时候,需要吃一些分餐制的,特别如果是家里人明确了有幽门螺杆菌感染,依然是需要做好分餐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