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献帝回到洛阳,曹操却逼他迁都到小地方,他还有其他选择吗?
公元196年,汉献帝刘协回到洛阳,曹操率领大军前来接驾,欲迁都许昌。当时,一些朝臣们坚决抗议,洛阳是大汉根基所在,决不能抛弃。汉献帝犹豫再三,最后还是应允了,那他为何不能拒绝曹操呢?
汉献帝当时的境况
18路诸侯讨伐董卓,董卓只能挟持汉献帝刘协逃到长安。司徒王允设计杀死董卓,后又被董卓手下的大将李傕、郭汜杀死,汉献帝又落入此二人手中,他们挟天子以令诸侯,无恶不作。不久,两人之间又起内讧,李傕的部将杨奉叛变,护着汉献帝还都洛阳。
李、郭二贼突然醒悟,再次联手,追赶献帝。杨奉不敌两人,文武百官多人丧生,剩下的和后宫嫔妃多被那二人掠走。献帝一路逃亡,徒步行走,身边只剩皇后和贵人。杨奉、韩暹找到献帝,将其安顿在安邑。
后来,李、郭二贼虽放回掠走的臣子和宫女,但是那年河北地区偏又遇上干旱和蝗灾。安邑附近的农田颗粒无收,无法支撑朝廷日常开支。臣子无饭可食,军队断了粮饷,最后决定还都洛阳。
话说董卓老贼迁都之时,曾下令纵火,洛阳皇宫早就被烧为一片废墟。汉献帝当时的境况可谓是凄凄惨惨戚戚,既无粮充饥,也无屋可住,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大臣们,不断地饿死在断墙残垣间。
诸侯们在干啥?
自董卓弃洛阳而去后,那18路诸侯也没闲着,开始大鱼吃小鱼的游戏。等到汉献帝逃出长安时,河东的形势也发生了巨变。
当是时,袁绍坐拥冀州,曹操统一兖州,袁术则坐镇扬州,刘备和吕布居徐州,公孙瓒退守幽州。其中袁绍实力最为强大,曹操和袁术次之。
一、袁绍
袁绍不是没想过挟天子以令诸侯,只不过他刚开始的目标并非董卓所立的汉献帝刘协。当初他还是渤海太守时,便和冀州牧韩馥商议,立幽州牧刘虞为皇帝。不过事与愿违,那刘虞死活都不肯做这个傀儡皇帝,袁绍也只能作罢。
袁绍有两位谋士,也为其参谋过此事。其一是沮授,他曾经建议袁绍,从长安迎回献帝和百官,重建洛阳和宗庙,再以朝廷之命讨伐乱党、统一天下。另外一位便是郭图。公元195年,汉献帝暂居安邑,袁绍曾派他前去朝拜。郭图回来后便提议将献帝迎到邺城,袁绍也没采纳他的建议。
本来袁绍在众诸侯之中家族威望最高,四世三公,又曾为讨董盟主,天下豪杰前来归附者众,如果他只能采纳那两位谋士之言,未必不能成就一番大业。
二、袁术
那袁绍的堂弟袁术呢,他在想什么?会盟结束后,便与袁绍、曹操撕破了脸,可惜不是那两人的对手,被曹操一路狂殴,最后只能退守到扬州。其实,他离东都洛阳并不远,为何不去接回献帝呢?袁术此人狂妄自大,他压根儿就没有袁绍的纠结,因为他在想着自己什么时候做皇帝。
献帝逃亡之时,袁术以为时机已到,便召集群臣,说道:“如今汉室衰微,袁家四世三公,百姓归心,我想上乘天意,下顺民心,登基称帝。”最后,袁术于公元197年称帝,立刻成为众矢之地,2年后便兵败而亡。
三、曹操
曹操呢,得知献帝流亡河北后,便计划迎接他。虽然此举先遭到将士们的非议,后遇到当时盘踞在颍川、汝南两郡的孙坚旧部的阻击,但这都不能改变曹操迎接献帝之想法。
历经半年,曹操率军由陈国武平出发,收复汝南、颍川两郡,赶到洛阳。当时京都已然残破不堪,重建不易,另外,洛阳地处中原腹心,北有袁绍,南有刘表,西有李郭二人,就当时曹操的实力而言,如果其他诸侯来攻,他未必能够抵挡得住。因此,为了能将献帝牢牢地掌握在手中,曹操决定迁都许昌。
后来,袁绍看见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又后悔又羡慕,曾向曹操提议让献帝迁都于鄄城。鄄城紧靠黄河,河北即是袁绍的大本营,将献帝放在他里,岂不是等于将肉放在袁绍嘴边,聪明的曹操怎么可能上他的当呢?
结语
自打董卓撕下虚伪的面具之后,汉献帝刘协便彻底沦落为了诸侯们手中的棋子,他的存在只不过给那些诸侯们吞并他人土地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除了刘备,似乎没人还想着恢复大汉江山。
穷困潦倒的汉献帝倒在破落的洛阳城内,无人问津,没钱谁会替他卖命?生计已经无法维持,曹操的到来就如同久旱逢甘霖,献帝还有什么资格去和曹操谈判?话说回来,如果他真的能做到誓死不从,当初就不会甘心被董卓和李傕、郭汜等人玩弄于鼓掌之中了。
当曹操决定迁都许昌时,汉献帝并不知道其真正动机,就算是为了自己的安全考量,他也会跟着曹操走的。另外,曹操并非如董卓和李郭之辈那样有勇无谋,收买人心素来是他的强项,年轻的汉献帝又哪里能识破他的心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