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自努尔哈赤开始就一直执行灭亡蒙古族计划是为啥?
清朝蒙古囊括了今天蒙古族居住的绝大部分地区。生存于白山黑水的满族,在民族统一和建立国家的过程中,与蒙古各部发生了复杂关系。满族与蒙古族有着相近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彼此居住和活动的地域犬牙交错。《圣武记》卷1记载:满族与“蒙古语言居处不同而衣冠骑射相同之国也”。
清朝自努尔哈赤起兵起,就对蒙古采取不同的征服方式。
1.万历三十一年(1593),蒙古科尔沁部参加了叶赫部发起的讨伐建州九部之役,科尔沁部明安和喀尔喀部劳萨与努尔哈赤“遣使通好,自是蒙古诸贝勒通使不绝”。此后,科尔沁等先后向努尔哈赤称臣,与满洲皇家通婚。科尔沁的女人有不少成为了清朝的皇后或贵妃。如皇太极的孝端文皇后、关雎宫宸妃、永福宫庄妃,顺治帝的两任皇后,都是来自博尔济吉特氏家族。
统一漠南蒙古的皇太极
2.明末,蒙古分裂为数十个部落,以察哈尔部最强。察哈尔林丹汗继位后,控制了大漠南北的多个部落,实际上成为蒙古各部的盟主。天命十年(1624),林丹汗发兵讨伐科尔沁部,努尔哈赤命莽古尔泰、皇太极等前往救援,林丹汗被迫退兵。第二年,后金征巴林部、扎鲁特部,掠其人口、牲畜而归。皇太极继位后,三次征讨察哈尔,令喀喇沁、扎鲁特、敖汉、柰曼、翁牛特、巴林、科尔沁等部前来会师。天聪八年(1634),林丹汗病死于大草滩,察哈尔、克什克腾部众相继归降。次年四月,林丹汗之子出降,献元代传国玺“制诰之宝”,察哈尔部灭亡。皇太极还娶了林丹汗两位遗孀(即麟趾宫贵妃和衍庆宫淑妃),将她们排在初嫁他的永福宫庄妃之前,以示礼遇和恩宠。鄂尔多斯部、归化城土默特一并归降。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漠南蒙古各部王公台吉来盛京朝觐,奉皇太极为蒙古大汗。皇太极称帝,置蒙古衙门统管蒙古事务,并派员前往归附的蒙古各部“查户口、编牛录、会外藩、审罪犯、颁法律、禁奸盗”,还制定了蒙古爵位制。
3.察哈尔部被灭亡,漠北、青海蒙古各部震动。漠北喀尔喀车臣汗硕垒及乌珠穆沁、苏尼特部落首先遣使入贡,随后多个部落首领归附清朝。
4.康熙皇帝在位期间,三次对准噶尔用兵,平定叛乱,将青海蒙古各部编为二十九旗,授以札萨克,不久设置西宁办事大臣管理青海。雍正、乾隆年间继续征战,最终灭亡准噶尔汗国,平定天山北路。乾隆三十六年(1771),土尔扈特汗渥巴锡由俄罗斯迁徙至伊犁,叩关内附。清廷以其部众为旧土尔扈特四路;以叛逃复归的土尔扈特台吉舍稜所属部众为新土尔扈特部。
清军平定准噶尔
渥巴锡东归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土尔扈特汗渥巴锡由俄罗斯迁徙至伊犁,叩关内附。清廷以其部众为旧土尔扈特四路;以叛逃复归的土尔扈特台吉舍稜所属部众为新土尔扈特部。
清代蒙古各部的基本行政单位是旗,满语称为“和硕”。旗下根据人口数设若干“佐”,蒙古语称为苏木,相当于乡。佐以下有千户、百户、十户。外藩蒙古以一部或数部落为一盟。
旗盟的设置将原来自由游牧的部落纳入行政体制之中,使朝廷能够有效管理蒙古各部。各氏族、部落的游牧范围被限制在旗界以内,不得越界放牧和迁徙。如遇重灾之年,需由朝廷重新划给牧地。这样就避免了原先普遍存在的部落之间因争夺牧地而产生的纠纷和混战,抑制了动乱的发生。另一方面,朝廷在蒙古多封众建,使原来的汗、部长(部落首领)成为仅掌管一旗的旗长,不再拥有与朝廷对抗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