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在背后议论你怎么办
在讨论“怎么办”之前,我们先分析一下为什么有些人喜欢在背后议论别人。
1. 可能是为了获得权力感
在背后议论的过程中,被议论的对象对议论者来说,成了一个任其点评和判断的对象,议论者不必担心自己被反驳、被指正,所以他们似乎就处在了绝对的控制地位,让他们感受到拥有权力的快感。
2. 可能是为了和其他人快速拉近距离
有时候,再多的团建、尬聊也无法让你和某个同事亲近起来,话题只能停留在早饭、中饭、天气,但当有一天你们发现互相都讨厌另一个同事,话匣子在那一刻突然就被打开了,感觉聊个三天三夜都聊不完。对爱议论的人来说,背后说闲话也许可以帮他们快速拉拢身边人,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好友圈子。
然而很多时候,别人的附和不代表对于议论的真心认同,而是仅仅出于从众心理随了大流,生怕如果自己有不一样的声音会被孤立。所以说,有些时候靠聊八卦、说闲话建立起来的友谊是长久可靠的,这种关系可能是脆弱、不堪一击的。
3. 可能从对方身上感受到了威胁
有些人会发自内心地欣赏、敬佩比自己更优秀的人,但爱议论的人可能会出于嫉妒心、竞争心理而把对方的优秀视作威胁,自动把对方归入“外人(outsider)”这个组别。根据社会心理学中的群体理论,当我们察觉到外人对我们构成威胁时,直觉会使我们向自己的圈子或小团体寻求安全感。说闲话、背后议论作为一种自我防御机制,既能构建出一个他们自认为的小团体(ingroup),也让他们通过小团体缓解了遇到威胁的危机感。
4. 可能是对自身不满的投射
假设别人背后议论你的内容是:你工作效率低、对待同事不友好,凭什么能得到提拔?那么,事实很有可能是:他们自己才是消极怠工的人,平时对同事爱理不理。他们潜意识里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但人的直觉都是要去除身上的缺点,于是在潜意识里扭曲了事实:“这些问题是存在的,但有问题的是别人,不是我!”
为了“摆脱”自身无法接受的问题而把它们强加给别人的现象,叫做投射(projection),最早由弗洛伊德提出。这种认知偏差导致爱议论的人无法对自己、对身边人形成客观准确的认识,反而更加阻碍了他们的自我觉察道路。
在了解那些背后议论者的心理之后,我们再来看看如何应对这种事情?
1. 保持友好的态度
如果你轻易被流言蜚语激怒,选择用“以牙还牙”的方式回击,这只会给那些背后议论的人又一个攻击你的点——你脾气坏、待人不友善。相反,如果你无视他们的议论,继续真诚友善地对待他们,你的友好态度还有可能让他们反思自己,对之前的行为感到愧疚。
当然,如果和对方并不存在特别紧密的联系,也可以直接选择忽视,不要将自己过分卷入其中。
2. 设立合适的个人边界
如果你出于工作安排等原因不得不和议论你的人处在同一个环境,那么在保持友善的同时要给自己设立一个界限:你和这个人的交往中要保持怎样的距离?你们之间的接触最多可以深入到哪个层面?关于你的个人信息你允许ta了解到哪个程度?你在哪些社交媒体上可以加ta为好友?是否要设权限/屏蔽?设立界限不代表完全和这个人撇开关系,而是明确一个可以接受的互动范围。
3. 用更积极、有意义的活动分散注意力
如果别人的议论影响了你的专注力,那么不如暂时放下手头的事情,散个步、整理一下房间、做做运动,用别的活动分散注意力;也可以和朋友煲个电话粥、和家人吃饭聊聊天,作为真正在乎你、珍惜你的人,他们可以带来正能量,帮你重拾自信心,消散流言蜚语带来的负面情绪。
4. 重新解读他人的议论
很多时候,别人的议论会让我们产生自我怀疑和自卑感。尽管自我反思是必要的一个步骤,但千万不能陷入过度自我批判的漩涡。你要意识到,别人说你闲话很有可能是出于投射或自我防御的心理,你只是被强加或被放大了某个缺点而已。分析上述5种背后议论的可能性,对议论的动机进行重新解读,可以减轻焦虑和自贬情绪,更理性地面对负面评价。
最后,对于指责、议论、嘲讽的最好回击,就是在爱自己的前提下不断自我提升,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用成功快乐的事实——“打他们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