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体质辨识和健康养生
体质,是指在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是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是人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 社会 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特征。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个体差异。
中医体质一方面强调人体体质的形成基于先天禀赋和后天调养两个基本因素。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机体内外环境相统一的整体观念。充分体现出中医学的“形神合一”的生命观和“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先天禀赋决定了体质的相对稳定性,后天调养又使得体质不是一成不变的。
影响体质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类:地理环境因素、先天因素、性别因素、年龄因素、精神因素、饮食因素等。这些是一些重要因素。其他的还和疾病、运动、 社会 等等有关。
体质决定了我们的 健康 ,决定了我们对疾病的易感性,也决定了我们得病后对治疗的反应和预后。所以我们要呵护生命、关注 健康 、 养生 保健,就要了解认识我们的体质。
体质的形成虽然和先后天的多种因素相关,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是体质又是可以分类,也可以通过药物和有关治疗方法改变的。
划分体质的不同类型,有助于把握不同个体的体质差异性。
中医体质辨识方法被纳入卫生部2009年10月10日颁布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成为了唯一一项中医体检内容。实现了中医药首次进入国家公共卫生体系。
根据中医历代医家的体质理论,结合现代中医临床经验积累,把中医体质分为九种: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
平和质 是先天禀赋良好,后天调养得当,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为特征的体质。 平和质 养生 之道: 饮食清淡为主,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远离烟酒,多运动。
气虚质 是由于元气不足,以气息低弱,机体、脏腑功能状态低下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体质。 气虚质 养生 之道: 主要是益气健脾,饮食上要注意多吃有益气健脾的食物,如山药、黄豆、白扁豆、鸡肉、香菇、大枣、蜂蜜等,少吃具有耗气作用的食物,如空心菜、生萝卜等。
阳虚质 是 由于阳气不足,失于温煦,以形寒肢冷为特征的体质。以虚寒现象为主要特征的体质。 阳虚质 养生 之道: 主要是温阳益气,饮食上宜食温阳,可多吃牛肉、羊肉、韭菜、生姜、辣椒、葱、蒜、芥末、花椒等温补阳气的食物,少吃梨、西瓜、荸荠、黄瓜、柿子等生冷寒凉的食物。
阴虚质 是由于体内津液精血等阴液亏少,以阴虚内热为主要特征的体质。 阴虚质 养生 之道: 主要是滋阴降火,饮食上可多食瘦猪肉,鸭肉、龟、鳖、绿豆、冬瓜、赤小豆、海蜇、荸荠、芝麻、百合等甘凉滋润之品。少食羊肉、狗肉、韭菜、辣椒、葱、蒜、葵花子等性温燥烈之品。
痰湿质 由于水液内停而痰湿凝聚,以黏滞重浊为主要特征的体质。 痰湿质 养生 之道: 主要是化痰祛湿,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可多食海带、冬瓜、薏米、赤小豆、芡实等。冬瓜有利尿、祛痰的功效,夏季常食还可以清热解毒。
湿热质 是以湿热内蕴为主要特征的体质。 湿热质 养生 之道: 主要是清热利湿,饮食上以绿豆、黄瓜、苦瓜、丝瓜、赤小豆、鲫鱼等。少食羊肉、狗肉、韭菜、辣椒、葱、蒜、荔枝、芒果、酒等。
血瘀质 是体内有血液运行不畅的潜在倾向或淤血内阻的病理基础,以血瘀为表现的体质。 血淤质 养生 之道: 主要是活血化淤,饮食上应多吃黑豆、海藻、海带、紫菜、山楂、醋、玫瑰花、绿茶等具有活血、散结、行气、疏肝解郁作用的食物,少吃肥肉等滋腻之品。
气郁质 是由于长期情志不畅、气机郁滞而形成的以性格内向不稳定、忧郁脆弱、敏感多疑为主要表现的体质。 气郁质 养生 之道: 主要是行气解郁,饮食上应多吃黄花菜、海带、山楂、玫瑰花等具有行气、解郁、消食、醒神作用的食物。
特禀质 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和禀赋遗传等因素造成的一种特殊体质。包括先天性、遗传性的生理缺陷与疾病。 特禀质 养生 之道: 特别调护 , 饮食宜清淡、均衡,粗细搭配适当,荤素配伍合理。多食益气固表的食物,少食荞麦、蚕豆、白扁豆、茄子、浓茶、咖啡及酒、辣椒等辛辣之品,更应避免羊肉、鱼、虾、蟹等腥膻发物及含致敏物质的食物。
中医体质辨识应用于 健康 管理,主要管理的是 健康 人群和亚 健康 人群,通过调整偏颇体质,以让人不生病或少生病,管理的方法以传统的 养生 为主,结合现代 健康 管理方法。具有很强的适用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值得大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