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六腑 | 脾

 我来答
花椒科普
2022-07-29 · TA获得超过2814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013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82.1万
展开全部
(壹):脾之概述

脾之实体位于中焦,膈膜之下,呈扁平弯曲状。

《素问·太阴阳明论》:“脾与胃以膜相连” 。

“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脾胃有贮藏和消化食物的功能。食物都要经过脾胃消化吸收,为营养物质的来源。脾和胃是受纳消化水谷,运输精微的主要器官。饮食入胃经过胃的腐熟消化,然后再经过脾的运化,其中精微物质输送到全身,以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为后天营养物质的源泉。

“脾者,谏议之官,知周出焉”, 谏议为古官名,后称谏议大夫。

“谏者,多别善恶以陈于君。”

所以,谏议之官可以将任何的善恶之事直接面禀君王。有了谏议之官,君王就不会被蒙在鼓里,就不会因一面之词而作出错误的决断。也就是有了这个谏议之官,君主才会真正的神而明之,才不会做昏君。

中医所说的“脾”,并不等于现代解剖学中的脾,在某种意义上说,中医的脾,包括了整个消化系统及功能,甚至和血液、内分泌和神经系统有密切联系。而现代解剖形态的脾是体内重要淋巴器官之一,主要参与体内免疫反应。

《沈注金匮》:“五脏六腑之血,全赖脾气统摄”。

《脾胃论》:“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皆由脾胃气虚,气不上行之所致也”。

脾被称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在养生防病,预防衰老方面有重要的意义。

张仲景:“四季脾旺,不受邪”。

李东垣:“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

现代研究发现:脾气虚患者,物质代谢水平低下,并显示出胃、肠、胰、唾液腺等整个消化系统功能下降和紊乱。

(贰):脾的主要生理功能

脾主运化

脾具有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运输的功能。

脾气健运——全身脏腑组织得到充分营养。

脾失健运——消化功能失常,腹胀,便溏,食欲,不振以至倦怠,消瘦,气血不足。

脾主生血和统血

“血者水谷之精也,源源而来,生化于脾”——《景岳全书》

脾气健运——化源充足,气血旺盛则血液充足。

脾失健运——生血物质缺乏,血液亏虚,头晕,眼花,面、唇、舌、爪甲淡白等血虚征象。

脾主肌肉、四肢

脾气健运,精微四布,营养充足——四肢轻劲,灵活有力。

脾失健运,清阳不布,营养不足——四肢倦怠乏力,甚或痿弱不用。

脾主升清

清,指精微物质。脾能将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吸收并上输于肺,以营养全身。

升清功能正常——气血旺盛,生机盎然。

脾气不能升清——水谷不能运化,气血生化无源,神疲乏力,头目眩晕,腹胀,泄泻;

脾气下陷——则可见久泻脱肛甚或内脏下垂等(中气下陷)。

脾华在唇

“脾为唇余”《普济方》

脾气健运——气血充足,营养良好,口唇红润而有光泽。

脾失健运——气血虚少,营养不良,口唇淡白不华,甚则萎黄不泽。

脾胃积热——口唇糜烂。

脾气将绝——环口黧黑,口唇卷缩不能覆齿。

脾开窍于口

脾气健运 ——食欲旺盛,口味正常。

脾失健运 ——食欲减退,口淡乏味。

湿热困脾 ——口腻,口甜。

脾气虚弱 ——好食甘味。

(叁):脾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在体合肉,主四肢。脾之运化与肌肉充养及其功能的正常发挥密切相关。

2、在窍为口,其华在唇。

生理:脾气健旺,则食欲旺盛,口味正常,口唇红润光泽;

病理:脾失健运,则食欲不振,口味异常,口唇淡白不泽。

3、在志为思,思虑伤脾。

4、在液为涎,小儿流口水。

5、在声为歌。与长夏相通应。

养脾的五个要点:

其一、脾喜燥恶湿,喜温恶寒,因此养脾要食些温性的或燥性的食物或中药。比如,我们厨房里常用的各用香料多是温性偏燥的,因此亦具养脾之功。

如紫蔻、砂仁、肉蔻、肉桂、丁香、花椒、大料、小茴香、木香、白芷、良姜、干姜等等。

脾主土,故需食多得土气的食物,如地下长的地瓜、山药等;脾喜温恶凉,故需食温;脾色为黄,故需食黄色食物,小米色黄,最养脾土;脾德在缓,故需食甘味以缓脾之情。

其二、香味入脾,香可醒脾,香可燥湿,亦可让脾舒畅。炒香的食物多具养脾之功。

如炒花生、炒瓜子等。再者,米或面食烤成半焦半糊时即有香味,亦可养脾。小时候我最喜欢吃锅边上烤成焦黄色的玉米饼子或馒头,大概小孩子天性知道此物健脾。推之,烤成金黄色的面包又焦又脆,此当属养脾之物。

其三、小孩子从小就要注意勿过食生冷,包括不少瓜果、冷饮、凉水等,因为会伤损脾阳。而对小孩子来说最好的零食是麦芽糖和锅巴。有人担心吃烤香的食物会不会上火,我认为不能吃刚烤出来还烫着的,可等凉至室温时再吃即不会上火。脾虚之人又可坚持晨起煮小米山药粥,或者小南瓜配小米粥,养胃比较好。

其四、脾为中土,为阳气左升之枢机。历代有不少养脾的中药及汤方:健脾燥湿有苍术,有平胃散;补脾化湿有茯苓,有四君子汤;醒脾助运有草果,有醒脾散;温脾祛寒有干姜,有理中汤;升脾益气有黄芪,有补中益气汤;养脾和中有人参,有桂枝人参汤。如此等等,皆是宣畅脾阳、调和中气之方药。

脾主运化,若脾虚运化无力,常会吃什么拉什么,且面黄肌瘦,此时当重视养脾。脾喜甘淡而恶腥辣重浊,因此,甘淡可以养脾;脾气太虚,千万不可吃香喝辣。

其五、艾灸有温阳之功,适于养脾之需。凡脾虚之人皆可艾灸脾经原穴太白。脾经主时为上午9点至11点,因此若能在这个时间内艾灸效果更好。脾性升清而胃性降浊,二者为气机升降之枢机,故养脾之升要同时养胃之降,可配合针灸胃经合穴足三里。脾应于季夏,小暑大暑时节最需艾灸,以健脾化湿。

(转)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