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卦 损卦
展开全部
我是郑宏鹏,樊登读书会隰县分会会长,每天一篇文章之093。
损卦是《易经》第四十一卦,在解卦之后,也就是解除艰难之后要减损。因为困难解除、矛盾缓解后容易懈怠,就会造成损失,所以解卦之后是损卦。损卦告诉我们要减损自己去增加别人,和后面的益卦构成一对关系。损卦是减少自己,益卦是增加别人,一个是减少、一个是增加,叫损益之道。
“损”和“益”往往是连在一起讲的,如损卦《彖传》说“损益盈虚”,《黄帝内经》有“七损八益”,《道德经》也讲了“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还有“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损有余”就是损、减少,“补不足”就是益、要增加,这就叫“损益有道”。要减损什么呢?要减损私欲、过多的财富、多余的东西,这样才能有益于别人。
我们来看卦辞:
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要减损自己,首先要有诚心、决心、信心,从一开始就吉祥,或者说抓住本元就吉祥,没有灾祸,可以守持正道,有利于继续前往。
“曷之用,二簋可用享”:用什么来表示呢?可以用两个竹编的盆子来献上祭品。“簋”字前面已经讲过了,是竹编的盛器,比如坎卦六四爻“樽酒,簋贰”,意思是一樽酒,两簋食物,这都是指简陋的祭品。古代祭祀一般用八簋、六簋、四簋,很少用两簋,所以“二簋”就比喻微薄、很少的东西,用很少的东西祭祀祖先和神灵本来是不恭敬的,但是心中有诚信,就不在乎物质有多少了,食物再少也没有关系,这就体现了减损之道。所以减损最重要的是“有孚”,心中要虔诚。
现代社会想做到“损”很不容易,现在人都追求多,越多越好,包括财富、名声等等,比如很多企业追求多元化发展,越做越大,结果最后死掉了;人也是这样,都想多得,在饮食方面,什么好东西都想吃,吃得越来越多,因此我们可以发现,无论人还是团队,最后都是撑死的,而不是饿死的。所以要懂得“损”,也就是“舍”,“有舍有得,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这句话谁都知道,但做起来却不容易,换种说法叫“有损有益,无损无益,小损小益,大损大益”,这都是一个道理,最关键的是要真正去做。
《彖传》解释:
彖曰:损,损下益上,其道上行。损而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二簋应有时,损刚益柔有时,损益盈虚,与时偕行。
“损,损下益上,其道上行”:损是要减损下面的,增加上面的,也就是要向上奉献,这样的话道就向上行走。为什么要减损下面的增加上面的?因为损卦是“山泽损”,上面是山,下面是泽,从客观来说,沼泽是少的,因为大地是平的,沼泽低于大地,大地减少后凹下去就变成沼泽了;而山要高于大地,所以它是增加的。
从损卦的形成来看,损卦是从泰卦变来的,泰卦上面是大地,下面是天,叫“地天泰”,泰卦的第三根爻本来是阳爻,现在到损卦里变成了阴爻,表明九三爻已经减损了,然后用减损掉地去增加最上面那根爻,泰卦最上面的爻是阴爻,现在变成阳爻了,这就叫“损下益上”。从这句话的含义来看,“损下益上”是减少自己增加别人,为什么呢?就自然现象来说,上面是天,下面是地,人是站在下面的,所以下面是人,这就是说要减少人类的、个人的行为或私欲去增加有利于天下人的事情,要向上(天道)奉献,做符合天道的事情,为了天道而减少自己,所以说减损之道实际体现了无私奉献、积极向上的精神。因此《彖传》一开始解释就是“损下益上,其道上行”。
卦辞说“曷之用,二簋可用享”:“曷”是“何”,有什么用处?用两簋的食物做祭品就可以了。《彖传》解释这句话说“二簋应有时”:用两簋盛着食物去祭祀祖先一定要符合时机,强调了“时”;接下来又强调了“时”,“损刚益柔有时”:减损阳刚增加阴柔也要符合时机,这里的“损刚益柔”实际就是损多益少。
在《易经》尤其是《易传》里,很多卦《彖传》的解释里都提到了“时义大矣哉”,就是要符合时机、时势、时令,这个“时”就是天时,是天道的一种表现形式。“损益盈虚,与时偕行”:要增加还是减少,要盈满还是虚亏,都要符合时机、与时俱进。“损益盈虚”有两种解释:第一种,有损有益,有盈有虚;第二种,“损”作动词,减少,“损益”即减少多的;“盈”也作动词,是增加、填满,“盈虚”即把虚空的东西给增加、填满了。两种解释都可以,总之都要“与时偕行”,所以最后这句话连续用三个“时”,两个“有时”,一个“与时”。
在后面益卦的《彖传》中说“凡益之道,与时偕行”,这话经常被领导人引用,意思是是增益之道要与时偕行,在下一讲益卦的讲解中,我会重点解释。类似的表达在谦卦的《象传》里也说到了,叫“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裒多益寡”就是减少多的,增加少的;“称物平施”是使得事物公平均匀,这样就和谐了。这就是天道,天道是公平的。
损益之道是最符合辩证法的,它告诉我们有损一定有益,有往一定有来,有盈一定有虚,只要符合时机就可以了。也就是该损的时候一定要损,该益的时候一定要益,该盈的时候一定要盈,该虚的时候一定要虚。虚的同时就盈了,盈的同时也就虚了,损的同时也就益了,益的同时也就损了,这就是相关的、相反相成的关系。
《象传》解释:
象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山下有泽,损”:《象传》从形象来看这个卦,损卦的形象是山在上面,泽在下面。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减损下面沼泽的土来增加上面的山,山就会越来越高,沼泽就会越来越低,这就是减损的一种情景;我们还可以来想象一下:山在上面,沼泽在下面,山会慢慢往下陷,被减损了,而沼泽就会被慢慢填满,这样山越来越低、沼泽越来越高,慢慢就平衡了,所以减损是互相的。君子看到这样的场景应该怎么做呢?“君子以惩忿窒欲”:要抑制愤怒、控制私欲,也就是修养自己的德行,把私欲、愤怒等多余的东西减少、控制住,也就是减损不好的东西,不好的东西减少了,好的心态、情绪、品德就增加了。
损卦是《易经》第四十一卦,在解卦之后,也就是解除艰难之后要减损。因为困难解除、矛盾缓解后容易懈怠,就会造成损失,所以解卦之后是损卦。损卦告诉我们要减损自己去增加别人,和后面的益卦构成一对关系。损卦是减少自己,益卦是增加别人,一个是减少、一个是增加,叫损益之道。
“损”和“益”往往是连在一起讲的,如损卦《彖传》说“损益盈虚”,《黄帝内经》有“七损八益”,《道德经》也讲了“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还有“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损有余”就是损、减少,“补不足”就是益、要增加,这就叫“损益有道”。要减损什么呢?要减损私欲、过多的财富、多余的东西,这样才能有益于别人。
我们来看卦辞:
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要减损自己,首先要有诚心、决心、信心,从一开始就吉祥,或者说抓住本元就吉祥,没有灾祸,可以守持正道,有利于继续前往。
“曷之用,二簋可用享”:用什么来表示呢?可以用两个竹编的盆子来献上祭品。“簋”字前面已经讲过了,是竹编的盛器,比如坎卦六四爻“樽酒,簋贰”,意思是一樽酒,两簋食物,这都是指简陋的祭品。古代祭祀一般用八簋、六簋、四簋,很少用两簋,所以“二簋”就比喻微薄、很少的东西,用很少的东西祭祀祖先和神灵本来是不恭敬的,但是心中有诚信,就不在乎物质有多少了,食物再少也没有关系,这就体现了减损之道。所以减损最重要的是“有孚”,心中要虔诚。
现代社会想做到“损”很不容易,现在人都追求多,越多越好,包括财富、名声等等,比如很多企业追求多元化发展,越做越大,结果最后死掉了;人也是这样,都想多得,在饮食方面,什么好东西都想吃,吃得越来越多,因此我们可以发现,无论人还是团队,最后都是撑死的,而不是饿死的。所以要懂得“损”,也就是“舍”,“有舍有得,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这句话谁都知道,但做起来却不容易,换种说法叫“有损有益,无损无益,小损小益,大损大益”,这都是一个道理,最关键的是要真正去做。
《彖传》解释:
彖曰:损,损下益上,其道上行。损而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二簋应有时,损刚益柔有时,损益盈虚,与时偕行。
“损,损下益上,其道上行”:损是要减损下面的,增加上面的,也就是要向上奉献,这样的话道就向上行走。为什么要减损下面的增加上面的?因为损卦是“山泽损”,上面是山,下面是泽,从客观来说,沼泽是少的,因为大地是平的,沼泽低于大地,大地减少后凹下去就变成沼泽了;而山要高于大地,所以它是增加的。
从损卦的形成来看,损卦是从泰卦变来的,泰卦上面是大地,下面是天,叫“地天泰”,泰卦的第三根爻本来是阳爻,现在到损卦里变成了阴爻,表明九三爻已经减损了,然后用减损掉地去增加最上面那根爻,泰卦最上面的爻是阴爻,现在变成阳爻了,这就叫“损下益上”。从这句话的含义来看,“损下益上”是减少自己增加别人,为什么呢?就自然现象来说,上面是天,下面是地,人是站在下面的,所以下面是人,这就是说要减少人类的、个人的行为或私欲去增加有利于天下人的事情,要向上(天道)奉献,做符合天道的事情,为了天道而减少自己,所以说减损之道实际体现了无私奉献、积极向上的精神。因此《彖传》一开始解释就是“损下益上,其道上行”。
卦辞说“曷之用,二簋可用享”:“曷”是“何”,有什么用处?用两簋的食物做祭品就可以了。《彖传》解释这句话说“二簋应有时”:用两簋盛着食物去祭祀祖先一定要符合时机,强调了“时”;接下来又强调了“时”,“损刚益柔有时”:减损阳刚增加阴柔也要符合时机,这里的“损刚益柔”实际就是损多益少。
在《易经》尤其是《易传》里,很多卦《彖传》的解释里都提到了“时义大矣哉”,就是要符合时机、时势、时令,这个“时”就是天时,是天道的一种表现形式。“损益盈虚,与时偕行”:要增加还是减少,要盈满还是虚亏,都要符合时机、与时俱进。“损益盈虚”有两种解释:第一种,有损有益,有盈有虚;第二种,“损”作动词,减少,“损益”即减少多的;“盈”也作动词,是增加、填满,“盈虚”即把虚空的东西给增加、填满了。两种解释都可以,总之都要“与时偕行”,所以最后这句话连续用三个“时”,两个“有时”,一个“与时”。
在后面益卦的《彖传》中说“凡益之道,与时偕行”,这话经常被领导人引用,意思是是增益之道要与时偕行,在下一讲益卦的讲解中,我会重点解释。类似的表达在谦卦的《象传》里也说到了,叫“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裒多益寡”就是减少多的,增加少的;“称物平施”是使得事物公平均匀,这样就和谐了。这就是天道,天道是公平的。
损益之道是最符合辩证法的,它告诉我们有损一定有益,有往一定有来,有盈一定有虚,只要符合时机就可以了。也就是该损的时候一定要损,该益的时候一定要益,该盈的时候一定要盈,该虚的时候一定要虚。虚的同时就盈了,盈的同时也就虚了,损的同时也就益了,益的同时也就损了,这就是相关的、相反相成的关系。
《象传》解释:
象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山下有泽,损”:《象传》从形象来看这个卦,损卦的形象是山在上面,泽在下面。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减损下面沼泽的土来增加上面的山,山就会越来越高,沼泽就会越来越低,这就是减损的一种情景;我们还可以来想象一下:山在上面,沼泽在下面,山会慢慢往下陷,被减损了,而沼泽就会被慢慢填满,这样山越来越低、沼泽越来越高,慢慢就平衡了,所以减损是互相的。君子看到这样的场景应该怎么做呢?“君子以惩忿窒欲”:要抑制愤怒、控制私欲,也就是修养自己的德行,把私欲、愤怒等多余的东西减少、控制住,也就是减损不好的东西,不好的东西减少了,好的心态、情绪、品德就增加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