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岳飞的手下有哪些大将背叛了他?他们背叛的原因是什么?
大家就会想到岳飞,作为南宋时期的抗金名将,岳飞可谓是大名鼎鼎。岳飞凭借自己出色的军事能力,多次大败金军,几乎将形势逆转。然而当时的宋朝皇帝赵构,却是个懦弱无能之辈,只知道贪图享受,命令岳飞放弃北伐,并和金国议和,罗织罪名处死了主战派的将领岳飞。
在诬陷岳飞的这一系列行动中,实际上岳飞手下也有4员大将背叛了他,这些手下都是谁呢?他们为什么要背叛岳飞?
岳飞
岳飞出生在河南汤阴的一个普通老百姓家庭,自小拥有一颗报国之心。恰逢金军入侵,岳飞果断加入了军队,并凭借自己的军功一步一步成为了宋朝的大将。当时的宋朝军队,都被金人吓住了,一战击溃,倒是岳飞指挥的军队纍战纍捷,令人刮目相看。随着岳飞的战绩越来越多,他的名声也越来越大,前来归附的人也越来越多,南宋朝廷对岳飞的支持也越来越多,在大家的配合下,岳飞数次北伐,几乎要将金人给赶过黄河了。
最开始金人和宋人的作战情况,是宋军面对金军一战即溃,但是到了后面,作战情况却变成了金军见岳家军一战即溃,这就说明,后期金军和宋军的作战状态、心理状态已经发生了很明显的变化,最开始那一拨百战百胜的金人已经被打趴下去了。就连当时的金朝名将完颜兀术都不得不发出如下感叹!
《金佗续编》:虏酋虽签军,无一从者,乃自叹曰:“我起北方以来,未有如今日屡见挫衄!”
完颜兀术感叹岳飞太强了,根本打不赢。而岳飞这边,士气正旺,各地百姓争相归附,也立下重誓,要和将士们饮马黄龙府。从形势来看,只要南宋朝廷鼎力支持,岳飞此次北伐必将获得大胜,可以收复中原。然而就在胜利前夕,宋高宗赵构却连发十二道金牌,将岳飞召回了。岳飞虽然一心收复中原,但毕竟不能违抗皇帝,只能选择南归。南宋收复失地的最大机会自此消失。
赵构将岳飞召回后,并没有于风波亭赐死岳飞。而后金国主动提出议和,但议和的前提是杀了岳飞,自此,赵构才真正的动了心,要杀掉岳飞。不得不说,赵构这人,真的是一个小人,无耻,可怜了天下百姓。而就在赵构有意诛杀岳飞,接受金国的议和后,秦桧站了出来,开始收买岳飞的部将,准备罗织罪名。
背叛岳飞的大将
在秦桧的计划中,需要拉拢部分岳飞的手下大将,有他们的参与,才能成功的给岳飞安上罪名。秦桧首先选中岳家军都统制王贵,但王贵并不愿意诬陷岳飞,于是秦桧以王贵家人相要挟,最终成功的逼降了王贵。在拿下王贵后,秦桧又找到了张宪部的副统制王俊,让他站出来诬告张宪“谋反”,从而牵连岳飞。
这个王俊本身没啥战功,军事能力一般,搭上秦桧这条线,他就能升官加爵,所以他非常开心地就接受了秦桧的提议,并主动串通收买了岳飞手下的姚政、傅选和董先这三个统制。
同年九月,王俊利用张宪外出之机,将秦桧帮他写好的告首状交给了王贵,声称张宪准备威逼朝廷把军权交还岳飞,这份罪状又被王贵呈交给了秦桧的心腹林大声,林大声又将这份罪状呈交到了枢密行府张俊的手中,于是张俊便下令逮捕了张宪。张俊私设公堂,对张宪严刑逼供,虽然张宪拒不承认,但张俊还是捏造张宪的口供,为岳飞罗织了一个谋反的罪名,将岳飞逮捕了起来。岳飞不愿意承认谋反,宁愿绝食以证清白,但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最终在赵构的授意下,岳飞仍然被处死在大理寺狱中。
在秦桧罗织罪名的这一系列行动中,岳飞手下有四大将领先后背叛了他,分别是王贵、姚政、傅选和董先。这些背叛岳飞的人,都成为了后世人的眼中钉,因为他们的背叛行为太可耻的,然而在正史中,实际上他们的并没有受到任何处罚,反而是因此加官进爵,过上了荣华富贵的生活,因为这件事情本来就是宋高宗赵构授意的。
结语
在岳飞谋反案中,王贵、姚政、傅选和董先背叛了岳飞,至于他们背叛岳飞的原因,实际上或多或少的都是被胁迫的,因为大家再厉害,也比不过皇帝,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其实还是宋高宗赵构,此人才是真正的无耻至极!
岳飞的被陷害,现在我们公认的是赵构、秦桧、万俟卨和罗汝楫等人合谋,这个基本上没有什么太大争议。其实在岳飞被害的过程中,岳飞的四个得力手下也起到了很大的推进作用,他们为了保全自己而背叛岳飞,成为了被世人唾骂的对象。
这四个参与陷害岳飞人分别是:中军统制王贵,岳家军统制傅选,前军副统制王俊和踏白军统制董先。
下面我们就以时间顺序来依次介绍这四个人是如何陷害岳飞的。
自宋高宗赵构登基之后,对与金国是战是和的态度一直就暧昧不清,他一边任用主战派与金军斡旋,一边又十分宠信主和派。其实在骨子里,赵构是惧怕金人的,因为他当初就因为没有害怕而没有救援汴京,导致二帝被金人掠走;后来赵构又被金军追着打,一度乘船到海上避难才躲过一劫。
而对于岳飞的崛起,赵构虽然是看重的,但是他一直也在观察金人的态度,金人说和他就想和,金人说打他就派人抵抗,但又不敢打疼金人,因为他害怕因此而失去与金人和谈的机会。总体而言,赵构其实就是个主和派,从这一点来说,也注定了岳飞不太可能有机会实现收复中原的抱负。
1138年,金廷派人来跟赵构商讨和谈,金国使者态度傲慢,将宋朝称为江南,把议和说成是诏谕,完全将宋朝定义为金国的藩属国。这个消息很快就在宋朝传播开来,许多大臣觉得这是极其屈辱的,所以都反对议和。但是赵构决心已定,反对议和的大臣或被罢黜或被贬官,连宰相赵鼎也因为进谏而被罢相。
1138年11月27日,宋金合议达成,秦桧代表赵构,以宰相的身份跪在金国使者面前,答应宋朝取消国号,成为金国的藩属国,并每年向金国进贡。
这是宋金达成的第一个和议,和议达成的时候,岳飞正在鄂州练兵,他听到和议达成的消息之后,写了一个《谢讲和赦表》,阐述了自己不赞同议和和主战的态度和决心。赵构为了安抚岳飞,给他加了一个开府仪同三司的头衔,岳飞三次拒绝接受,但赵构还是软磨硬泡,让岳飞接受了这个头衔。
时间来到1140年,金国发生了一些事情,完颜兀术消灭国内的竞争对手,得到了金熙宗的重用,成为金国的都元帅,封越国王。完颜兀术主张灭宋,所以就向金熙宗请战,金熙宗答应了他。
完颜兀术亲率大军伐宋,一月之间就重新夺取了之前交付给宋朝的陕西和河南,并占领了汴京。到了五月,完颜兀术就将大军开到了顺昌城下,顺昌告急。赵构原本不同意岳飞出兵,但又害怕顺昌丢失,于是就命令岳飞发兵救援顺昌。
岳飞已经在鄂州练兵三年,兵强马壮,战斗力十分强大。原本信心满满的完颜兀术,本以为可以很快就消灭宋朝,但是在岳飞出兵之后,数次被岳飞打败。到了七月,完颜兀术率领十万人被岳飞围困在开封,双方在朱仙镇发生了一次大战,金军溃败,死伤无数,完颜兀术无奈只能放弃开封,向黄河边逃窜。
而就在岳飞准备追击完颜兀术、完颜兀术也准备渡过黄河班师回朝的时候,宋朝朝廷的十二道金令接连被送到岳飞面前,朝廷要求他撤军,并命令岳飞到临安觐见天子。岳飞得到命令之后,觉得十分荒唐,马上就要将完颜兀术赶尽杀绝了,朝廷却要求在在这个关键的时候撤军。
但岳飞也只能是无可奈何,他只能是惋惜流泪说:十年之力,废于一旦!
那么赵构为何在这个关键的时候要岳飞班师回朝呢?关于这一段历史有很多说话,其中有一个说法流传很广,说完颜兀术退到黄河边之后,原本计划渡河,但是一个宋朝的太学生来见完颜兀术,他告诉完颜兀术:
自古未有权臣在内,而大将能立功于外者!以愚观之,岳少保祸且不免,况欲成功乎?
这名太学生预言岳飞将会有祸端,他劝解完颜兀术不要急着渡河。完颜兀术于是决定暂时不渡河,而是暗中与秦桧谋划议和之事。按照谋划的结果,秦桧希望张俊从亳州退守寿春,韩世忠在淮东防御不得继续前进,目的只是为了让岳飞成为孤军,从而不敢与金军交战。秦桧还串通张俊和杨沂中,让他们配合谏官罗汝楫向赵构上书说:
兵微将少,民困国乏,岳某若深入,岂不危也。愿陛下降诏,且令班师。
赵构也有心和谈,于是便借坡下驴,下令岳飞班师回朝。岳飞回朝之后,信心受到了很大打击,他不再像以前那样康概陈词了,只是要求赵构接触他的军职,赵构考虑到和谈还未达成,岳飞可能还有用,于是拒绝了岳飞的请求。
1141年正月,为了在谈判中争取更多利益,完颜兀术再次南下攻宋,岳飞驰援淮西,这也是岳飞最后一次与金人作战,以胜利而告终。
完颜兀术眼看与宋朝划淮河而治的愿望落空,于是便想到议和,他写信给秦桧说,只要杀了岳飞,议和还是有得商量的。秦桧很快便将此事报告给了赵构,赵构喜出望外,于是开始打压岳飞和韩世忠等主战派。
1141年4月,岳飞、韩世忠和张俊被解除军职,到枢密院任职,其实是明升暗降。
1141年5月,岳飞和张俊到韩世忠的军队视察,张俊受到秦桧指使,暗示岳飞将韩世忠的军队分化瓦解,遭到了岳飞的拒绝。秦桧愿望落空,于是开始陷害韩世忠,但是被岳飞给保全,秦桧由此十分痛恨岳飞。
岳飞回朝之后,秦桧便让自己的党羽万俟卨和罗汝楫等人弹劾岳飞,张俊出谋划策,给岳飞定的罪名是驰援淮西时逗留不进,并主张弃守山阳。不久之后,岳飞被剥夺了副枢密使的官职,岳飞便回到庐山旧居居住。
此时的岳飞已经没有任何军权,仅仅保留了一个少保的头衔,和一个万寿观使的闲散职务。可以说,岳飞此时已经完全失势了,但是秦桧对岳飞的迫害也才刚刚开始,他准备分化岳家军内部,前面说的拿四个将领也逐个登场。
首先出场的是王贵和王俊,后来王俊又拉拢了傅选和董先。
王贵,河南汤阴人,他是岳飞的结拜大哥,在军中的地位很高,仅次于张宪,是岳家军的大管家,也是岳飞的左膀右臂。
王俊,在平定杨么叛乱的时候归附岳飞,后来成为张宪的助手,官至前军副统制。王俊在参与平定杨么叛乱之后,并没有什么太大功劳。但是可能因为会做人,所以仕途发展还比较顺。
秦桧得知王贵在颍昌大战中因为怯战而差点被岳飞杀掉,所以想以此来拉拢王贵,让其出面诬陷岳飞,但王贵并不吃秦桧这一套。秦桧便以王贵的家眷安全为要挟,逼迫王贵同意诬陷岳飞。
与王贵不同的是,张俊就很好拉拢了,因为张俊这个人本来就没有什么很大才能,因为受到张宪的多次打压,所以心中有很多怨气。秦桧很敏锐地看到了这一点,所以跟张俊一接触,张俊就立马倒向了秦桧。
张俊为了找帮手,又拉拢了傅选和董先。
傅选原来是江西大使司统制,后来被调到岳飞军中,成为岳家军统制。傅选随岳飞征战多年,战功卓著,是岳飞可以信赖的好队友。
董先是河南洛阳人,大将牛皋的好朋友。董先原本是伪齐的将领,后来投奔岳飞,战功没得说,但是这个人有个毛病,那就是贪酒好色,岳飞十分不喜欢他。
秦桧找好“内应”之后,诬告张宪牵连岳飞的大戏开始。首先是王俊向王贵投了一份诬告张宪的罪状,罪名谋反。王贵将状纸交给张俊,张俊私设公堂,对张宪严刑逼供,张宪死不认罪,张俊只好伪造了一个“为收岳飞处文字谋反”的口供,将张宪谋反与岳飞串联起来。
10月13日,岳飞被传唤到临安,随后与儿子岳云一起被下狱。岳飞的被诬陷,张俊是主要的背叛者,他是诬告状的起草参与者;王贵、傅选和董先是次要背叛者,属于是助攻的角色,其中王贵是被迫而为之。
岳飞在被捕之后,面对严酷的刑法,未露怯色,一个字也没有招认。
1141年十一月初七,宋金和议达成,宋向金称臣,将淮河以北所有土地划归金国,宋每年向金国进贡25万两白银和25万匹绢,史称绍兴和议。
随着和议的达成,秦桧并没有释放岳飞的打算,反而是纠结张俊和王俊等人,为岳飞罗织了一些无中生有的罪名,将岳飞定为死罪。韩世忠对此愤愤不平,跑去质问秦桧,秦桧却对韩世忠说: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
韩世忠说:
相公,‘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1142年1月27日,赵构下令,岳飞赐死,岳云和张宪依军法从事。不久之后,岳飞在大理寺狱中被赐死,岳云和张宪被斩首。
岳飞死亡的消息传到金国,金国君臣举杯相庆,说从此和议就不会生变了。而宋朝的百姓在得知岳飞死亡的消息之后,无不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