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国人民称日本人为“日本鬼子”?????

 我来答
旗不弃
高能答主

2022-02-22 · 资深游戏迷,热衷于探索电子科技
旗不弃
采纳数:65 获赞数:83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1894年甲午战争前夕,清廷为尽量避免战争,派遣大臣前往日本谈判,结束时进行了记者会。

当时的日本不但要在世人面前炫耀武力,还妄想在文化上下玷辱中国。 当记者汇聚集齐之时,日方突然提了一个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我们日本有一个上联却对不出下联,只好求于汉字发源地的人了。” 说完以后,日本人亮出上联:“骑奇马,张长弓,琴瑟琵琶,八大王并肩居头上,单戈独战”。(这是一个拆字联,难度较大。而且其好战侵略气焰十分骄狂嚣张。意思是,大日本兵强马壮,驾驭的是奇马,张的是强弓,文的也不简单,无论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光“大王”就有八个,盖世无双,言外之意,日本“单戈独战”即可踏平中国。)

清大臣一听就明白这是在嘲讽清廷,清也不示弱。当即大笔一挥立就写出下联:“倭人萎,裘龙衣,魑魅魍魉,四小鬼屈膝跪身旁,合手擒拿”。(下联也用的是拆字联,对仗十分工整,且与上联针锋相对,其意思是,你们日本骑奇马张长弓,其实就是一伙来偷抢我大清龙衣的倭寇,琴瑟琵琶八大王,就是魑魅魍魉四个小鬼子,并肩居头上,其实已经屈膝跪在身旁,你如胆敢单戈独战,我就合手擒拿。)

对仗工整,意味明显,大臣们的有力反击,让中外记者们都纷纷叫好,同时也让日本人羞愧难当,从此关于“日本鬼子”这个叫法,也就随着记者们的宣传传开了。但值得警醒的是,这也改变不了甲午战争的惨败,国力不强,靠耍耍嘴皮子是无用之功啊。

坦然且勤恳灬大人物f
2022-02-22
知道答主
回答量: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91
展开全部
明清以来,我国沿海一带都受到日本海盗的侵袭,当时就出了抗倭英雄戚继光,那时我国人民称日本海盗为“倭寇”,可是到了近代,我国人统称日本侵略者为“鬼子”。何时开始,“倭寇”变“鬼子”呢?据说出于一幅对联。

甲午海战前,清庭一位大臣出使日本,谈判结束,双方举行联合记者会,日本人不但要在世人面前炫耀武力,还想在文化上玷污清国。记者云集后,日方突然提了个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我们日本有上联对不出下联,只好求于汉字发源地的人了。”这真是新鲜事,日本人亮出白绢上书写的上联,联曰:“骑奇马,张长弓,琴瑟琵琶,八大王,并肩居头上,单戈独战!”

日本人的上联意思是说:我大日本兵强马壮,驾驭的是奇异的千里马,张的是长弓:文的也不简单,光“大王”就有八个,他们都有雄才大略。示之以文德,陈之于武功,日本“单戈独战”可踏平中国。谁知,清臣也不示弱,先要日方准备砚台磨好墨,再铺好白绢,然后大笔一挥写下联:

联曰:“倭人委,袭龙衣,魑(chi)魅(mei)魍(wang)魉(liang),四小鬼,屈膝跪身旁,合手擒拿!”众多记者看了,个个叫好。下联的意思是:倭就是倭寇,来偷大清龙衣,“八大王”变成“四小鬼”,“琴瑟琵琶”变成“魑魅魍魉”,“并肩居头上”变成“屈膝跪身旁”,“单戈独战”变成“合手擒拿”。从此大家不再称日本侵略者为“倭寇”,改而称为“鬼子”了。

在东方,亚洲称日本人为日本鬼子;在西方,欧洲人称德国人为德国鬼子!原因就是因为讨厌!查查字典,如《现代汉语》,你会发现“鬼子”这个词专指“侵略者”。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hanzhenyu5039
2022-02-22
知道答主
回答量: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知道的人估计不多 ,中国人对外国人的称呼很多,古时候有“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的说法,但是到了近代,这些称呼统统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种鬼子,比如日本鬼子、英国鬼子等等。为什么把外国人都称为鬼子呢?这里有这么几个说法。日本人为何被我们叫日本鬼子呢?知道的人估计不多。
其一、清朝皇帝接见外国使臣的时候,要人家外国人下跪,外国人啊不愿意,双方矛盾分歧挺大。然后就有清朝大臣给皇帝说:红毛番(夷)不仅须发与我邦不同,身体构造也不太一样,膝盖都是直的,不会打弯啊,走路都跟僵尸似的蹦来蹦去,皇帝一听,原来如此啊!于是就把外国人叫做鬼子,这个词也就流传至今。

其二、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外国人频频侵略我们国家,特别是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和1900年的八国联军进北京,这些侵略者奸淫掳掠无恶不作,就好像故事里的鬼一样,没有一点人性,加上蓝眼睛黄头发红胡子什么的奇怪外貌,所以被叫做鬼子!

其三、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的时候,日本人不但要在世界面前炫耀武力,还想在文化上侮辱中国。日方代表:“我们日本有上联对不出下联,只好求于汉字发源地的人了。上联曰: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

谁知,李鸿章也不示弱,大笔一挥写了个下联:魑(chī)魅(mèi)魍(wǎng)魉(liǎng),四小鬼,鬼鬼犯边!”国人知道后纷纷拍手叫好。从此大家也不再称日本侵略者为“倭寇”,改而称为“鬼子”了。

其四、古代人认为海外都是鬼国,在宋朝洪迈写《夷坚志》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南宋商人杨二郎,出海遇难漂到一座小岛,上岸之后,“男女多裸形,杂沓聚观”。众鬼的头领“鬼国母”说,既然来了,就在这里住下吧,还让一个鬼丫鬟嫁给他,陪他同起居。杨二郎在鬼国住了两年,饮食起居与阳间一般无二。虽然没养个娃,但鬼夫妻俩倒也琴瑟和谐。既然海外是鬼国,那外国人自然也就成了鬼子!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星之翼ZCZ
2022-02-22 · TA获得超过695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702
采纳率:66%
帮助的人:49.2万
展开全部
据说,甲午战争前,清政府派使臣到日本谈判。期间,日本举行了一场记者招待会,为了达到奚落嘲讽中国的目的,就拿出一幅上联,让清朝的使臣对出下联。
“骑奇马,张长弓,琴瑟琵琶,八大王,并肩居头上,单戈独战!”
上联用了拆字法,“骑奇马,张长弓”这两句是将第一个字的本体拆开组成的,而“琴瑟琵琶”这四个字的上半部分共有8个王字,也正对应后面的“八大王,并肩居头上”,“单戈独战”可以合成繁体字“战”。
这上联暗示日本兵强马壮、武器精锐,单戈独战便可踏平中国,并想以此来鄙视和嘲讽中国。想要在短时间内当场对出这个对联的下联,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正当日本人洋洋得意,本以为使臣对不出下联,一位负责谈判的清朝大臣写出了下联,为咱中国吹响了号角!
“倭人委,袭龙衣,魑魅魍魉,四小鬼,屈膝跪身旁,合手擒拿!”
“倭人委,袭龙衣”对应“骑奇马,张长弓”;“魑魅魍魉”对应“琴瑟琵琶”,“魑魅魍魉”左边偏旁都是“鬼”,从字形看“鬼”字末笔就像在下跪,故曰“屈膝跪身旁”,“合手擒拿”中的“合手”合二为一“拿”,正好对应上面“八大王,并肩居头上,单戈独战”。
下联大意是:日本小人偷穿龙袍,只不过是魑魅魍魉四个小鬼而已,赶快下跪认错,否则合手擒拿。同样的拆字法,段段对仗,字字诛心,寓意深刻,暗暗讽刺了日本人的侵略野心。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唯綮城每米羯Z
2022-02-22
知道答主
回答量: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101
展开全部
日本鬼子,源自针对西洋侵略者的“洋鬼子”一词,在甲午战争之后,“鬼子”也被用在对日本侵略者的指代上。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9)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