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宁愿我是刘巧珍,也不愿你成为高加林——路遥《人生》看人性

 我来答
爱创文化
2022-06-29 · TA获得超过9967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247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31万
展开全部
如果你爱的人,他向往诗和远方,不愿意在现有的生活面前苟且,他要在你和远方之间做出选择,你会因此心碎而一蹶不振吗?

如果爱你的人,她在才华上不及你一分,但她在生活和与你之间不需要选择,因为你就是她的全部。主动离开她后,你会心生遗憾和愧疚吗?

在我很小的时候,听闻一个少年对一位姑娘这问题的回答。那个姑娘问少年:“远方和我,你选择哪一个?”

少年毫不思索地回答道:“我选择有你的远方。”

许久我都为这个巧妙的回答默默赞叹道,“一个有你的远方”是一个多么完美的结局。可在一个骨感的现实面前,“一个有你的远方”已然成了一个遥远而又飘渺的诺言。

小说《人生》里,刘巧珍和高加林演绎了这样完美的“错过”。

善良淳朴的刘巧珍在遇到高加林之后,她勇敢地表达出自己的心意,她用行动来证明自己对高加林无条件的爱。她想要积极融入高加林的世界中:在村里学刷牙被嘲笑却仍坚持,在加林解释漂白粉的作用后买漂白粉,和高加林一起骑自行车等等。她虽然出生在家庭观念非常传统的农村家庭,但她依然为了所爱的人不顾众人的看法选择高加林喜欢的一切,她一直在努力接近高加林,这个她心爱也羡慕的文艺书生。

高加林事业起色时,巧珍虽不舍加林的离开,但仍是表现得支持他的想法,让他放心去做。高加林落魄了,巧珍依然没有改变对他的爱,放不下面子去城里卖蒸馍的时候,巧珍一路跟着他,最后帮他完成任务。

大马河桥上巧珍接过高加林的篮子,大马河桥上他们一起走过,大马河桥上加林向巧珍提出分手……“桥下,清清的大马河在黎明前闪着青幽幽的波光,穿过桥洞,汇入了初秋涨宽了的县河里。县河浑黄的流水平静地绕过城下,流向了看不见的远方。”

勇敢了一场的巧珍最后嫁给了同村的马栓。

巧珍没有心碎,巧珍没有一蹶不振。她选择,继续她自己的生活。只是在心里还平静地爱着,为最后潦倒回乡的加林央求教书的工作。

有人说:“高加林做错了吗?难道人生不就是寻找一个与自己精神契合的人吗?”

寻找与自己精神契合的人确实是我们都想追求的,高加林寻找与他精神契合的黄亚萍没有错。同是对文学追求的他们,在精神上也确实是般配,但誓言呢?曾对巧珍的承诺呢?巧珍为他的付出呢?

高加林迷失在了选择中。在他低谷的时候,他回到巧珍身边,当他离梦想的生活更进一步的时候,他决然离开巧珍,选择了黄亚萍。

他在自己最“富贵”的时候,抛弃了曾经陪伴他的最美好的爱人,他沉重的虚荣心和变化难测的时代交织,两难的他最终失去了他原本拥有的一切。也失去了金子般的爱情。

张爱玲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写道:“也许每一个男子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巧珍和黄亚萍像这白玫瑰与红玫瑰,高加林对得不到的渴望——巧珍对她的好,黄亚萍和他的共同语言。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可惜,现实的残酷就在于人生的选择往往不能够重来。现实的残酷就在于人生的选择往往不能够重来。

《人生》在开篇写道:“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