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商鞅是个什么样的人?
商鞅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改革家、法家代表人物。他醉心于改革,把一个落后的秦国变成东方六国不敢小觑的强秦;他不徇私情,推行严刑峻法,断送了自己的后路;他追求功名,不计得失,后世对其褒贬不一。
商鞅,处于诸侯国征战不息的战国时代,他原为卫国人,倾心研究法家“法”“术”“势”,对“霸道”博有见地。然而,命运不济,在卫国处处受到人们排挤,不能一展才华。无奈之下,他选择离开了卫国,向其他诸侯国展示自己的本领。
当时,秦国自穆公时起,已经夺取了大部分西戎之地,向西已无发展,只好向东方发展。可是,面临齐、楚、韩、赵等东方六国,秦国始终不敢越过函谷关,仍然处在关中大地上发展。
或许,老天眷顾了他,不忍他的才能被埋没。他来到了一直渴望成为强国的秦国。他一到秦国,就求见了见贤思齐的秦孝公,两人彻夜畅谈,商鞅把自己的许多改革想法源源不断地向秦孝公进行了讲解,得到了国君的认可和支持。为了取信于民,能够更好地让人看到秦国改革决心,他在国都城门“立木为信”,赢得百姓信任认可,奠定了改革的群众基础。
为了彻底改变秦国旧贵族的想法,他不顾后果,对太子的老师实施了割鼻之刑,这也为他在秦孝公死后,自己被车裂、族灭埋下了祸根。
在秦国,他从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变革。废除了延续数百年的井田制度,开辟了阡陌,让百姓的田地得以相互连通,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许多原本荒废的土地得到开垦;推行郡县制,加强了秦国国君对各地的统治,使各地得以牢牢掌控在国君手中;实行奖励军功,改变世勋,让底下层士兵能够在战争中看到自己的希望,鼓励了他们勇往无前……
经过商鞅的一系列改革,秦孝公后期的秦国已经屡次出兵函谷关以东,此后,各诸侯之间的战略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