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南京沦陷前没人逃跑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之后,日军开始了长达6周的有计划、有组织、有预谋的大屠杀。大量平民和战俘被日军杀害,遇难的人数超过30万,无数家庭支离破碎。那么为什么南京沦陷前没人逃跑?
南京沦陷前没人逃跑的原因
在日军没进攻南京之前,战争只存在于他们的想象之中。南京作为当时全国最重要的城市,在百姓的心中,南京肯定会被守下来。所以,刚开始的时候,大部分的中国人都没有想过要离开这片土生土长的土地。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破南京北城大门。在北城守门的中国军队开始朝扬子江撤退,在守备队撤完以后,为了阻挡日军的进击,在北门的外侧将北门上了锁。这个锁没有锁住日本人,但是却阻止了城内的中国百姓逃离。
日军向扬子江方向挺进,一场令人震惊的大屠杀正在酝酿。
“岸边的中山码头原有两艘渡船,因此有很多难民到这里。但是这两艘船早已经被国民党军官占据,难民全部被滞留在岸上。他们挤在码头上,冻得瑟瑟发抖,几乎快要冻死了。”日本老兵山冈繁在回忆录中如此说道。
这些难民大约有2到3万人,最后日军向这些难民开炮,将这些难民全部杀害了。
为什么要纪念南京大屠杀
一、增加民族认同感,增强国家凝聚力。
纪念南京大屠杀、设立国家公祭日能够强化整个中华民族的国家认同感。我们现在处在一个开放的社会,大家对很多问题都有不同的看法。但作为一个整体,我们的民族认同感需要强化,这有助于我们提升凝聚力,增强合力,促进国家发展。
二、尊重人权,彰显对生命的敬畏。
纪念南京大屠杀、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首先在于我们必须以人为本,珍重和敬畏生命,维护最基本人权。
30多万,不是一个冰冷的数字,而是一个个曾经鲜活的中国人的生命。这些死难者的背后,是一个个曾经温暖的家庭。中国举行国家公祭仪式,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体现的是对人权的尊重、对生命的敬畏、对和平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