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捭阖第一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捭阖,即开合术。捭,敞开。阖,合拢。纵横驰骋,大开大合,乃天地之道,这是事物变化的普遍规律。捭阖这一观念,在鬼谷子的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思想基础与传统阴阳观相一致。
本篇是其后各篇的理论依据。其要旨是说:何时应敞开心扉,直言陈词;何时应冷静观察,沉默不语。人立足社会,就要遵循捭阖之道,窥察人性卑微,洞悉虚实真伪,进而能够知人、御人。捭阖之道有助于认识事物变化的端倪及规律。不过也有人认为此术是升官之道,阿谀奉承的诡计。当是乐山见山,乐仁见智。
1.顺应时势,立足稳健
商汤伐桀和武王伐纣说明了顺应时势的重要性,所谓“时势”,就是历史的趋势,民心的向背。这也就是本篇所说,观阴阳之开阖,知存亡之门户。只有冷静分析并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最大程度争取民心,才能立足稳健,把握时机获得成功。
2.周详缜密,攻守兼备
《捭阖》篇的要旨,在于收敛时要自守门户,韬光养晦,渡过难关,从而占据先机,一役而胜。
意气风发的楚霸王自诩“力拔山兮气盖世”,却不能成为最后的胜者,正是因为他不懂“欲捭之贵周,愈阖之贵密”的道理。能成就大事,既要胆大也要心细,两者互补缺一不可。
明成祖朱棣能够登上皇位,是由于他善于审时度势,韬光养晦。他性格坚忍,行事周密,靠装疯赢得了时间,最终打败了建文帝,获取天下。在变幻莫测的政治风云中,时时捕捉契机,趁虚而入。弱者通过严密自守,甚至装疯卖傻,能使强者放松警惕,时机成熟就能以弱胜强,一举成功,获取利益。
3.善于变通,敢于创新
变则通,通则久。圣人通达人心情理,窥见变化征兆,以此驾驭天下。
思考能力和应变能力体现了个人的素质,也体现办事能力的高低。善于变通表现在对工作的细致划分上,懂得进退取舍,统筹兼顾。
从唯物主义哲学来看,变化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世间万物无一不是处在变化之中,捭阖之道的精神就在于灵活变通。纵观古今历史,能够成就大业的人,大多深明变通之道而不拘泥于传统。只有不拘传统,善于变通敢于创新,才能促进事物的发展。因循守旧、不肯变通,片面凭着经验去办旁弊事,往往事倍而功半,费力不讨好,甚至最终失败。
战国时,赵武灵王勇于学习胡人先进的东西,为己所用,成就了独霸一方的大业。
世上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商朝以武力夺取夏朝天下,打破了天子不可变的定律,是中国政治史上的一次变革。而盘庚迁殷也是商朝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通过这次变革,商朝从衰落走向复兴,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可见,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变革是不可避免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4.隐藏自己,惑敌制胜
在困难和险境面前,当忍则忍,当进则进,这是捭阖术的要旨所在。竞争是实力的较量,当力不如人时,唯有坚忍和退让,万不可逞一时之勇。必要的忍让是为了妥善准备,从而有效打击对手。
司马懿采取“阖”的策略,以退为守,收敛锋芒,一退再退。待时机已到,立即采取“捭”的策略,夺取了兵权。司马懿的成功,正是利用了捭阖术,形势不利得时候隐藏实力,使对手放松警惕。一旦时机来临,便如猛虎下山迅速出击,一举打败对手。政变的酝酿时间很长,但实施时间却短,在对方全然没有准备时,打个猝不及防,速战速决,绝不拖泥带水。
5.雄才伟略,能屈能伸
凡成大事者必能坚忍,能屈能伸,能退能进,不达目的不罢休,这是强者的心态。善于忍耐,待时而动正是“捭阖术”的妙用。
唐高祖李渊不计一时名利,和突厥交好,最终成就帝业。
6.善于言辞,讲究分寸
《捭阖》篇指出:“ 口者,心之门户也。心者,神之主也。志意、喜欲、思虑、智谋,此皆由门户出入。 ”意思是说,嘴巴是心灵的门户,巧纤心灵则是精神的主宰。个体的意志、情欲、思想和智谋都要通过嘴巴出入。由此可见言谈的重要性,要掌握好分寸,才算有智慧。
俗话说“话说三分”,说话要掌握分寸,不要只图一时痛快而不顾别人的感受。西汉灌夫在田蚡婚宴上,因醉酒而惹来闲气,只图一时之快,却遭遇杀身之祸,实在可悲。
语言是重要的沟通工具,说话水平和说话方式不同,给人的感受也会不同,沟通效果和回报也会不同。孝启仿一般来说人们喜欢听好话,不妨为对方想想,不要只管自己说得痛快,言辞要讲究技巧,注意细节说话得体,由此赢得好人缘。好的人际关系,会使内心轻松和愉悦,有助于事业的成功。
鬼谷子认为,说话办事要因人而异,对待事物的态度各有不同,只有深刻了解对方,才能“得其指”,更好实现“求其利”的目标。测得风向好使舵,与人谈话先揣摩对方的心意,然后投其所好。拥有了共同的话题,获得了对方信任,再适时提出要求,就容易实现目的。
7.以古为鉴,可知兴替
在这里,鬼谷子以纵横家的视角,阐明了“反以观往,覆以验来;反以知古,覆以知今;反以知彼,覆以知己”的方法论。《诗经·小雅》:“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个体的生命有限,不可能直接体验所有事物,他人的经验可以引为有效的借鉴。
刘邦攻入咸阳时,听从了张良的建议,没有留下享用,而是撤出咸阳。
大臣魏征死后,唐太宗李世民曾感慨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一般情况下,借古说今,更能令人惊醒。借用他人的经验教训,可以更好走过今天,迈向未来。
苏秦凭三寸不烂之舌,合纵六国,配六国相印,统领六国共同抗秦。张仪凭其谋略与游说技巧,将六国合纵瓦解,为秦国立下不朽功劳。所谓“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于众人之所不能”。潜谋于无形,常胜于不争不费,此为《鬼谷子》之精髓所在。
8.委婉行事,渐寻良机
面对错综复杂的时势格局,《捭阖》篇提示我们,不论做什么事,都要把握心态和方法。当方则方,当圆则圆,方圆结合,以圆求方,这是正确的处世之道。从某种意义上说,谋略之术的运用,需要一定的道德涵养基础。委婉办事,实际上也是纵横术的一种运用。这是鬼谷子“纵横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面。
李泌以布衣的身份在朝为官,当因则隐当仕则仕,为平定“安史之乱”出谋划策,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而唐肃宗的慧眼识人,量才使用,体现了政治家的高超智慧。
本篇是其后各篇的理论依据。其要旨是说:何时应敞开心扉,直言陈词;何时应冷静观察,沉默不语。人立足社会,就要遵循捭阖之道,窥察人性卑微,洞悉虚实真伪,进而能够知人、御人。捭阖之道有助于认识事物变化的端倪及规律。不过也有人认为此术是升官之道,阿谀奉承的诡计。当是乐山见山,乐仁见智。
1.顺应时势,立足稳健
商汤伐桀和武王伐纣说明了顺应时势的重要性,所谓“时势”,就是历史的趋势,民心的向背。这也就是本篇所说,观阴阳之开阖,知存亡之门户。只有冷静分析并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最大程度争取民心,才能立足稳健,把握时机获得成功。
2.周详缜密,攻守兼备
《捭阖》篇的要旨,在于收敛时要自守门户,韬光养晦,渡过难关,从而占据先机,一役而胜。
意气风发的楚霸王自诩“力拔山兮气盖世”,却不能成为最后的胜者,正是因为他不懂“欲捭之贵周,愈阖之贵密”的道理。能成就大事,既要胆大也要心细,两者互补缺一不可。
明成祖朱棣能够登上皇位,是由于他善于审时度势,韬光养晦。他性格坚忍,行事周密,靠装疯赢得了时间,最终打败了建文帝,获取天下。在变幻莫测的政治风云中,时时捕捉契机,趁虚而入。弱者通过严密自守,甚至装疯卖傻,能使强者放松警惕,时机成熟就能以弱胜强,一举成功,获取利益。
3.善于变通,敢于创新
变则通,通则久。圣人通达人心情理,窥见变化征兆,以此驾驭天下。
思考能力和应变能力体现了个人的素质,也体现办事能力的高低。善于变通表现在对工作的细致划分上,懂得进退取舍,统筹兼顾。
从唯物主义哲学来看,变化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世间万物无一不是处在变化之中,捭阖之道的精神就在于灵活变通。纵观古今历史,能够成就大业的人,大多深明变通之道而不拘泥于传统。只有不拘传统,善于变通敢于创新,才能促进事物的发展。因循守旧、不肯变通,片面凭着经验去办旁弊事,往往事倍而功半,费力不讨好,甚至最终失败。
战国时,赵武灵王勇于学习胡人先进的东西,为己所用,成就了独霸一方的大业。
世上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商朝以武力夺取夏朝天下,打破了天子不可变的定律,是中国政治史上的一次变革。而盘庚迁殷也是商朝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通过这次变革,商朝从衰落走向复兴,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可见,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变革是不可避免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4.隐藏自己,惑敌制胜
在困难和险境面前,当忍则忍,当进则进,这是捭阖术的要旨所在。竞争是实力的较量,当力不如人时,唯有坚忍和退让,万不可逞一时之勇。必要的忍让是为了妥善准备,从而有效打击对手。
司马懿采取“阖”的策略,以退为守,收敛锋芒,一退再退。待时机已到,立即采取“捭”的策略,夺取了兵权。司马懿的成功,正是利用了捭阖术,形势不利得时候隐藏实力,使对手放松警惕。一旦时机来临,便如猛虎下山迅速出击,一举打败对手。政变的酝酿时间很长,但实施时间却短,在对方全然没有准备时,打个猝不及防,速战速决,绝不拖泥带水。
5.雄才伟略,能屈能伸
凡成大事者必能坚忍,能屈能伸,能退能进,不达目的不罢休,这是强者的心态。善于忍耐,待时而动正是“捭阖术”的妙用。
唐高祖李渊不计一时名利,和突厥交好,最终成就帝业。
6.善于言辞,讲究分寸
《捭阖》篇指出:“ 口者,心之门户也。心者,神之主也。志意、喜欲、思虑、智谋,此皆由门户出入。 ”意思是说,嘴巴是心灵的门户,巧纤心灵则是精神的主宰。个体的意志、情欲、思想和智谋都要通过嘴巴出入。由此可见言谈的重要性,要掌握好分寸,才算有智慧。
俗话说“话说三分”,说话要掌握分寸,不要只图一时痛快而不顾别人的感受。西汉灌夫在田蚡婚宴上,因醉酒而惹来闲气,只图一时之快,却遭遇杀身之祸,实在可悲。
语言是重要的沟通工具,说话水平和说话方式不同,给人的感受也会不同,沟通效果和回报也会不同。孝启仿一般来说人们喜欢听好话,不妨为对方想想,不要只管自己说得痛快,言辞要讲究技巧,注意细节说话得体,由此赢得好人缘。好的人际关系,会使内心轻松和愉悦,有助于事业的成功。
鬼谷子认为,说话办事要因人而异,对待事物的态度各有不同,只有深刻了解对方,才能“得其指”,更好实现“求其利”的目标。测得风向好使舵,与人谈话先揣摩对方的心意,然后投其所好。拥有了共同的话题,获得了对方信任,再适时提出要求,就容易实现目的。
7.以古为鉴,可知兴替
在这里,鬼谷子以纵横家的视角,阐明了“反以观往,覆以验来;反以知古,覆以知今;反以知彼,覆以知己”的方法论。《诗经·小雅》:“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个体的生命有限,不可能直接体验所有事物,他人的经验可以引为有效的借鉴。
刘邦攻入咸阳时,听从了张良的建议,没有留下享用,而是撤出咸阳。
大臣魏征死后,唐太宗李世民曾感慨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一般情况下,借古说今,更能令人惊醒。借用他人的经验教训,可以更好走过今天,迈向未来。
苏秦凭三寸不烂之舌,合纵六国,配六国相印,统领六国共同抗秦。张仪凭其谋略与游说技巧,将六国合纵瓦解,为秦国立下不朽功劳。所谓“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于众人之所不能”。潜谋于无形,常胜于不争不费,此为《鬼谷子》之精髓所在。
8.委婉行事,渐寻良机
面对错综复杂的时势格局,《捭阖》篇提示我们,不论做什么事,都要把握心态和方法。当方则方,当圆则圆,方圆结合,以圆求方,这是正确的处世之道。从某种意义上说,谋略之术的运用,需要一定的道德涵养基础。委婉办事,实际上也是纵横术的一种运用。这是鬼谷子“纵横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面。
李泌以布衣的身份在朝为官,当因则隐当仕则仕,为平定“安史之乱”出谋划策,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而唐肃宗的慧眼识人,量才使用,体现了政治家的高超智慧。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