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中国为什么战败?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1.缺乏预见:在日本倾全国之力扩充军备,战争危险日益迫近的紧要关头,清朝反而放松了国防建设,以财政紧张为由,削减军费预算,从1888年开始停止购进军舰,1891年停止拨付海军的器械弹药经费。
2.战略原因:日本战时大本营在挑起这场战争之前,制定了海陆军统筹兼顾的“作战大方针”。其战略目标是在中国直隶平原与清军进行主力决战,打败清军,压迫清朝屈服。中国方面,战前则没有明确的战略方针和作战计划。从战略规划方面,日本就已经拔了头筹。
3.装备劣势:在双方争取制海权的黄海海战中,清军以劣势兵力(清军3000吨以上军舰两艘,3000吨以下军舰10艘,日军3000吨以上军舰8艘,3000吨以下军舰4艘)迎击日军。受限于军舰制造时的技术条件,北洋军舰有效射击距离不超过3000米,而装备了新式测距仪的日本军舰吉野,有效射程可以达到5000米。日军还装备了新式的速射炮。
4.党派争斗:清朝后期,以光绪帝恩师翁同龢为首的清流派和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关系日益恶化。为了限制李鸿章在甲午战争时期的权利,清流派奏请光绪帝,调来了和李鸿章有矛盾的李秉衡出任山东巡抚。李秉衡,辽宁人,和翁同龢是挚友,亦属于清流言官,甲午战争时期,处处和李鸿章作对,各种奇葩的借口不发援军,以至于刘公岛成为一座孤岛,在经历了悲壮的抵抗后,最终陷落。
2.战略原因:日本战时大本营在挑起这场战争之前,制定了海陆军统筹兼顾的“作战大方针”。其战略目标是在中国直隶平原与清军进行主力决战,打败清军,压迫清朝屈服。中国方面,战前则没有明确的战略方针和作战计划。从战略规划方面,日本就已经拔了头筹。
3.装备劣势:在双方争取制海权的黄海海战中,清军以劣势兵力(清军3000吨以上军舰两艘,3000吨以下军舰10艘,日军3000吨以上军舰8艘,3000吨以下军舰4艘)迎击日军。受限于军舰制造时的技术条件,北洋军舰有效射击距离不超过3000米,而装备了新式测距仪的日本军舰吉野,有效射程可以达到5000米。日军还装备了新式的速射炮。
4.党派争斗:清朝后期,以光绪帝恩师翁同龢为首的清流派和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关系日益恶化。为了限制李鸿章在甲午战争时期的权利,清流派奏请光绪帝,调来了和李鸿章有矛盾的李秉衡出任山东巡抚。李秉衡,辽宁人,和翁同龢是挚友,亦属于清流言官,甲午战争时期,处处和李鸿章作对,各种奇葩的借口不发援军,以至于刘公岛成为一座孤岛,在经历了悲壮的抵抗后,最终陷落。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甲午战争是历史上耻辱的战争,失败主要原因有:封建统治的腐朽、制度落后、国力贫弱、对战争缺乏预见性,军纪涣散军队素质低下等。
封建统治的腐朽没落
清朝末年,国家四分五裂,如同一盘散沙。最高统治集团内部存在严重分歧,朝廷也分成帝后两派。国家内部不团结,各方势力贪图自保,自然无法做到全力以赴去应敌,失败是必然的。
制度的落后
清朝实行了封建制度,虽然进行了洋务运动,但仅限于技术层面,没有触及封建体质,腐败的封建体制抵制了中国发展的潜力,也直接影响了国家对战争的组织效率。
国力贫弱
经济上中国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生产力无法与资本主义相抗衡;另外,西方列强的军事和经济侵略也削弱了中国国力。
领导人的政策
虽然清政府内部有主战的一方,同时也有大批的爱国官兵英勇抗敌,但是掌握实权的慈禧太后和李鸿章等各有打算。慈禧太后害怕战争中削弱其最高统治地位,一心向求和;并且还把建设海军的资金挪用去建颐和园。李鸿章将北洋舰队当做了私人资本,不愿意在其战争中消耗。
对战争缺乏预见
在甲午战争前,朝廷和大部分朝臣对于日本的认识,还停留在很多年前,认为日本只是蕞尔小国,不足为虑。在日本倾尽全国之力扩充军需的时候,清政府反而以财政紧张为由,削减了军费预算,以致在准备根本不充分的情况下,仓促应战,结果一败涂地。
军队素质低下
甲午战争中,北洋军虽已经是全国最好的军队,但也存在着严重的军纪涣散、操练废弛、贪污腐化、精神萎靡等问题,以致面临强敌的时候,溃不成军。
封建统治的腐朽没落
清朝末年,国家四分五裂,如同一盘散沙。最高统治集团内部存在严重分歧,朝廷也分成帝后两派。国家内部不团结,各方势力贪图自保,自然无法做到全力以赴去应敌,失败是必然的。
制度的落后
清朝实行了封建制度,虽然进行了洋务运动,但仅限于技术层面,没有触及封建体质,腐败的封建体制抵制了中国发展的潜力,也直接影响了国家对战争的组织效率。
国力贫弱
经济上中国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生产力无法与资本主义相抗衡;另外,西方列强的军事和经济侵略也削弱了中国国力。
领导人的政策
虽然清政府内部有主战的一方,同时也有大批的爱国官兵英勇抗敌,但是掌握实权的慈禧太后和李鸿章等各有打算。慈禧太后害怕战争中削弱其最高统治地位,一心向求和;并且还把建设海军的资金挪用去建颐和园。李鸿章将北洋舰队当做了私人资本,不愿意在其战争中消耗。
对战争缺乏预见
在甲午战争前,朝廷和大部分朝臣对于日本的认识,还停留在很多年前,认为日本只是蕞尔小国,不足为虑。在日本倾尽全国之力扩充军需的时候,清政府反而以财政紧张为由,削减了军费预算,以致在准备根本不充分的情况下,仓促应战,结果一败涂地。
军队素质低下
甲午战争中,北洋军虽已经是全国最好的军队,但也存在着严重的军纪涣散、操练废弛、贪污腐化、精神萎靡等问题,以致面临强敌的时候,溃不成军。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