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小朋友的独立性?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许多家庭对孩子关怀备至、悉心照料,特别是在一些隔代养育的家庭中,对孩子基本的动手操作处处代劳。
比如孩子自己吃饭慢,就干脆大人一勺勺喂;
孩子想自己捡掉落的玩具,大人已经手快地捡了起来;
邻居问孩子一句话,孩子正在思考该怎么回答,大人已经快言快语地替孩子说了……
因为对于他们来说,“吃多少”、“要不要吃”、“该玩什么”、“怎么玩”......都是被成人所制定的。
让孩子独立不是对孩子不闻不问,而是给孩子爱与安全感,无论孩子成败都给予鼓励,让孩子探索环境、学习独立的最好支持。
著名的心理学家玛丽·艾斯沃斯在发表的儿童对父母或其他成人的“依恋理论”中指出,大部分的孩子会表现出对母亲的依恋行为。
在陌生情境中,当主要照顾者(通常是母亲)在身边时,孩子会对环境表现出更大的兴趣,更愿意与陌生人互动。当主要照顾者离开时,孩子会感到难过、哭泣;当主要照顾者回来时,孩子会很快靠近照顾者并寻求安慰。
孩子对照顾者的安全依附感是孩子探索环境、学习新事物、发展自我概念的前提,对于其以后的社会能力、情感发展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很多父母抱怨孩子懒散,自理能力特别差;不愿意动脑筋,一遇到问题,只会喊“妈!”;卧室乱糟糟的,每次帮他收拾好,不到一天又乱了!吃饭、洗澡、写作业都要催他十几遍才肯动!
......
孩子这些让父母苦恼的行为,殊不知是父母一手造成的!父母要想让孩子形成独立的能力,就要适当地放手。
就像蒙特梭利所说:在生命的最开始,孩子就需要自己做事情。
教育的目的就是帮助孩子发展独立性,以促进孩子不断的自我发展。
因此对于孩子来说,不管成人的想法如何,他都会自发的去追寻独立。
作为家长,我们要的并不是去教孩子独立。而是学会避免限制他的独立。
心理学者李雪在《当我遇见一个人》中说:
“父母的控制欲伸向哪里,孩子一生都将在那里体验到扭曲的痛苦。若父母把孩子的人生都活了,孩子活什么?少一分控制,孩子的人生就多一种可能。”
那么,家长该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呢?
1、学会放手,做个“懒惰”的父母
当孩子的身心发展到一定的水平,他们已经具备了自己解决问题的生理和心理条件,家长剥夺了孩子锻炼的机会,就会在无意识中扼杀了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放开手脚,做个“懒”的人。凡是孩子自己的事,放手让他独立去做。父母可以悄悄给予指点,但不要包办代替。
2、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家长应该解放思想,放手让孩子分析、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告诉他遇到事情要冷静,而不是消极地等待。或许在此过程中,孩子会做得不那么恰当,但是就是在这些小事的处理过程中,孩子才渐渐成熟起来。
3、提高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解决问题的机会,我们可以把一些机会推给孩子。当爸爸妈妈不在旁边给不了任何意见,那么孩子就必须自己思考同时及时把遇到的问题解决,自然而然地,孩子的能力就得到了发展。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建立自信,将自信和独立化为成长过程中最坚实的铠甲。
比如孩子自己吃饭慢,就干脆大人一勺勺喂;
孩子想自己捡掉落的玩具,大人已经手快地捡了起来;
邻居问孩子一句话,孩子正在思考该怎么回答,大人已经快言快语地替孩子说了……
因为对于他们来说,“吃多少”、“要不要吃”、“该玩什么”、“怎么玩”......都是被成人所制定的。
让孩子独立不是对孩子不闻不问,而是给孩子爱与安全感,无论孩子成败都给予鼓励,让孩子探索环境、学习独立的最好支持。
著名的心理学家玛丽·艾斯沃斯在发表的儿童对父母或其他成人的“依恋理论”中指出,大部分的孩子会表现出对母亲的依恋行为。
在陌生情境中,当主要照顾者(通常是母亲)在身边时,孩子会对环境表现出更大的兴趣,更愿意与陌生人互动。当主要照顾者离开时,孩子会感到难过、哭泣;当主要照顾者回来时,孩子会很快靠近照顾者并寻求安慰。
孩子对照顾者的安全依附感是孩子探索环境、学习新事物、发展自我概念的前提,对于其以后的社会能力、情感发展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很多父母抱怨孩子懒散,自理能力特别差;不愿意动脑筋,一遇到问题,只会喊“妈!”;卧室乱糟糟的,每次帮他收拾好,不到一天又乱了!吃饭、洗澡、写作业都要催他十几遍才肯动!
......
孩子这些让父母苦恼的行为,殊不知是父母一手造成的!父母要想让孩子形成独立的能力,就要适当地放手。
就像蒙特梭利所说:在生命的最开始,孩子就需要自己做事情。
教育的目的就是帮助孩子发展独立性,以促进孩子不断的自我发展。
因此对于孩子来说,不管成人的想法如何,他都会自发的去追寻独立。
作为家长,我们要的并不是去教孩子独立。而是学会避免限制他的独立。
心理学者李雪在《当我遇见一个人》中说:
“父母的控制欲伸向哪里,孩子一生都将在那里体验到扭曲的痛苦。若父母把孩子的人生都活了,孩子活什么?少一分控制,孩子的人生就多一种可能。”
那么,家长该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呢?
1、学会放手,做个“懒惰”的父母
当孩子的身心发展到一定的水平,他们已经具备了自己解决问题的生理和心理条件,家长剥夺了孩子锻炼的机会,就会在无意识中扼杀了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放开手脚,做个“懒”的人。凡是孩子自己的事,放手让他独立去做。父母可以悄悄给予指点,但不要包办代替。
2、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家长应该解放思想,放手让孩子分析、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告诉他遇到事情要冷静,而不是消极地等待。或许在此过程中,孩子会做得不那么恰当,但是就是在这些小事的处理过程中,孩子才渐渐成熟起来。
3、提高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解决问题的机会,我们可以把一些机会推给孩子。当爸爸妈妈不在旁边给不了任何意见,那么孩子就必须自己思考同时及时把遇到的问题解决,自然而然地,孩子的能力就得到了发展。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建立自信,将自信和独立化为成长过程中最坚实的铠甲。
展开全部
特殊的待遇
家长给予孩子特殊的待遇,好吃的、好喝的和好玩的都是他自己的;家里其他人不过生日,就他自己一个人过生日,有大蛋糕和漂亮好玩的礼物。长此以往,孩子就会觉得自己高人一等、自我感觉特殊、自私自利没有同情心。
2
/10
过分的注意
一家人时时刻刻的注意小孩子,这就是过分的注意。节假日或者亲朋好友来了经常在一起和孩子嬉笑引逗个没完没了,或者大人们坐成一圈让孩子表演节目。这样时间久了孩子就会觉得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周围的一切都要跟着他转。
3
/10
当面的袒护
有的时候爸爸教育孩子,妈妈出来袒护,说“孩子还小,大了就好了”;还有的父母教育孩子,爷爷奶奶出来袒护孩子。无论如何袒护,对于有孩子的教育都是不好的,会让孩子生成错误的是非观。
4
/10
生活的懒散
还多家长允许孩子生活起居以及玩耍学习没有规律,想怎样就怎样。白天睡懒觉、不好好吃饭、游游荡荡,晚上玩手机、看电视到深夜。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没有特殊的改变就会缺乏上进心和好奇心,人生得过且过、做事有始无终。
5
/10
轻易的满足
很多父母往往对于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有的家长还会给孩子很多的零花钱。这样的孩子往往不珍惜得来不易的财物等东西,喜欢物质享受,没有忍耐和吃苦的精神。
6
/10
祈求和央告
很多的父母都是求着孩子做这做那,例如一边哄孩子一边求孩子吃饭睡觉。然而孩子对于这些的反应则是:你越央求他,他越是洋洋得意故作姿态。这样做是培养不出来孩子如何明辨是非并且父母家长的威严也消失殆尽。
7
/10
包办和替代
有很多家长并不要求孩子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有的是觉得爱他还来不及呢怎么能让小宝贝做家务,也有的觉得小孩子做不好。因此,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三四岁的小孩子还需要家长追着喂饭。长此以往,你是不可能有一个勤劳、善良上进和富有同情心的孩子 。
8
/10
不让孩子独立
还多家长对于孩子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拿在手里怕摔了。时间久了孩子就是胆小自卑、依赖大人,而且往往在家里是小霸王,出了家门就是小老鼠。
9
/10
对孩子大惊小怪
小孩子是一张白纸,像小牛犊一样。所以小孩子并不知道黑夜、不怕水和火、也不怕摔跤。很多孩子会在摔跤后自己爬起来。但是为什么还多小孩子还是一点事情就会哭闹,就是因为大人过于紧张搞得小孩子也惊慌失措。
10
/10
害怕孩子哭闹
很多家长事事迁就孩子,孩子一不顺心就会哭闹。
家长给予孩子特殊的待遇,好吃的、好喝的和好玩的都是他自己的;家里其他人不过生日,就他自己一个人过生日,有大蛋糕和漂亮好玩的礼物。长此以往,孩子就会觉得自己高人一等、自我感觉特殊、自私自利没有同情心。
2
/10
过分的注意
一家人时时刻刻的注意小孩子,这就是过分的注意。节假日或者亲朋好友来了经常在一起和孩子嬉笑引逗个没完没了,或者大人们坐成一圈让孩子表演节目。这样时间久了孩子就会觉得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周围的一切都要跟着他转。
3
/10
当面的袒护
有的时候爸爸教育孩子,妈妈出来袒护,说“孩子还小,大了就好了”;还有的父母教育孩子,爷爷奶奶出来袒护孩子。无论如何袒护,对于有孩子的教育都是不好的,会让孩子生成错误的是非观。
4
/10
生活的懒散
还多家长允许孩子生活起居以及玩耍学习没有规律,想怎样就怎样。白天睡懒觉、不好好吃饭、游游荡荡,晚上玩手机、看电视到深夜。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没有特殊的改变就会缺乏上进心和好奇心,人生得过且过、做事有始无终。
5
/10
轻易的满足
很多父母往往对于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有的家长还会给孩子很多的零花钱。这样的孩子往往不珍惜得来不易的财物等东西,喜欢物质享受,没有忍耐和吃苦的精神。
6
/10
祈求和央告
很多的父母都是求着孩子做这做那,例如一边哄孩子一边求孩子吃饭睡觉。然而孩子对于这些的反应则是:你越央求他,他越是洋洋得意故作姿态。这样做是培养不出来孩子如何明辨是非并且父母家长的威严也消失殆尽。
7
/10
包办和替代
有很多家长并不要求孩子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有的是觉得爱他还来不及呢怎么能让小宝贝做家务,也有的觉得小孩子做不好。因此,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三四岁的小孩子还需要家长追着喂饭。长此以往,你是不可能有一个勤劳、善良上进和富有同情心的孩子 。
8
/10
不让孩子独立
还多家长对于孩子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拿在手里怕摔了。时间久了孩子就是胆小自卑、依赖大人,而且往往在家里是小霸王,出了家门就是小老鼠。
9
/10
对孩子大惊小怪
小孩子是一张白纸,像小牛犊一样。所以小孩子并不知道黑夜、不怕水和火、也不怕摔跤。很多孩子会在摔跤后自己爬起来。但是为什么还多小孩子还是一点事情就会哭闹,就是因为大人过于紧张搞得小孩子也惊慌失措。
10
/10
害怕孩子哭闹
很多家长事事迁就孩子,孩子一不顺心就会哭闹。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