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镜头盯上“一亿像素”,是玩噱头还是认真的?
近几年来我们可以看到,智能手机的摄像头可谓是开启了一场“数字竞赛”,从最初仅有11万像素到后来的百万级再到千万级,甚至有的已经突破了一亿像素大关。
在这股“超高像素风潮”的席卷下,使得大多数用户普遍都认为 高像素=拍照好, 然而从实际体验来看却不是这样 。 因此,“手机摄像头像素越来越高真的有必要吗?”一直都是用户们讨论的焦点话题。对此,我个人的看法是 重要但没必要 。
所谓的像素就是用来计算数码影像的一种单位,像素越高就意味着拥有的色板越丰富,所拍摄照片颜色的真实感也就表达得更加完善。因此,手机拍照的过程中,像素可谓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数量直接决定了照片的精度,更高的像素可以为照片提供更多的细节信息。
此外,高像素拍摄出来的照片可以将多个像素加以合成,能够有效减弱单像素噪点对照片整体的影响,从而使得整个画面的纯净度和细节都得到进一步提升。最重要的是,高像素可以提供更好的解析力,能够带来更为出色的二次创作表现。因此我认为,高像素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为什么又说没必要呢?
首先,决定手机拍照效果的因素,并不完全取决于像素,最核心也最关键的是感光元件,也就是手机厂商们通常所说的CMOS。因此,高像素的优势其实是建立在合适的CMOS上的。手机搭载的CMOS面积越大,手机自身的感光性能也就越出色,从而在拍照中能够带来更加细腻的画质,于是就有了 科技 圈经常提到的“底大一级压死人”的说法。
在实际拍摄过程中,手机就是通过感光元件上的像素点去获得光亮实现拍照的。当CMOS上的单位像素面积越大,那么它的感光性能就越好,拍摄出来的照片也就拥有十分出色的画质。相反,当CMOS上的单位像素面积越小,那么它的感光性能就越弱,照片的画质自然也就越差。
举个简单的例子,号称“影像新物种”的小米11 Ultra在影像方面的实力无疑是目前行业的顶级水准,这一点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所搭载的三星GN2。作为目前行业最顶级的手机CMOS之一,三星GN2拥有5000万像素和1/1.12超大底。在这样的前提下,三星GN2的单位像素面积达到了1.4μm,能带来十分惊人的进光亮,从而造就了小米11 Ultra卓越的影像表现。相反,如果将小米11 Ultra的像素升级到一亿像素,其整体的单位像素面积将会减小,拍照表现反而大打折扣。
其次,虽然目前市场上已经有多家手机厂商均推出了搭载亿级像素的手机,但大多数手机通常采用的是像素多合一的处理方式,即四拜耳(Quad-bayer Filter)技术。该技术的原理就是通过像素四合一的多像素合成方式实现亿级像素,但在实际输出时仅有原像素的四分之一,也就是2500万像素。当用户想要拍摄超高像素照片时,则需要手动调节到高像素模式才行。也就是说,高像素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提升的体验寥寥。
相反,在实现高像素的同时,还要牺牲手机的部分拍摄体验。这主要是因为手机性能所限,当手机需要拍摄超高像素照片时会占用大量运算资源和存储,以至于手机在使用高像素模式的时候,无法使用变焦、连拍以及实时滤镜等功能,甚至对焦速度也会受到影像,这些都会导致用户体验大打折扣。
事实上,在早些时候行业大佬级人物蔡司,就对于“超高像素风潮”这种堆积像素的做法提出了反对意见,明确表示现在的旗舰手机仍旧保持着固定的传感器尺寸,想要增加像素数量就意味着需要减少每个像素的感光面积,这样的做法是会让画面出现更多的噪点。并且,对于普通用户来说,从实际体验来看高像素对画面的影响,并没有出现像数据上那样的大变化。
总的来说,手机的拍照表现和镜头的型号、传感器的尺寸、软件算法的优化等有关,并不是 单以像素论英雄 。举个最常见的例子,苹果手机从iPhone 6S开始至今,手机镜头的像素一直都保持在1200万像素,虽然这一点遭到不少网友的吐槽,但苹果手机的实际拍照表现始终都处于行业领先梯队。这是因为,苹果在像素值够用的情况下,不断提升感光元件的面积,并且还在硬件技术和软件算法方面不断进行创新。
比如说,新一代苹果旗舰手机iPhone 12 Pro Max就采用了创新的“CMOS防抖”技术,该技术可以实现手持1秒曝光时间的清晰拍照,而这项技术目前仅有单反和微单相机采用,手机上还是第一次。iPhone 12 Pro Max也是凭借在影像方面实力,成为诸多微电影拍摄者的拍摄设备。由此可以看出,像素虽然在手机拍照过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越来越高就没有必要了,更多的还是要靠CMOS以及其他技术和算法进行优化。
因此,就目前来看所谓的“亿级像素”营销成分要大于实际体验,这主要是厂商利用了用户对于数字的敏感性,说白了就是在玩“数字 游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