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开国大典》记叙了()在()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课文是按照()顺序记叙的。
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诞生无比自豪、无比激动的心情)。课文是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记叙的。
《开国大典》是原新华社副社长李普创作的一篇记叙文。这篇文章记叙了开国大典的盛况。文章先写开国大典前,天安门广场的情况,交待了举行大典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员和人数,然后写广场的布置和群众队伍的场面。
接着作者按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五星红旗升起、宣读公告的顺序介绍了开国大典的全过程;接着作者写了阅兵式的盛况;最后作者写了群众游行的盛况和大典结束后的情况。全文段落之间过度自然,层次清楚,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扩展资料:
文中多处描写了群众对于开国大典的反应,如写参加典礼,“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要知道,典礼是在下午三点进行,可有群众队伍早上六点就入场了,正午,广场上已成了人的海洋,可见人们对于新中国成立的无比渴望。
如观看阅兵式,“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两个半钟头,欢呼,鼓掌与“还觉得不能够表达”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人民群众因为有了自己强大的军队而无比兴奋、激动、自豪,因为我们的军队是如此威风凛凛,纪律是如此的严明。有强大的军队,人民的国家有了钢铁长城,人民的幸福有了可靠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