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类癌瘤简介

 我来答
游医明达
2022-11-21 · TA获得超过2676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93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80.2万
展开全部

目录

  • 1 拼音
  • 2 概述
  • 3 病因
  • 4 症状
  • 5 治疗
    • 5.1 内镜电灼切除术
    • 5.2 胃窦切除术
    • 5.3 胃类癌局部切除术
    • 5.4 姑息性胃切除

1 拼音

wèi lèi ái liú

2 概述

胃类癌是起源于胃黏膜嗜铬细胞(APUD细胞)的恶性肿瘤,属于神经内分泌肿瘤,胃类癌与其他胃恶性肿瘤比较,有不同的组织学、病理学和生物学特征。与胃癌相比其恶性程度相对较低。

3 病因

Modlin统计胃类癌已由占所有胃肿瘤的0.3%增加至0.54%,占所有类癌的2~6%。高胃泌素血症者诊断率增加 更明显,可能与抑酸药物(如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的长期应用导致低胃酸、高胃泌素血症有关。同时也可能与现代诊断技术进步使该病的确诊率提高有关。有资料证实,高胃泌素血症超过4个月可引起肠嗜铬样细胞(ECL)增生,进一步可引发胃黏膜的类癌。

4 症状

胃类癌的临床表现与胃癌相似,一般不具有特征性。上腹部疼痛是最常见症状,其次为呕血、黑便、体重减轻、贫血、恶心和呕吐。胃类癌的临床表现多变,且常伴有其他消化道疾病、内分泌疾病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且可与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糖尿病、食管癌、前列腺癌、克罗恩病及脑血管动静脉畸形等疾病并存。Gough等回顾性分析36例胃类癌的临床症状,其中72%有贫血(恶性贫血58%)、69%有腹痛、11%有类癌综合征。在伴随疾病中,慢性萎缩性胃炎占67%、甲状腺功能低下占39%、糖尿病占19%、阿狄森病占6%、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占6%。也有少数患者无任何临床症状,只是在手术中或内镜检查时意外发现。

5 治疗

5.1 内镜电灼切除术

Ⅰ型胃类癌生物学行为多属良性,很少进展,甚至 可以自行消失。因此,对伴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多中心微小(仅几毫米)类癌,反复胃镜检查即可。直径1.0~1.5cm的Ⅰ型胃类癌可在内镜下行电灼切除术。直径1~2cm者属低度恶性,如果组织学检查无胃壁深层浸润亦可行电灼切除术。内镜下电切术对其他型单发胃类癌应限于1cm以下,不管是否合并MENⅠ或ZES。强调术后定期内镜监测随诊,以防复发。

5.2 胃窦切除术

高胃泌素血症可引起ECL细胞增生和类癌形成,胃窦切除术可使升高的胃泌素降至正常,降低肿瘤进展的危险性。Hirschowitz报道了3例恶性贫血、高胃泌素血症和多中心胃类癌的病人,胃窦切除术后血清浆胃泌素水平均降至正常。术后胃镜加活检随访12~18个月均见微类癌灶,21~30个月活检发现类癌和ECL细胞增生完全消失。尽管血浆胃泌素水平降至正常,胃底多发类癌在术后23个月仍可进一步发展。因而,胃窦切除术适用于早期病变,较大的原发病变伴有结节增生者应行全胃或胃次全切除术。术后定期胃镜随访。

5.3 胃类癌局部切除术

此术式适用于病变直径小于2cm,尚未侵及浆膜,无淋巴结转移者,可距肿瘤边缘2~3cm行局部切除术。

5.4 姑息性胃切除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