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娱乐作文 娱乐与文化的作文怎么写800字
如果去问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你的偶像是谁?”他一定会回答某位“星”的名字,歌星、影星或体育明星。我想这便是娱乐的力量,当然这也可以理解我们生活在这样的一个商业社会中,还有多少人崇拜那些大文豪、科学家呢?然而,文化是人一生中必备的一项素质,我们不容忽视。因此,文化与娱乐应有机结合共同发展。
文化可以被忽视吗?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我们都是中国人,自然要理所当然地继承我们祖先给予我们的一笔丰厚的礼物,就像我们是中国人,就要说中国话一样,和谐的社会需要中华美德来构建,来填充这个空虚的世界,否则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枯燥无味。由此看来文化的地位不容忽视。
娱乐可以无限制的发展吗?诚然,娱乐可以放松我们的身心,但也有着许多不良的影响。青少年往往容易被笼罩在明星身上的那种炫目的光环所迷惑,而忽视了他们星光背后的真实因素。实际上,“星”们身上的光环很大程度上是虚幻的、不真实的、人为包装的。而当你了解到他们的真实面目后,也许就失去了以他们为偶像的兴趣。比如,一些“星”们的文化水平可能连小学生都不如,还比如一些“星”们有些非常不好的生活习惯……倘若我们任凭娱乐发展,便会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甚至会毁掉他们的一身。由此看来,娱乐的发展应有所控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娱乐与文化应有机结合。近日,许多电视台录制的以文化为中心的娱乐节目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此类节目有符合青少年兴趣的明星、时尚、科技等元素,在青少年得到放松的同时又能从中提炼出与文化有关的知识授予他们,很好地让青少年放松身心同时得以升华。
综上所述,娱乐的轻松快乐却泡沫化,文化的枯燥乏味却给人知识并不矛盾,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两者可以很好的共同发展。
文化与娱乐化有关的作文
我们陷入娱乐泛化的世界,由“娱乐”、“消费”等关键词构成的当代文化烦杂纷呈。文化的泛娱乐化在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和文化品位等诸方面冲击极大。
考试呢吧,回答手机题只能写100字啊,帮你那麽多给点鼓励吧
正确对待娱乐文化作文4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观众对节目内容的要求的确越来越高,电视台和平面媒体想改变以往“只讲政治”的枯燥路线是正确的,但从一个极端走出后,过分地投入娱乐,无疑是陷入了另一个极端。观众对节目的要求高是希望节目的品味高,质量高,而不是纯粹的娱乐。 曾在一本书中看到过这样一句话:有两种方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文化成为一个监狱,另一种是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仔细想想,如今的娱乐节目不就像是一场场正在上演的滑稽戏么?为什么这种滑稽戏会屡屡上演?人们在指责电视台及平面媒体娱乐化、低俗化的同时,是否考虑传媒娱乐化形成的原因呢?笔者认为,造成娱乐化泛滥的原因有以下三点:首先,受众的需求成全了娱乐节目的发展。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人们为了更好的生存,为了追寻更多的物质财富,整天辛苦奔波。他们中的很多人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忽视了文化的存在,久而久之他们的审美情趣便日趋低下,因而对精神上并没有什么过高的追求。再加上现代人的生存压力过大大,他们十分需要轻松幽默的娱乐节目来缓解紧张的神经,排解心中的不快,打破生活的沉闷与枯燥。而大众传媒正是察觉到了这一点,纷纷掀起娱乐狂潮,为诸多受众提供更多简单、轻松的娱乐方式,及时地满足了受众的享乐之心。
文学与娱乐相结合600字作文
简单地承认或否认文学与娱乐之间的联系,都是轻率的和不负责任的。毫无疑问,种种事实说明,文学具有一定的娱乐功能,但是,这是不是本质功能呢?与本质功能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在今天人类的生存方式中,娱乐成了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其实,抛开形式而论,娱乐并不是什么新鲜玩艺。娱乐产生于人类剩余劳动时间这一历史事实中。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力获得了发展,生产效率得到了提高,食物有了积累,于是,人类有了剩余劳动时间。如何支配剩余劳动时间就成了人类新的课题,最初的自发的游戏是支配剩余劳动时间的重要方式,有人认为,在这所谓的游戏中,可能包括自发的歌舞,并进而推论艺术起源的基础,这是否与艺术起源的实际情况一致,是另外一个问题,在此不去涉及。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在后来的发展中,包括文学在内的艺术都先后被当作娱乐的手段。
其实,如果严格地讲,人类最初支配剩余劳动时间的活动,应该是消遣,还不是娱乐。消遣与娱乐是不同的。罗宾·乔治·科林伍德(Robin Gee Collingwood,1889~1943)曾对消遣和娱乐做出区分,“娱乐和消遣的区别在于,在影响对实际生活有益的情感能量时,二者所产生的效果不同,娱乐是借方,消遣是贷方。”①消遣,是相对绝对剩余劳动时间来说的,剩余劳动时间是前提,但就时间来讲,消遣不存在以劳动时间为代价,当人以某种方式消遣时产生的快乐是一种享受。与此相对,娱乐可以在剩余劳动时间内进行,也可能在剩余劳动时间外进行,这就是对劳动时间的占用,是一种对生命的透支,娱乐所产生的快乐就有可能转变成一种享乐,这对人类来说,是一个危险的信号。由娱乐所产生的快乐演变成一种享乐,并积淀到人的心理层面,并逐渐培育成为一种心理要素——娱乐需要,如同人的物质需要一样的需要。
当娱乐成为一种需要,就必然产生满足这种需要的组织。于是,娱乐转变成社会结构的一部分,这在现代消费社会中尤为明显。
可以看出,娱乐从最初,就具有两面性,或者说,娱乐本身就潜藏着某种危险性。
在西方历史文化中,最先看到这种危险性的是柏拉图。柏拉图对艺术的否定一直是一个令人费解的事实,就柏拉图本人来说, 他酷爱诗,有人说,他后来否定诗,是“诗哲之争”的结果,在“诗哲之争”中,柏拉图不得不痛苦地否定了诗。其实,只要稍加注意,就会发现,柏拉图并不是否定所有的艺术,在他所构想的理想国中,非常重视音乐教育②。另外,柏拉图所要驱逐的是模仿诗人,而不包括颂神的和写好人的诗人。③在他晚年的《法律篇》中,对待文学艺术的态度有所改变,《法律篇》被称为“第二理想国”,代表了后期比较成熟的思想。在《法律篇》中,“诗歌检查制度”代替了《理想国》中对诗人下的“逐客令”。更需要注意的是,柏拉图提出了“剧场政体”(theatrocracy)这样一个与“贵族政体”相对立的概念。柏拉图生活在雅典城邦由贵族政治向贫民政治过渡时期,“早期的希腊宗教艺术,诸如奥林匹克的雕塑和埃斯库罗斯的戏剧,都无可挽回地让位于海伦时期的新式娱乐艺术。在这场变化中,他不仅看到了一个伟大艺术传统的消失和一种艺术没落的来临,而且还看出了整个文明的危机。” ④柏拉图所说的“剧场政体”,是指在新式的市民娱乐艺术基础上生长起来的一种政体,这种政体在柏拉图看来,是邪恶的,是无法与贵族政体相提并论的。
在希腊早期,音乐分成若干种类和风格,不同的种类和风格用于不同的场合,绝不可混淆。到了柏拉图时代,这种严格的秩序已被打破,艺术由娱神变为娱人,而且,此时的音乐还“创造出一些 *** 的作品,又加上一些 *** 的歌词,这样就在群众中养成一种无法无天胆大妄为的习气”,⑤在这样的艺术滋养下,只能生长出邪恶的政体,这一政体被柏拉图称为“剧场政体”。艺术如何有这样大的威力呢?因为在此前的希腊传统中,诗和艺术是对人实施教育的主要方式。这如同中国先秦宗周社会的诗分为风雅颂一样,颂用于宗庙祭祀,雅主要用于朝会,风主要用于燕飨。春秋时期以降,这种严格的规范也被打破,僭越时时发生,而且以娱乐为主要目的的新兴城市艺术也在崛起。中国思想家墨子对音乐艺术的否定,与柏拉图大体相似。
与严肃的宗教诗乐相比,新兴的诗乐失去了庄严和肃穆,以鼓动人的感性、满足人的官能为主要特征,这是柏拉图所发现的娱乐艺术的最大危险之所在。
艺术否定论,无论西方的柏拉图,还是中国的墨子,无论是针对某种具体艺术还是针对艺术本身,都只能是一种主张或观点而已。如果娱乐发展成为人类的一种需要,这架被开动起来的机器如何能轻易停止,在现代社会中,这架机器更是欲罢不能。
在现代社会,资本在利益的驱动下,对人的娱乐需要展开了不遗余力的开掘。娱乐的满足方式五花八门,艺术仅仅是其中的一种方式而已,不过,娱乐艺术或艺术的娱乐功能的发展甚至泛滥,是以往任何时代都无法比拟的。
娱乐艺术的创作者可能无法与伟大的艺术家相比,但也决非 *** 。娱乐艺术的发展承受着来自两个方面的压力,一个方面来自于资本,一个方面来自于大众。资本喊着要获得利润,大众喊着要获得 *** 。资本利润是一个不见底的深渊,大众的 *** 更是个无底洞。一种激起 *** 的方式,过不了多久就会失效,开发一种新的方式就落在这些聪明的“艺术家”、“企划家”身上。所以,有人说,现代社会是生产 *** 的社会。
就文学来说,作为大众休闲消遣的娱乐文学类型在不断地花样翻新,艳情文学、侦探小说、武侠小说、惊险小说,消长起伏,更迭不休。可以预想,更新更多的娱乐文学类型还会不断被开掘出来。
如何来评价或评估诸如此类娱乐文学的功能呢?或者如何评价这些以娱乐为主导功能的文学呢?
科林伍德认为,从积极的方面来说,娱乐对人的情感有一种释放作用。他把人的情感过程分为负荷阶段(兴奋阶段)和释放阶段,认为情感一旦兴奋,就必须释放。人在娱乐艺术中所产生的情感就在娱乐艺术所创造的虚拟情境中得到了释放,因此,“娱乐是以不干预实际生活的方式释放情感的一种方法”。⑥对于娱乐文学,比如他认为,恐怖小说的出现,是因为人有一种体验恐怖的强烈需要;侦探小说是满足人们体验恐怖需要、崇尚力量的需要、解决疑难时理智兴奋的需要和对冒险的需要。“把这些从虚拟情境中唤起的情感又在虚拟情境中释放出来,从而使它们不大可能到实际生活中去自行释放,这是合乎自然情理的”。⑦
但是,另一方面,正由于娱乐是在虚拟情境中的感情释放,似乎不用付出什么代价,于是,娱乐的需求就会膨胀,可是,为了满足越来越多的娱乐需要,人就会动用必要劳动时间:
当娱乐从人的能量储备中借出的数目过大,因而在日常生活过程中无法偿付时,娱乐对实际生活就成了一种危险。当这种情况达到危机顶点是,实际生活或“真实”的生活在情感上就破产了……这时,精神上出现了疾病,它的症状就是无止境地渴求娱乐,并且完全丧失了对实际生活事务、对日常生计和社会义务都是必要的工作的兴趣和能力。⑧
科林伍德认为,这样的娱乐与娱乐艺术正在现代西方社会过度发展,而且构成了西方文明的危机,并把他所谓的真正的艺术看作是拯救这一危机的药方。
与科林伍德相比,卡尔·雅斯贝斯(Karl Jaspers,1883~1969)对现代社会文学艺术娱乐化的批判更是不遗余力。雅斯贝斯认为,在西方,社会技术化了,教育技能化了,“艺术也变成了单纯的娱乐”手段,⑨艺术已经退步到失去自己的程度。
当然,不同的声音也是存在的。在文学理论领域影响很大的韦勒克和沃伦在他们合著的《文学理论》中,为通俗文学或娱乐文学作了辩护。
韦勒克、沃伦继承贺拉斯(Horatius,公元前65~公元8)的观点,认为文学是“甜美”(dulce)和“有用”(utile)的统一。{10}并对“有用”和“甜美”作了新的阐释:
艺术的有用性不必在于强加给人们一种道德教训……“有用”相当于“不浪费时间”,即艺术不是一种“消磨时间”的方式,而是值得重视的事物。“甜美”相当于“不使人讨厌”,“不是一种义务”,“艺术本身就是给人的报酬”。
本来,很多人都倾向于把“有用”理解为“严肃的道德教训”。可是,韦勒克、沃伦这样的阐释无疑把“有用”和“甜美”的范围放得很宽,这似乎是一种宽容的态度,看来,专业的文学学者与哲学家政治家的想法不尽相同。这种宽容的态度自然就涉及到对名声一直不太好的“通俗文学”或“娱乐文学”的评价:
我们是否可以采用这一双重的标准作为给文学下定义的基础呢?抑或这只是衡量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的标准?在早先有关文学的讨论中,很少出现伟大的、好的和“低级”的文学之分。我们满可以怀疑低级文学(如通俗刊物)是否“有用”或“有教育意义”。它们通常被人认为只是对现实的“逃避”和“娱乐”。不过它们有用与否这一问题,必须根据低级文学的读者的情况来回答,而不能以“好文学”的读者水平为准……从知识水平最低的小说读者的角度着眼,至少发现他们存在着某种基本的求知欲。至于“逃避现实”……的指责太轻率了……一切艺术,对于它的合适的使用者来说,都是“甜美”和“有用”的。也就是说,艺术所表现的东西,优越于使用者自己进行的幻想或思考;艺术以其技巧,表现类似于使用者自己幻想或思考的东西,他们在欣赏这种表现的过程中如释重负,得到了 *** 。
很显然,韦勒克和沃伦不仅放宽了“有用”和“甜美”的规定,而且还赋予了他们相对性的内涵。文学作品“有用” 与否,“甜美”与否,是相对它们的读者来说的。通俗小说或娱乐文学相对于知识水平低的读者来说,就具有“有用性”,理由是作品中所写的要“优越于使用者自己进行的幻想或思考”,于是,就获得 *** 。
韦勒克和沃伦的看法,不能说没有一定道理。通俗小说或娱乐文学能够生存,说明它的确有一定的读者群。但是,事情不是绝对的。通俗小说和娱乐文学的读者,知识水平不一定都低,不能排除知识水平高的人也读通俗小说。
因此,如果把评估文学作品的标准与读者挂钩,只能是本末倒置。文学作品应该是我们评估的出发点和依据。
在我们看来,把文学作为一种消遣方式,也并不是不得了的事情。事实上,在今日社会,除学生们在学校的语文课和文学课上学习文学作品、专业学者研究文学作品以外,一般人阅读欣赏文学作品,不正是在劳作之余吗?在劳作之余去阅读文学作品,恐怕更多的读者也不是一定抱着受教育的动机。对于人来说,娱乐和消遣已经成为需要,正像人的物质需要在不断的被开掘一样,人的娱乐和消遣也是可以向有利于人自身完善的方向培养,一张白纸可以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关键的问题是作家为读者提供了什么?如果作家所提供的作品总是与人的精神发展背道而驰,这样的娱乐就有了问题。更为重要的是,把文学用于娱乐和文学在本质上具有什么功能并不是一回事,换言之,娱乐功能绝不是文学的本质功能,而且,娱乐功能也并非只有文学才有。但是,人们也不能不注意,虽然一方面我们说文学的“功用由其本身的性质而定”,可是,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这么说:物体的本质是由它的功用而定的:它作什么用,它就是什么。”这样一来,文学的娱乐功能就会侵略文学的本质功能,以致使文学沦为另类。
我对休闲文化的认识作文800字
休闲文化实质: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将休闲文化和大学精神相并而论,人们或许会诧异与不解,因为休闲普遍被归于娱乐范畴,而大学则属严谨的治学领域,两者之间有何联系呢?
智慧是休闲所需品德
许多哲学家、政治家、诗人都热情讴歌休闲,给予其极高的评价和赞美。他们从各个方面分析和探讨休闲本身的价值、休闲对个体生命的意义。亚里士多德指出,“正确使用休闲是我们生活的基础。”我国休闲研究重要的启蒙者马惠娣认为,休闲文化是将休闲上升到文化的范畴,指人在闲暇时间内,为不断满足人的多方面需要而处于的一种文化创造、文化欣赏、文化建构的生命状态和行为方式。休闲的价值不在于实用,而在于文化。它使人在精神自由中历经审美的、道德的、创造的、超越的生活方式。它是有意义的、非功利性的,它给我们一种文化底蕴,支撑我们的精神,因而,它被誉为“是一种文化的基础”,“是一种精神状态,是灵魂存在的条件”,“是一种对社会发展的进程具有校正、平衡、弥补功能的文化精神力量”。
既然休闲对生活如此重要,那如何才能获得呢?亚里士多德认为,要获得休闲需要一定的条件,除了具备生活必需品外,“智慧为闲暇活动所需的品德”。也就是说,闲暇与知识密不可分,只有知识才能让我们进行“自由选择”,才使拥有闲暇成为可能,而知识的获得自然离不开教育。
勿将休闲娱乐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休闲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经历了一个曲折起伏的过程。休闲伦理经过了从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受尊崇地位,到中世纪慢慢让位于工作伦理,到工业大革命时期的微不足道,再到现代逐步受到人们重视。
休闲综合研究做得最好且设置独立休闲系的三所美国大学是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和北卡罗来纳大学。加拿大开设休闲学专业的大学中,阿尔伯塔大学和滑铁卢大学影响较广。剑桥、哈佛、耶鲁等大学也研究休闲,但与以上大学的区别在于,这些学校的休闲研究大多与医学、健康及人类发展相关,因此一般都在药学院。在我国,目前休闲研究重点并不在医学领域,许多人将休闲简单理解,使之偏重“娱乐化”,他们的“休闲”显得物质而肤浅。
再谈一下大学精神。众所周知,大学以人才培养为己任。而所谓“人才”,先成“人”,后成“才”。我们的首要目标,就是把人培养成一个完整的人。因此,大学精神,就是“人”的精神,是学生及教师在校园中日常学习和教学生活中所体现出的一种气质、一种追求;是大学存在、发展中形成积淀的一种文化气质和文明成果,其本质就是人文精神。只有正确认识和理解休闲文化,它才能对大学精神起积极作用。
休闲产生灵感
西方一流大学很早就认识到休闲社会交往功能的重要性,尤其是休闲对教师之间、师生之间交流的意义。英国首家咖啡馆出现于1650年的牛津大学,自此咖啡馆兴盛。剑桥大学不但把牛津的咖啡文化发扬光大,而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仅延续了喝咖啡的传统,还把喝下午茶的传统发扬到极致。
下午茶由校方出资,安排教授们一块吃点心、喝茶、聊天,喝咖啡则是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一种十分随意的交流方式。在办公室或散布于校园中的小酒馆里,在昏暗的灯光下和隐约的背景音乐声中,谈话氛围显得十分轻松。在剑桥历史上,有些小酒吧因此负有盛名,如剑桥城西南侧格朗彻斯特草地尽头的小酒吧。酒吧墙上挂着罗素、凯恩斯、维特根斯坦等人的照片,酒吧外面有一个苹果园,树下摆着可坐可躺的躺椅,坐在上面讨论问题,令人心旷神怡,更容易激发人的灵感。
休闲社会学家凯利认为:“休闲不仅仅是空闲的时间,它是创造的可能性,是通向‘未来’的开放性。哲学家和美学家席勒相信游戏、审美活动和创造性是人性的中心。当人是完全意义上的人时,他肯定是在玩;人也只有在玩的时候才是完整的人。按照这个观点,创造力并不是当生活中一切其他事情都完成后的奢侈品,而是人之为人的中心内容。”
休闲文化实质: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大学本是思想沉淀和升华的地方,它可以深藏着学者思维的碰撞与学生恣意绽放的青春。大学是一个深入思考与批判的场所。许多大师级人物从校园中走出,他们引领了一个又一个时代的思想浪潮。大学为年轻的灵魂提供了广阔空间,也为年轻人的发展创造了一个一直以来十分缺失但至关重要的条件——闲暇。健康的休闲文化对于重塑人文主义大学精神至关重要。对休闲文化的关注与研究,已经超越了对物质、指标化的追求,上升到对人本身和人类社会的关注,及对更高层次满足的追求。休闲文化教会我们如何把握生活的幸福感,也教会我们以从容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压力。
怎样的休闲文化可以使人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并保持对群体的贡献?哪一种休闲方式可以适应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这些问题都应是大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仅需要个别学者给出答案,同样要求每一位教师和每个大学生用自己的实际生活状态诠释这些命题。
针对我国的教育现状,我们应当强调学生们的自我提升,即摆脱“被动成长”,对学生的闲暇时光要适当加以指引和教导。比如,停下匆匆的脚步,去读一本自己喜欢、与职业选择无关的书籍来陶冶情操;再如,参加到社会实践中去,让自己获得完整的人生价值,更多地帮助他人思考社会问题。这样才能在休闲文化的指引下,慢慢理解幸福的含义。
大学生及大学教师都应好好地利用闲暇时光,开拓思维的疆域,探寻兴趣之所在,提升个人之修养,丰满自己的内心世界,感悟生命的意义,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而这正是休闲文化的核心内容,也是我们倡导的大学精神实质所在。
网络内容,自己截取,希望对你有用
最近,中国的娱乐事业越来越红火,各大卫视竞相推出各式各样铺天盖地的娱乐节目。对于这些娱乐节目,有许多人认为它们坑人、害人,甚至毫无益处。
对于这个观点,我既支持又反对,但总体是反对大于支持的。
说支持,是因为这个观点的确反映了一部分社会现实。看一些很浮躁的娱乐节目会让人浮躁得无法静下心来,而且有一种“一夜成名”的错误导向,使人产生唱几首歌就能一夜成名的错觉。
但这毕竟只是一部分人的观点,也只是个别现象。而我则持有不同的看法。
首先,娱乐节目之所以产生,是由于有需求、有市场,而这些需求、市场源自于哪儿呢?人民群众。如果人们都不去看娱乐节目,都厌烦娱乐节目,那就不会有铺天盖地的娱乐节目出现了。可见,娱乐节目的出现是为了迎合群众的需求。随着人们工作、学习、生活压力增大,人们的确需要一些减压的方式,娱乐节目就在此时不可或缺地产生了。通过看娱乐节目,舒畅人们的心情,缓解人们的压力,能够让人们将所有烦恼抛之脑后。
有人说,现在许多选秀节目本质就是无聊的造星运动。是的,它们的确在造星,可是从另一角度讲,他们给了许多人成名的机会,也挖掘出了埋没在民间的人才。如果没有青歌赛,我们也许永远都不会认识宋祖英,更无法听到她柔美嗓音演绎的中华传统文化和见证中国民歌唱响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的辉煌;如果没有《中国好声音》,中国音乐界就会缺少许多音乐奇才;如果没有湖南卫视选秀节目《快乐男声》《快乐女声》,中国娱乐界又从哪儿去发现这些偶像与实力俱佳的新人呢?也许你会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可是发光是需要机会的,而现在的选秀节目就正在创造这些机会。所以,说它们无聊,是个极大的错误,因为它们在寻找金子,而且在让金子发光发亮。
真正好的娱乐节目是有其深刻内涵的。的确,现在的娱乐节目有精华也有糟粕。有些娱乐节目见风使舵,为了提高收视率而想尽各种办法来吸引观众的眼球。但是,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收视率高的娱乐节目,反而正是真正好的娱乐节目。《最强大脑》,这个节目真正让科学成为了一种时尚,它使更多的人开始关注人类大脑的潜能;刚刚收官的《梦想星搭档》,让明星用歌声为孩子筹集善款,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们;湖南卫视《我是歌手》,通过竞演的形式,激发歌手们的斗志,让他们竭尽全力去唱歌,去创造好的音乐,而节目根本目的是能让更多的人们听到更好的音乐,通过它,我们能感受到音乐的内涵:表达情感,净化灵魂。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的各种传统活动比如庙会、赏花灯等等,也属于娱乐节目。可能有人会说它们是传统习俗,没错,它们的确是传统习俗,但是传统来源于经过了长久的时间历练的创新。谁又敢肯定地说现在的某个娱乐节目在千百年后不会成为一个传统习俗呢?春晚就是最好的例子。春晚经过了31年的历练,已经成为每一个国人大年三十晚上不可缺少的“年夜大餐”,也必将成为一个能够代表中国的文化符号和品牌。所以,我们不能一味地否定娱乐节目,要去尊重好的娱乐节目,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它们,也许你会从中得到许多感悟和启发。
最后,还要注意自己的关注点。关注点不同,得到的收获也不同。比如《我是歌手》。如果你把注意力集中在歌手身上,你也许只能看到他们的穿着、发型、表现,那么你不会有太大的收获,还不如不看;如果你关注的是他们背后的故事,你则会看到他们所付出的艰辛与努力,这是有价值的收获;如果你将关注点放在音乐本身上,那么你就会徜徉在音乐的海洋里,那便是一次心灵上的解放。
我认为现在国家需要做的,是如何能联合各大卫视一起,提高娱乐节目的档次及质量,避免那些垃圾的娱乐节目再混入观众的视野。
而人们需要做的,是学会如何欣赏娱乐节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娱乐节目起到其本应起到的作用,而不要再产生负作用。
通过娱乐节目,你是娱乐了并收获了,还是仅仅“被娱乐”了呢?关键在于自己!而娱乐节目本身并没有错,它们仅仅是为了放松大众,娱乐大众,不要再责怪它们了,因为它们的出现,是大势所趋,是时代的产物,是历史所必不可少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文化与娱乐作文 娱乐与文化的作文怎么写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