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know-base.cdn.bcebos.com/lxb/notice.png)
工艺最简单的栓动步枪
步枪按照自动方式,可分为非自动、半自动与自动步枪,二战结束后,非自动步枪逐渐被自动武器替代,只有少数性能出色的栓动步枪被继续挖掘,发展为后来的狙击步枪。
二战时期的栓动步枪,都拥有细长的木制枪身,采用后膛装填,每拉一次枪栓发射一发子弹。在二战后期,德国人研发装备了能够全自动射击的STG-44突击步枪,这款划时代意义的步枪也宣告着栓动步枪注定会被自动武器替代并淡出历史舞台的归宿。
德国Kar 98k毛瑟步枪
百年修炼成真身
栓动步枪虽然构造简单,对工艺水平要求低,但也经历了几百年的积累与发展。最原始的步枪是欧洲的火绳枪,通过燃烧的火绳引燃枪膛内的黑火药,火药燃烧后产生膛压,将弹丸射出。
火绳枪击发复杂,受干扰因素多,后来被利用燧石摩擦点火的燧发枪替代。不论是火绳枪还是燧发枪,性能都是差强人意,可靠性差、射程近、精度低,使用效率极低。
火绳枪
到了19世纪,枪械工艺与弹药工艺已经有了几百年的积淀,前装枪逐渐被后装枪替代,子弹的外形设计与性能发生了变化。极具代表性的是,19世纪上半叶,德雷赛发明了击针击发的后装步枪——德雷赛M1841针发枪,通过击针引燃纸壳子弹中的火药,将弹头推出枪膛。
德雷赛M1841针发枪在射程与射速上有了显著提升,射手不需要站立即可完成下一发子弹的上膛、击发,对现有的步枪产生了压倒性的优势。
若论设计简洁,还有比98K更简洁的日本38式,但加工工艺也不简单,那个击针是中空的,这也没啥,问题是还要在击针管内加工保险的让位和钩挂的槽;那个保险帽也是奇形怪状的。
最后以我有限的知识推荐三款大栓:俄国莫辛纳甘、意大利卡尔卡诺、法国NAS36。第一把,零件有点多,但都好加工;第二把,零件有所减少,但和一二代毛瑟一样没解决机尾旋转问题;第三把,不仅零件少,加工也简单,但是没保险。不过后来加了个扳机保险,应该问题不大,毕竟雷明顿700也只一个扳机保险,也没人说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