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得以正式开始杂交稻的研究得益于在()发现的野生水稻品种。
展开全部
袁隆平得以正式开始杂交稻的研究得益于在(海南)发现的野生水稻品种。
1964年,袁隆平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66年,袁隆平发表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拉开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序幕后。此后,他与学生李必湖、尹华奇成立“三人科研小组”,开始了水稻雄性不孕选育计划。
1970年,在海南发现的一株花粉败育野生稻,打开了杂交水稻研究突破口。袁隆平给这株野生稻取名为“野败”。
1973年,在第二次全国杂交水稻科研协作会上,袁隆平正式宣布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水稻杂交优势利用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让粮食亩产量开始发生质的飞跃。
1986年,袁隆平正式提出杂交水稻育种战略:由“三系法”向“两系法”,再到“一系法”,即在程序上朝着由繁到简但效率更高的方向发展。经过多年努力,“两系法”获得成功,它保证了我国在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
为了杂交水稻事业,袁隆平几十年如一日,人们都说他“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他黝黑的皮肤是长年在田间地头工作留下的印记。即使已经90岁高龄,袁隆平也依然坚持工作,坚持创新。
拉索生物
2024-11-08 广告
2024-11-08 广告
小麦基因组育种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对小麦的基因组进行精确编辑和改良,旨在培育出高产、抗病、优质的小麦新品种。通过基因测序、比对和分析,可以精准地找出控制小麦重要性状的目标基因,并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对其进行优化。这种育种方法不仅提高了育种的准确性...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拉索生物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