揠苗助长出自于哪里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揠苗助长出自于《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揠是拔的意思,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揠苗助长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在这以后,就产生了一个成语——“揠苗助长”。2000多年来,大家都使用“揠苗助长”,没有“拔苗助长”这个成语。根据考证,最早使用“拔苗助长”这个成语的人,是现代文学家郭沫若先生。
成语的意思
1959年,郭沫若通过北京出版社出版过一本文艺论集《雄鸡集》。里面收录了36篇谈论文艺的散文作品,其中有一篇文章叫《关于发展学术与文艺的问题》,文章里说,命令主义就合乎中国古代的一个寓言,叫做“拔苗助长”。
郭沫若将“揠苗助长”简化为“拔苗助长”,来表达对“命令主义”的批评。两者表达的意思都一样,只是“拔苗助长”比“揠苗助长”的笔画更少,更容易辨认。在开展扫盲运动时,就统一将“揠苗助长”改为“拔苗助长”。从此,“揠苗助长”就从小学课本里消失了,替而代之的就是“拔苗助长”。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