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明史.戚继光传》的译文
文言文《明史.戚继光传》译文:
戚继光,字元敬,家中历代担任登州卫指挥佥事。
父名景通,曾任都指挥使,代理大宁都指挥使司事,召入京师任神机营坐营,品行很好。
戚继光少年时便很洒脱,气度不凡。
家穷,喜爱读书,通晓经史的要旨。
嘉靖中承袭世职,由于推荐被提拔为代理都指挥佥事,在山东防御倭寇。
改佥浙江都司衔,担任参将,分管宁、绍、台三郡。
嘉靖三十六年,倭寇侵犯乐清、瑞安、临海,戚继光未能及时援救,由于是道路阻塞所致,所以不加罪。
不久,与俞大猷的军队会合,在岑港包围了汪直的余党。
但很久都不能将其攻克,因此被撤官,(被责令)戴罪惩办敌人。
不久这些倭寇逃跑,其它倭寇又到台州焚烧抢掠。
给事中罗嘉宾等上奏(朝廷)弹劾戚继光无功,而且勾通外国。
正在调查审问此事,不久就凭借平定汪直的功劳恢复了原职,改守台金、严三郡。
戚继光到浙江时,见防区的军队不习惯战斗,而金华、义乌民俗素有剽悍之称,于是请准招募三千人,教他们攻击、刺杀的方法,长短兵器轮番使用,从此戚继光这支部队特别精锐。
又因为南方沼泽地很多,不利于骑马追逐,便按照地形制成阵法,考虑步行作战的方便,所有战舰、火药武器、兵械,都精心研制然后加以更换。
“戚家军”驰名天下。
嘉靖四十年,倭寇大肆抢掠桃渚、圻头。
戚继光急忙赶到宁海,据守桃渚,在龙山把他们打败,追到雁门岭。
倭寇逃脱后,趁机袭击台州。
戚继光亲手消灭了他们的魁首,把其余的贼全部追到瓜陵江溺死。
而圻头的倭寇又再跑向台州,戚继光在仙居拦击,在路上的倭寇没有能逃脱的。
戚继光先后九次作战都大获全胜,俘虏、斩首的有一千多人,烧死溺死的无数。
总兵官卢镗、参将牛天锡又在宁波、温州打败了敌人。
浙东被平定,戚继光提升了三级俸禄。
福建、广东的匪徒流入了江西。
总督胡宗宪行文使戚继光援助。
捣毁了在上坊的贼窝,贼跑到建宁。
戚继光回到浙江。
第二年,倭寇大举进犯福建。
从温州来的,会合了福宁、连江各股倭寇攻陷了寿宁、政和、宁德。
从广东南澳来的,会合了福清、长乐各股倭寇攻陷了玄钟所,蔓延至龙岩、松溪、大田、古田、莆田。
这时宁德已经屡次失陷。
离城十里有个名叫横屿的地方,四面都是狭窄险要的水路,贼寇的大本营就设在里面。
官军不敢攻打它,双方对峙了一年多。
那些新到的倭寇驻扎在牛田,而酋长则驻扎在兴化,东南两面互相支援。
福建接连告急,胡宗宪再次行文责令戚继光剿灭他们。
戚继光首先进攻横屿的匪徒。
兵士每人拿一束草,填平壕沟前进,捣毁了贼巢,斩首二千六百。
乘胜攻至福清,打败了牛田的倭寇,捣毁了贼巢,其余的贼跑到兴化。
戚继光急忙追赶,晚上四更时分抵达贼寇营寨。
接连攻克了六十个营寨,斩首一千多。
天亮(军队)进城。
兴化人才知道(喜讯),送牛送酒前来慰劳的人络绎不绝。
(战事结束)戚继光便把军队撤回(原来的驻地)。
扩展资料:
十四世纪初叶,日本进入南北朝分裂时期,封建诸侯割据,互相攻战,争权夺利。
在战争中失败了的一些南朝封建主,就组织武士、商人和浪人到中国沿海地区进行武装走私和抢劫烧杀的海盗活动,历史上称之为“倭寇”。
明初开始,倭寇对中国沿海进行侵扰,从辽东、山东到广东漫长的海岸线上,岛寇倭夷,到处剽掠,沿海居民深受其害。
明初筑海上 16 城,籍民为兵,以防倭寇(《明史纪事本末》卷 55《沿海倭乱》),取得了一些成效。
至嘉靖时,倭寇又猖獗起来,并与中国海盗相勾结,对闽、浙沿海地区侵扰如故。
在倭寇长期为患之时,明朝军队中涌现了抗倭名将戚继光。
戚继光(1528-11-12-1588-01-05) 汉族,明代著名抗倭将领、民族英雄、军事家、武术家。
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渚。
山东登州(今山东蓬莱)人。
原籍河南卫辉。
一说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
父死,袭官登州卫指挥佥事,升任都指挥佥事,负责山东御倭兵事。
嘉靖三十四年(1555)调浙江,任参将,积极抗御倭寇。
他鉴于卫所军有不习战阵的弱点,恳请获准后亲赴“俗称慓悍”的义乌招摹农民和矿工,组织训练一支 3000 多人的新军。
他治军有方,教育将士要杀贼保民,严格军事训练,“教以击刺法,长短兵选用”(《明史》卷 212《戚继光传》),排演自己创制的鸳鸯阵。
由于新军将士英勇善战,屡立战功,被誉为“戚家军”。
嘉靖四十年,倭寇焚掠浙东,他率军在龙山大败倭寇。
继之在台州地,扫平浙东。
次年率 6000 精兵援闽,捣破倭寇在横屿(今宁德东北)的老巢。
嘉靖四十二年再援福建,升总兵官,与刘显、俞大猷分三路进攻平海卫(兴化城东),“斩级二千二百”。
次年春,相继败倭于仙游城下,福建倭患遂平。
嘉靖四十四年又与俞大猷会师,歼灭广东的倭寇。
东南沿海倭患完全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