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有哪些主要观点 20
主要观点:
潜意识三原则:追求快感原则、现实原则、唯善原则。弗氏认为,人格结构由3部分组成:
第一是“本我”,即潜意识,受追求快感原则的支配。
第二是“自我”,即前意识,是现实化的本能,是意识的人格化遵循现实原则。
第三是“超我”,即意识,道德化的自我。遵守唯善原则,其功能在于限制心理冲动。
潜意识(无意识)通过前意识(下意识)左右人的言论和行为,一般称为“下意识言行”包括口误。
前意识(下意识)是心理系统的中间层次。既有无意识的欲望,又有意识对这些欲望的限制。
意识是指个人此时此刻的认识、情感和意志。意识是心理系统的表层部分,意识直接支配人们的言行。
扩展资料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包括意识和无意识现象,无意识现象又可以划分为前意识和潜意识。前意识是指能够进入意识中的经验;潜意识则是指不能进入或很难进入意识中的经验,它包括原始的本能冲动和欲望,特别是性的欲望。
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的关系是:意识只是前意识的一部分,二者虽有界限,但不是不可逾越的;前意识位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扮演着“稽查者”的角色,严防潜意识中的本能欲望闯入意识中。
潜意识则始终在积极活动着,当“稽查者”放松警惕时,就通过伪装伺机进入意识中。而且他认为,潜意识的心理虽然不为人们所觉察,但却支配着人的一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1、三层心理结构(早期)
弗洛伊德早期提出“心理地层学”,把人心理过程分为意识、前意识(下意识)和潜意识(无意识)三个层次。
①意识是指个人此时此刻的认识、情感和意志。意识是心理系统的表层部分,意识直接支配人们的言行。
②前意识(下意识)是心理系统的中间层次。既有无意识的欲望,又有意识对这些欲望的限制。
③潜意识(无意识)是心理系统的基础层次。主要是和生理过程直接关联的内心欲望。
潜意识(无意识)通过前意识(下意识)左右人的言论和行为,一般称为“下意识言行”包括口误。
弗洛伊德举过一个例子,在一次会议的开幕式上,主持人致词:“先生们,会议应到代表符合法定人数,我宣布,闭会。”会场上轰堂大笑。弗洛伊德认为,这位主持人对会议不感兴趣,想早点脱身,因此才出现这样的口误。
我们国家也有这样的笑话。报纸上刊登一幅漫画,一位领导在主席台上说:“与会人员全部到齐,上菜!”
2、三部人格结构(后期)
晚期,弗洛伊德由于解释社会现象的需要,把他的心理结构理论作了修正和补充。形成了他的个性理论,他把人的个性垂直地划分为三个组成部分:
①本我(拉 Id) 本我是人性中最原始的、与生俱来的无意识部分。它由先天的本能、基本的欲望所组成,直接同肉体相联系。本我的唯一动机是趋乐避苦。
②自我(英self;拉ego;德Ich) 自我是人性中的理性部分,通过幼儿期受父母教导和与外界交往而形成。“自我”一方面遵循“现实的原则”监督本我,另一方面寻找社会允许的条件实现本我。
③超我(super-ego) 超我是“道德化了的自我”。超我一方面按照“至善的原则”指导“自我”去监督“本我”,另一方面它直接控制“本我”。
由于你的问题是潜意识理论,也就是无意识学说。所以其他理论就不解说了,其他还有人格结构说,性本能学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