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的发展历程是什么样的?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体积从大到小、功耗从高到低、速度从慢到快,集成度从低到高的过程。计算机的发展历程最主要的变化,就是内部元器件的变化,即从真空电子管,晶体管,变化到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解析:详细解读:计算机是人类文明智慧的结晶,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也是计算机科学工作者科技成果的历程,下面详细介绍。
电子管计算机:
最初的计算机是电子管计算机,内部主要元器件采用的是真空电子管,这种采用真空电子管的计算机体积庞大,比如,第一台计算机“ENIAC”埃尼阿克,使用了18000个真空电子管,重量30吨,占地170平方米,俨然可以说是一个“庞然大物”,埃尼阿克的速度是每秒5000次运算,这已经远超人类手工计算了。
晶体管计算机:
随后,由于晶体管的技术成熟,计算机的内部元件逐渐由电子管替换为晶体管,这时候的计算机又被称为晶体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的体积下降了不少,而且速度提升了,功耗也下降了。比如,贝尔实验室发明的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TRADIC”催迪克,使用了800个晶体管,功率只有100瓦左右,占地面积比埃尼阿克小了不少,仅3立方英尺(即边长为44cm的立方体大小)。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随着晶体管的制造工艺技术提高,晶体管可以集成到一小片电路板上,这样的计算机又称为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比如,intel第一款集成电路微处理器4004,集成了2250个晶体管,运算速度为每秒6万次,大小就是人们的指甲盖那么大。
大、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由于集成电路工艺进一步提高,晶体管的集成密度更大,采用大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主要元器件的计算机称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这时候的计算机,相比于最初的埃尼阿克在速度上有了质的改变,体积和功耗也小了不少。
(1)第一代计算机:电子管、继电器 (2)第二代计算机:晶体管、磁芯、印刷电路 (3)第三代计算机: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多路印刷电路 (4)第四代计算机:大规模集成电路、半导体存储器 (5)第五代计算机:高性能微处理器、高密度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