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原则有哪些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问题一:教学原则包括哪些 教学原则是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原理。它既指导教师的教,也指导学生的学,应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始终。我国中小学的教学原则主要有: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1.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1)含义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以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教育。(2)基本要求①保证教学的科学性;②发掘教材的思想性,注意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③要重视补充有价值的资料、事例或录像;④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想修养。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1)含义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并注重学以致用,发展动手能力,领悟知识的价值。(2)基本要求①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②重视引导学生运用知识;③逐步培养与形成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④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3.直观性原则(1)含义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图像,聆听教师用语言对所学对象的形象描绘,形成有关事物具体而清晰的表象,以便理解所学知识。(2)基本要求①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②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③防止直观的不当与滥用;④重视运用语言直观。4.启发性原则(1)含义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引导他们经过积极思考与探究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学会分析问题,树立求真意识和人文情怀。启发性原则看似强 *** 师的启发,实则更重引发学生的主动探究,重学生的领悟、融会贯通与觉醒,让学生能动地创造性地获得知识、智能与品性的全面发展。故这个原则亦可称探究性原则,或启发与探究相结合原则,更能反映时代的精神。(2)基本要求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②善于提问激疑,引导教学步步深入;③注重通过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启发学生获取知识;④发扬教学民主。5.循序渐进原则(1)含义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攻、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2)基本要求①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②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③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④将系统连贯性与灵活多样性结合起来。6.巩固性原则(1)含义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以便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卓有成效地运用。(2)基本要求①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②重视组织各种复习;③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7.发展性原则(1)含义发展性原则,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但又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便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2)基本要求①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②考虑学生认识发展的时代特点。8.因材施教原则(1)含义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与个性特点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区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长善救失、获得最佳发展。(2)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①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②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问题二:教学原则有哪些 现阶段是我国中小学教学原则主要有:1)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以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人生观、科学世界观教育。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3)直观性原则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4)启发性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循序渐进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个原则又称系统性原则。6)巩固性原则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7)可接受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8)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问题三:教学原则有哪些 教学原则主要有: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1.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
(1)含义
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以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教育。
(2)基本要求
①保证教学的科学性;
②发掘教材的思想性,注意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③要重视补充有价值的资料、事例或录像;
④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想修养。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含义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并注重学以致用,发展动手能力,领悟知识的价值。
(2)基本要求
①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②重视引导学生运用知识;
③逐步培养与形成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④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3.直观性原则
(1)含义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图像,聆听教师用语言对所学对象的形象描绘,形成有关事物具体而清晰的表象,以便理解所学知识。
(2)基本要求
①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②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③防止直观的不当与滥用;
④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4.启发性原则
(1)含义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引导他们经过积极思考与探究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学会分析问题,树立求真意识和人文情怀。
启发性原则看似强 *** 师的启发,实则更重引发学生的主动探究,重学生的领悟、融会贯通与觉醒,让学生能动地创造性地获得知识、智能与品性的全面发展。故这个原则亦可称探究性原则,或启发与探究相结合原则,更能反映时代的精神。
(2)基本要求
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②善于提问激疑,引导教学步步深入;
③注重通过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启发学生获取知识;
④发扬教学民主。
5.循序渐进原则
(1)含义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2)基本要求
①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②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
③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④将系统连贯性与灵活多样性结合起来。
6.巩固性原则
(1)含义
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以便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卓有成效地运用。
(2)基本要求
①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②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③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7.发展性原则
(1)含义
发展性原则,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但又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便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2)基本要求
①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②考虑学生认识发展的时代特点。
8.因材施教原则
(1)含义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与个性特点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区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长善救失、获得最佳发展。
(2)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
①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②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问题四:目前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一)直观性原则
定义:指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让学生直接感知学习对象。这一原则是针对教学中词、概念、原理等理论知识与其所代表的事物之间相互脱离的矛盾而提出的。
一般地说,直观的具体手段有以下三种。
1.实物直观。实物直观是通过实物进行的,直接将对象呈现在学生面前,在学习儿童生活中比较生疏的内容时,实物直观能够最为真实有效和充分地为学生提供理解、掌握所必需的感性经验。
2.模像直观。模像直观是运用各种手段对实物的模拟,包括图片、图表、模型、幻灯、录音、录像、电影、电视等。实物直观虽然具有真实有效的特点,但往往由于受到实际条件的限制而无法使用;模像直观则能够有效地弥补实物直观的缺憾,特别是现代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使得模像直观的范围更加广阔,大到宇宙天体,小到分子结构,都能够借助某种技术手段达到直观的效果。
3.语言直观。语言直观是教师运用自己的语言、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比喻描述,引起学生的感性认识,达到直观的效果。与前两种直观相比,语言直观可以最大限度地摆脱时间、空间、物质条件的限制,是最为便利和最为经济的。语言直观的运用效果主要取决于教师本人的素质和修养。
在教学中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对于教师有以下基本要求。
1.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学科不同,教学任务不同,学生年龄特征不同,所需要的直观手段也不同。
2.直观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一般地说,在教学内容对于学生比较生疏,学生在理解和掌握上遇到困难或障碍时,才需要教师运用直观。为直观而直观,只能导致教学效率的降低。
3.在直观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认识。直观给予学生的是感性经验,而教学的根本任务在于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因此教师应当在运用直观时注意指导,比如通过提问和解释鼓励学生细致深入地观察,启发学生区分主次轻重,引导学生思考现象和本质及原因和结果等。
(二)启发性原则
定义:指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以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一原则是为了将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统一起来而提出的。
在教学活动中贯彻启发性原则,对教师有以下基本要求。
1.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教师的启发应当能够激起学生紧张、活泼的智力活动,从而使学生深刻地理解掌握知识,获得多方面的体验和锻炼发展。因此,启发应当选择那些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进行比较复杂的思维活动,但又是他们通过自觉积极的思考能够得到基本正确结果的问题来进行。简单的事实和记忆性的知识,即使顺利地“启发”出结果,价值也是有限的。
2.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启发只有在切合学生实际时才可能避免盲目性,只有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研究和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的启发才
可能是有针对性的和有效的。
3.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权威式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真理代言人和学术权威,学生很难真正做到自由地、充分地提问和思考。只有当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将自己当做人格上与之完全平等的人,他们的学习自觉性才可能真正地调动起来。
(三)系统性原则(又称循序渐进原则)
定义:指教学活动应当持续、连贯、系统地进行。这一原则是为了处理好教学活动的顺序、学科课程的体系、科学理论的体系、学生发展规律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而提出的。 在教学中贯彻这一原则,对教师有以下要求:
1.按照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顺序教学。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是各门课程的内在逻辑系统的反映,并且建立在小学生发展一般规律之上,各种教材是以此为依据......>>
问题五:教师应遵循的教学原则有哪些 《教育法》主要规定了七条基本原则: (1)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思想品德教育的原则; (2)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与吸收人类文明发展一切优秀成果相结合的原则; (3)公民依法享有平等受教育权利和机会的原则; (4)国家帮助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残疾人等处于不利境地的地区和群体发展教育事业的原则; (5)教育的改革与协调发展的原则; (6)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并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 (7)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原则。
问题六:《学记》的教育教学原则 《学记》比较全面地总结和概括了先秦官学与私学的教育教学经验、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内容、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与作用, 以及师生关系等, 揭示了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其中, 对教育教学原则的阐述, 对现代教育仍有继承和借鉴的意义。
1 教学相长的原则
“教学相长”这句话, 最早见于《学记》, 其中写道:“虽有佳肴, 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 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知不足, 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 然后能自强也。故曰: 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意思是说: 虽有好的鱼肉, 不吃不知道它的味美; 虽有好的道理, 不学不知道它的精深。所以, 通过学习才知道自己的不足, 通过施教才知道自己的贫乏。知道不足, 才能反躬自省; 知道贫乏, 才能自强不息。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兑命》说“教和学各半”, 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3 ]。
孔子说:“后生可畏, 焉知来者不如今世?”(《论语・子罕》) , 又说:“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荀子也说:“非我而当者, 吾师也; 是我而当者骇 吾友也; 阿谀我者, 吾贼也”, 他还提出“青, 取之于蓝而胜于蓝; 冰, 水为之而寒于水。”认为教师不仅应该而且可以向后辈和学生学习[ 4 ]。《学记》中教学相长的思想强 *** 师在教的过程中可以促进学, 说明教师本身的学习是一种学习, 教导他人的过程更是一种学习。
教学相长的原则深刻地揭示了教与学之间的辩证关系, 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教与学是对立统一的, 失去任何一方, 教学过程就不复存在。教师应该认识到, 学生既是教学的对象, 又是学习的主体, 在教学过程中, 只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从而积极思考。同时, 学生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进行自我调控。师生之间的交往过程, 也是师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师生之间应发扬教学民主、相互切磋、相互学习, 建立良好的“教”与“学”的关系, 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2 启发诱导的原则
《学记》继承和发扬了《论语》中“夫子循循然善诱人”(《论语・子罕》)、“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论语・述而》) 的启发式教学思想, 并对当时教学中存在的机械灌输的现象进行了尖锐地批评。《学记》指出, 教学之所以不能取得好的效果, 是由于没有注意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呻其占毕, 多其讯, 言及于教, 进而不顾其安, 使人不由其诚”是违反教学规律的, 那种做法只能导致学生厌恶学习, 对学习产生困惑。基于此,《学记》提出:“故君子之教, 喻也。道而弗牵, 强而弗抑, 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 开而弗达则思, 和易以思, 可谓善喻矣。”这里所说的“喻”, 即晓喻, 是启发诱导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 君子的教学, 重在启发诱导。对学生是引导而不是牵拉; 是鼓励而不是压抑; 是启发而不是灌输。引导而不牵拉, 师生关系就融洽; 鼓励而不压抑, 学习就轻快; 启发而不灌输, 学生就会思考。师生关系融洽, 学生就会对学习产生兴趣, 这样的教师可以说是善于启发诱导的了。为达到“和易以思”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做到“约而达, 微而臧, 罕譬而喻”, 即要求教师的讲解要简约而透彻、精辟而得体, 虽多用譬喻但意思要明确。《学记》启发诱导原则的心理基础是“志”。“士先志”、“辨志”、“游其志”、“继其志”、“强力而不反”, 都是强调......>>
问题七:学校教育应遵循的教学原则有哪些 在教学实践中,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个体性原则。 教师的教学活动有强烈的个人色彩,是教师个人化的经验。事实证明,只有促 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才能入脑入心,珍藏久远,有效促进成长。 2、情趣性原则。 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应尽量新颖、生动,充满诱惑力并富有情趣性,能有效地 激发学生积极投身到学习活动中,诱发学生的质疑和创新意识。 3、多感官参与原则。 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动眼、动脑、动手、动口融多种感受于一体,使学生感 悟得越深刻,有可能产生更赋有个性和创新意识的作品。 4、互动性原则。 在强调学生学习的同时也强 *** 师的学习。教师激发学生主动去认识事物,学 生又在认识的过程中不断产生和提出新问题,教师在学生认识的基础上又创设情 境,继续激发学生探索,这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双边学习过程。使教师和学生在教 学 *** 同获得发展。 5、实践性原则。 实践活动也是教学的场域,是个性化发展的载体。它在实践中产生,也在实践 中发展。建构着学习者主体的、个性化发展的精神世界。 6、创造性原则。 要关注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培养。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自信心, 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兴趣,鼓励学生有继续提高 的勇气。 7、开放性原则。 教学不是狭隘的自我封闭、自我孤立的活动,不应当局限于课堂上、束缚在教 材规范中、限制于教师的指导与布置的圈子内。而是开放的,要从单学科延伸到 多学科,课内延伸到课外,从校内延伸到校外。
问题八:《学记》中提出哪些教育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所谓原则,就是说话或做事所遵循的根本法则或标准.教学原则,就是开展教学活动所应遵循的基本法则标准,是指导教学工作的一般原理.(5)《学记》一文所涉及到的教学原则主要有:
一、 教学相长的原则
《学记》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6)《学记》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教学相长的命题及原则,这是它对教学理论的杰出贡献.
教
学相长有本义和引申义之分.本义仅指教这一方的以教为学,它说明了教师本身的学习是一种学习,而他教导他人的过程更是一种学习,通过教发现自己的困惑.正
是这两种不同形式的学习相互推动,使教师不断进步.因此,《学记》引《尚书・兑命》说“学学半”.(7)但以后有的人在注释“教学相长”时作了引申,将其
视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通过教学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过程.并将其也作为《学记》所提出的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教学相长原则反映了教与学的辩证法,它
是我国古代教学原则中最为重要的一条,我们民族教育的最可宝贵的精神,“即在现代世界教育论著中亦属罕见”.(8)对我们今天的教学活动仍起积极的指导作
用.
二、 预防性原则
《学记》说:“禁于未发之谓预”.预防性原则的提出是针对大学教育的.一般的
说,
教师教育学生无非两个方面:一是传授知识,使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或品德教育,使之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二是在传授知识和品德教育过程中,帮助学生克服
不良的学习习惯和纠正不好的道德品质.但是,不良的学习习惯和不好的道德品质一经形成,或积习已深,克服纠正就会格格不入,倍感困难.就象《学记》所说
的:“发然后禁,则捍格而不胜”.这就要求教师做好调查工作,从各个方面了解学生,以便作到防患于未然,尽量把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现在,预防性原则已被
各行各业广泛采用.
三、《学记》主张及时施教.
“当其可之谓时”,要掌握学习的最佳时机,适时而学,适时而教.从教师教的方面说,抓
住一切施教的机会对学生进行教育,特别是学生已有的学习的欲望、动机.当他们心求通,口欲言,急切需求知、排疑、解惑时,教师必须抓住这个时机及时施教,
这就抓住了可告之机,如孟子说的“时雨化之”;从学生学的方面来说:一是学生按年龄特征接受教育.就是学生在什么年龄阶段应该接受什么层次的教育,不能错
过应该受教学习的时机,这就是适时受教.如清人孙希旦解释说:“八岁入小学,十五岁入大学,时之谓也”.(9)否则,“时过而后学,则勤苦而难成”.这已
涉及到教学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准备、教学内容和顺序等问题,要求寻找诸因素的最佳结合点,使教学显见成效,在现代,不少教育家对此也进行了研究,他们
认为不同的年龄阶段,学习的最佳内容不同,错过以后接受的速度就慢了.所以,他们也主张及时施教. 四、循序渐进原则
《学记》总结了孔孟的循
序渐进思想,提出了“不陵节而施之谓孙”,“学不躐等”,“敬孙”,反对“杂施而不孙”,“及于数进”等教学中杂乱无章,急于求成的做法,主张“先其易
者,后其节目”,重视“先河后海”,求其本末.只有循序渐进,教学才会取得成功,否则,就会失败.
《学记》对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
学两个主要方面作了全面的总结.一是指教的对象学生,要按照学生年龄的顺序,而教之以相应的知识;另一方面要求教师从教学内容的实际出发,从正反两个方面
进行了阐述.而学生的学,具体一切过程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进行.循序渐进原则就是要求教学活动必须遵循知识、学生和教学三方面的顺序和客观规律.
五......>>
问题九:中国现代的教学原则有哪些 中国现代教学的原则有
1 )教学整体性原则它包含着两重含义:一是教学所承担的任务具有整体性,教学任务的完成应是完整的,全 面的,不能有任何方面的偏废;二是指教学活动的本身具有整体性,教学是由一系列教学要素构成的一个完整系统。
(2)启发创造原则。这一教学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使学生在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的同时,充分发展自己的创造 性能力与创造性人格。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这一教学原则是指教学活动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和统一,用理论分析实际,用实际验证理论,使学生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中理解、掌握知识,并在这个结合的过程中学会运用知识。
( 4)有序性原则。这一教学原则是指教学工作要结合学科的逻辑结构和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有次序、有步骤地开展和进行,以期使学生能够有效地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有效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5)师生协同原则。这一教学原则主要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充分发挥自身作用的同时,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学过程真正处于师生协同活动,相互促进的状态之中。其实质就是要处理好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关系。
(6)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方法,进行差异性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自己充分的,最好的发展。
(7)积累与熟练原则。这一教学原则是指教学活动应该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获得广博、深厚和牢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进而使他们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能够达到熟练和运用自如的程度。
(8)反馈调节原则。这一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从教和学的活动中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以便及时了解教与学的情况,并能够及时有效地调节和控制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目的。
(9)教学最优化原则。这一教学原则是指教学活动中,要对教学效果起制约作用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调控,实施最优的教学,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3]
问题二:教学原则有哪些 现阶段是我国中小学教学原则主要有:1)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以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人生观、科学世界观教育。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3)直观性原则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4)启发性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循序渐进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个原则又称系统性原则。6)巩固性原则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7)可接受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8)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问题三:教学原则有哪些 教学原则主要有: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1.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
(1)含义
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以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教育。
(2)基本要求
①保证教学的科学性;
②发掘教材的思想性,注意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③要重视补充有价值的资料、事例或录像;
④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想修养。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含义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并注重学以致用,发展动手能力,领悟知识的价值。
(2)基本要求
①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②重视引导学生运用知识;
③逐步培养与形成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④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3.直观性原则
(1)含义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图像,聆听教师用语言对所学对象的形象描绘,形成有关事物具体而清晰的表象,以便理解所学知识。
(2)基本要求
①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②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③防止直观的不当与滥用;
④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4.启发性原则
(1)含义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引导他们经过积极思考与探究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学会分析问题,树立求真意识和人文情怀。
启发性原则看似强 *** 师的启发,实则更重引发学生的主动探究,重学生的领悟、融会贯通与觉醒,让学生能动地创造性地获得知识、智能与品性的全面发展。故这个原则亦可称探究性原则,或启发与探究相结合原则,更能反映时代的精神。
(2)基本要求
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②善于提问激疑,引导教学步步深入;
③注重通过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启发学生获取知识;
④发扬教学民主。
5.循序渐进原则
(1)含义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2)基本要求
①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②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
③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④将系统连贯性与灵活多样性结合起来。
6.巩固性原则
(1)含义
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以便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卓有成效地运用。
(2)基本要求
①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②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③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7.发展性原则
(1)含义
发展性原则,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但又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便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2)基本要求
①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②考虑学生认识发展的时代特点。
8.因材施教原则
(1)含义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与个性特点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区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长善救失、获得最佳发展。
(2)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
①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②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问题四:目前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一)直观性原则
定义:指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让学生直接感知学习对象。这一原则是针对教学中词、概念、原理等理论知识与其所代表的事物之间相互脱离的矛盾而提出的。
一般地说,直观的具体手段有以下三种。
1.实物直观。实物直观是通过实物进行的,直接将对象呈现在学生面前,在学习儿童生活中比较生疏的内容时,实物直观能够最为真实有效和充分地为学生提供理解、掌握所必需的感性经验。
2.模像直观。模像直观是运用各种手段对实物的模拟,包括图片、图表、模型、幻灯、录音、录像、电影、电视等。实物直观虽然具有真实有效的特点,但往往由于受到实际条件的限制而无法使用;模像直观则能够有效地弥补实物直观的缺憾,特别是现代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使得模像直观的范围更加广阔,大到宇宙天体,小到分子结构,都能够借助某种技术手段达到直观的效果。
3.语言直观。语言直观是教师运用自己的语言、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比喻描述,引起学生的感性认识,达到直观的效果。与前两种直观相比,语言直观可以最大限度地摆脱时间、空间、物质条件的限制,是最为便利和最为经济的。语言直观的运用效果主要取决于教师本人的素质和修养。
在教学中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对于教师有以下基本要求。
1.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学科不同,教学任务不同,学生年龄特征不同,所需要的直观手段也不同。
2.直观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一般地说,在教学内容对于学生比较生疏,学生在理解和掌握上遇到困难或障碍时,才需要教师运用直观。为直观而直观,只能导致教学效率的降低。
3.在直观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认识。直观给予学生的是感性经验,而教学的根本任务在于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因此教师应当在运用直观时注意指导,比如通过提问和解释鼓励学生细致深入地观察,启发学生区分主次轻重,引导学生思考现象和本质及原因和结果等。
(二)启发性原则
定义:指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以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一原则是为了将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统一起来而提出的。
在教学活动中贯彻启发性原则,对教师有以下基本要求。
1.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教师的启发应当能够激起学生紧张、活泼的智力活动,从而使学生深刻地理解掌握知识,获得多方面的体验和锻炼发展。因此,启发应当选择那些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进行比较复杂的思维活动,但又是他们通过自觉积极的思考能够得到基本正确结果的问题来进行。简单的事实和记忆性的知识,即使顺利地“启发”出结果,价值也是有限的。
2.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启发只有在切合学生实际时才可能避免盲目性,只有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研究和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的启发才
可能是有针对性的和有效的。
3.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权威式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真理代言人和学术权威,学生很难真正做到自由地、充分地提问和思考。只有当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将自己当做人格上与之完全平等的人,他们的学习自觉性才可能真正地调动起来。
(三)系统性原则(又称循序渐进原则)
定义:指教学活动应当持续、连贯、系统地进行。这一原则是为了处理好教学活动的顺序、学科课程的体系、科学理论的体系、学生发展规律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而提出的。 在教学中贯彻这一原则,对教师有以下要求:
1.按照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顺序教学。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是各门课程的内在逻辑系统的反映,并且建立在小学生发展一般规律之上,各种教材是以此为依据......>>
问题五:教师应遵循的教学原则有哪些 《教育法》主要规定了七条基本原则: (1)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思想品德教育的原则; (2)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与吸收人类文明发展一切优秀成果相结合的原则; (3)公民依法享有平等受教育权利和机会的原则; (4)国家帮助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残疾人等处于不利境地的地区和群体发展教育事业的原则; (5)教育的改革与协调发展的原则; (6)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并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 (7)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原则。
问题六:《学记》的教育教学原则 《学记》比较全面地总结和概括了先秦官学与私学的教育教学经验、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内容、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与作用, 以及师生关系等, 揭示了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其中, 对教育教学原则的阐述, 对现代教育仍有继承和借鉴的意义。
1 教学相长的原则
“教学相长”这句话, 最早见于《学记》, 其中写道:“虽有佳肴, 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 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知不足, 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 然后能自强也。故曰: 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意思是说: 虽有好的鱼肉, 不吃不知道它的味美; 虽有好的道理, 不学不知道它的精深。所以, 通过学习才知道自己的不足, 通过施教才知道自己的贫乏。知道不足, 才能反躬自省; 知道贫乏, 才能自强不息。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兑命》说“教和学各半”, 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3 ]。
孔子说:“后生可畏, 焉知来者不如今世?”(《论语・子罕》) , 又说:“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荀子也说:“非我而当者, 吾师也; 是我而当者骇 吾友也; 阿谀我者, 吾贼也”, 他还提出“青, 取之于蓝而胜于蓝; 冰, 水为之而寒于水。”认为教师不仅应该而且可以向后辈和学生学习[ 4 ]。《学记》中教学相长的思想强 *** 师在教的过程中可以促进学, 说明教师本身的学习是一种学习, 教导他人的过程更是一种学习。
教学相长的原则深刻地揭示了教与学之间的辩证关系, 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教与学是对立统一的, 失去任何一方, 教学过程就不复存在。教师应该认识到, 学生既是教学的对象, 又是学习的主体, 在教学过程中, 只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从而积极思考。同时, 学生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进行自我调控。师生之间的交往过程, 也是师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师生之间应发扬教学民主、相互切磋、相互学习, 建立良好的“教”与“学”的关系, 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2 启发诱导的原则
《学记》继承和发扬了《论语》中“夫子循循然善诱人”(《论语・子罕》)、“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论语・述而》) 的启发式教学思想, 并对当时教学中存在的机械灌输的现象进行了尖锐地批评。《学记》指出, 教学之所以不能取得好的效果, 是由于没有注意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呻其占毕, 多其讯, 言及于教, 进而不顾其安, 使人不由其诚”是违反教学规律的, 那种做法只能导致学生厌恶学习, 对学习产生困惑。基于此,《学记》提出:“故君子之教, 喻也。道而弗牵, 强而弗抑, 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 开而弗达则思, 和易以思, 可谓善喻矣。”这里所说的“喻”, 即晓喻, 是启发诱导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 君子的教学, 重在启发诱导。对学生是引导而不是牵拉; 是鼓励而不是压抑; 是启发而不是灌输。引导而不牵拉, 师生关系就融洽; 鼓励而不压抑, 学习就轻快; 启发而不灌输, 学生就会思考。师生关系融洽, 学生就会对学习产生兴趣, 这样的教师可以说是善于启发诱导的了。为达到“和易以思”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做到“约而达, 微而臧, 罕譬而喻”, 即要求教师的讲解要简约而透彻、精辟而得体, 虽多用譬喻但意思要明确。《学记》启发诱导原则的心理基础是“志”。“士先志”、“辨志”、“游其志”、“继其志”、“强力而不反”, 都是强调......>>
问题七:学校教育应遵循的教学原则有哪些 在教学实践中,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个体性原则。 教师的教学活动有强烈的个人色彩,是教师个人化的经验。事实证明,只有促 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才能入脑入心,珍藏久远,有效促进成长。 2、情趣性原则。 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应尽量新颖、生动,充满诱惑力并富有情趣性,能有效地 激发学生积极投身到学习活动中,诱发学生的质疑和创新意识。 3、多感官参与原则。 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动眼、动脑、动手、动口融多种感受于一体,使学生感 悟得越深刻,有可能产生更赋有个性和创新意识的作品。 4、互动性原则。 在强调学生学习的同时也强 *** 师的学习。教师激发学生主动去认识事物,学 生又在认识的过程中不断产生和提出新问题,教师在学生认识的基础上又创设情 境,继续激发学生探索,这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双边学习过程。使教师和学生在教 学 *** 同获得发展。 5、实践性原则。 实践活动也是教学的场域,是个性化发展的载体。它在实践中产生,也在实践 中发展。建构着学习者主体的、个性化发展的精神世界。 6、创造性原则。 要关注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培养。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自信心, 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兴趣,鼓励学生有继续提高 的勇气。 7、开放性原则。 教学不是狭隘的自我封闭、自我孤立的活动,不应当局限于课堂上、束缚在教 材规范中、限制于教师的指导与布置的圈子内。而是开放的,要从单学科延伸到 多学科,课内延伸到课外,从校内延伸到校外。
问题八:《学记》中提出哪些教育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所谓原则,就是说话或做事所遵循的根本法则或标准.教学原则,就是开展教学活动所应遵循的基本法则标准,是指导教学工作的一般原理.(5)《学记》一文所涉及到的教学原则主要有:
一、 教学相长的原则
《学记》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6)《学记》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教学相长的命题及原则,这是它对教学理论的杰出贡献.
教
学相长有本义和引申义之分.本义仅指教这一方的以教为学,它说明了教师本身的学习是一种学习,而他教导他人的过程更是一种学习,通过教发现自己的困惑.正
是这两种不同形式的学习相互推动,使教师不断进步.因此,《学记》引《尚书・兑命》说“学学半”.(7)但以后有的人在注释“教学相长”时作了引申,将其
视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通过教学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过程.并将其也作为《学记》所提出的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教学相长原则反映了教与学的辩证法,它
是我国古代教学原则中最为重要的一条,我们民族教育的最可宝贵的精神,“即在现代世界教育论著中亦属罕见”.(8)对我们今天的教学活动仍起积极的指导作
用.
二、 预防性原则
《学记》说:“禁于未发之谓预”.预防性原则的提出是针对大学教育的.一般的
说,
教师教育学生无非两个方面:一是传授知识,使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或品德教育,使之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二是在传授知识和品德教育过程中,帮助学生克服
不良的学习习惯和纠正不好的道德品质.但是,不良的学习习惯和不好的道德品质一经形成,或积习已深,克服纠正就会格格不入,倍感困难.就象《学记》所说
的:“发然后禁,则捍格而不胜”.这就要求教师做好调查工作,从各个方面了解学生,以便作到防患于未然,尽量把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现在,预防性原则已被
各行各业广泛采用.
三、《学记》主张及时施教.
“当其可之谓时”,要掌握学习的最佳时机,适时而学,适时而教.从教师教的方面说,抓
住一切施教的机会对学生进行教育,特别是学生已有的学习的欲望、动机.当他们心求通,口欲言,急切需求知、排疑、解惑时,教师必须抓住这个时机及时施教,
这就抓住了可告之机,如孟子说的“时雨化之”;从学生学的方面来说:一是学生按年龄特征接受教育.就是学生在什么年龄阶段应该接受什么层次的教育,不能错
过应该受教学习的时机,这就是适时受教.如清人孙希旦解释说:“八岁入小学,十五岁入大学,时之谓也”.(9)否则,“时过而后学,则勤苦而难成”.这已
涉及到教学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准备、教学内容和顺序等问题,要求寻找诸因素的最佳结合点,使教学显见成效,在现代,不少教育家对此也进行了研究,他们
认为不同的年龄阶段,学习的最佳内容不同,错过以后接受的速度就慢了.所以,他们也主张及时施教. 四、循序渐进原则
《学记》总结了孔孟的循
序渐进思想,提出了“不陵节而施之谓孙”,“学不躐等”,“敬孙”,反对“杂施而不孙”,“及于数进”等教学中杂乱无章,急于求成的做法,主张“先其易
者,后其节目”,重视“先河后海”,求其本末.只有循序渐进,教学才会取得成功,否则,就会失败.
《学记》对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
学两个主要方面作了全面的总结.一是指教的对象学生,要按照学生年龄的顺序,而教之以相应的知识;另一方面要求教师从教学内容的实际出发,从正反两个方面
进行了阐述.而学生的学,具体一切过程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进行.循序渐进原则就是要求教学活动必须遵循知识、学生和教学三方面的顺序和客观规律.
五......>>
问题九:中国现代的教学原则有哪些 中国现代教学的原则有
1 )教学整体性原则它包含着两重含义:一是教学所承担的任务具有整体性,教学任务的完成应是完整的,全 面的,不能有任何方面的偏废;二是指教学活动的本身具有整体性,教学是由一系列教学要素构成的一个完整系统。
(2)启发创造原则。这一教学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使学生在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的同时,充分发展自己的创造 性能力与创造性人格。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这一教学原则是指教学活动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和统一,用理论分析实际,用实际验证理论,使学生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中理解、掌握知识,并在这个结合的过程中学会运用知识。
( 4)有序性原则。这一教学原则是指教学工作要结合学科的逻辑结构和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有次序、有步骤地开展和进行,以期使学生能够有效地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有效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5)师生协同原则。这一教学原则主要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充分发挥自身作用的同时,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学过程真正处于师生协同活动,相互促进的状态之中。其实质就是要处理好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关系。
(6)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方法,进行差异性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自己充分的,最好的发展。
(7)积累与熟练原则。这一教学原则是指教学活动应该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获得广博、深厚和牢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进而使他们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能够达到熟练和运用自如的程度。
(8)反馈调节原则。这一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从教和学的活动中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以便及时了解教与学的情况,并能够及时有效地调节和控制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目的。
(9)教学最优化原则。这一教学原则是指教学活动中,要对教学效果起制约作用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调控,实施最优的教学,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3]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