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往事(213)如果没有此人的帮助,努尔哈赤根本不可能造反明朝

 我来答
鲜活且善良丶桃花654
游戏玩家

2022-07-18 · 游戏我都懂点儿,问我就对了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1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7万
展开全部
在努尔哈赤称霸女真的背后,一直默默帮助他的人,是辽东总兵李成梁。

李成梁这位总兵呢,大伙儿肯定不陌生,但奇怪的是,堂堂大明统帅,能和一个部落头头有着什么联系?不瞒你说,其中的秘密大了去了。

其实那一天,当努尔哈赤前去为爷爷和父亲伸冤,从抚顺衙门被赶出来的时候,他并非空手而归,在回乡的途中,他遇到了一队车马,车马中有顶显眼的轿子,随后轿子里下来了一个人,那人他很熟,正是李成梁。

(万历元年,李成梁清剿建州女真部)

当年,努尔哈赤外公(王杲)被处死、建州被战乱牵连、女真人民无家可归的时候,李成梁收留了努尔哈赤,认他做了养子,但实际上,“养子”一说似乎是个噱头,并不真实,很多史学家认为,无非有心人博取眼球罢了,至于努尔哈赤到底是不是李成梁的养子,各位不用在意,唯一重要的是,他们的关系的确太不一般。

那一天,看着失魂落魄的努尔哈赤,李成梁做了一件违法的私事,他去了趟抚顺衙门,命当地官府补偿了努尔哈赤,具体为:三十份敕[chì]书、三十匹马、五十匹丝绸、一百匹布,以及瓷器数百罐。其中,可能有些朋友和我一样,不太清楚“匹”的含义,一匹马肯定是一匹马,那一匹布和丝绸呢?

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李府赠予刘府多少匹绸缎(丝织品),刘老爷高兴得不亦乐乎。这所谓“匹”呢,即为古代的量词,一匹等于四丈,一丈等于三米三,平时某位世家子弟庆生,一般收一百匹绸缎就不得了了,所以明朝对努尔哈赤的补偿,还算得上靠谱(给李成梁面子)。

另外,相信朋友们对“敕书”也不太清楚。敕书呢,就等于封赏书,以前多为皇帝对臣子升官封爵的文书,到了明朝,通常为上级对下级的各种奖赏,这里不说复杂了,就是赏给努尔哈赤三十份入京凭证,凭这个东西,努尔哈赤能随时随地出入京城(三十次机会),去了京城,无论贸易、 旅游 、吃饭、串门,都没问题、都随你便。因为那个时候,像各种外族、蒙古部落一类人,想进入京城,比登天还难(可能怕敌人打入内部)。

“入京凭证”,在当年,对于狄人(北方民族)来说,可谓是一票难求、十分珍贵。

现在想去北京,打个飞的就行,当年的“入京凭证”,属实喜剧,不知道的,还以为在搞“此地无银三百两”。

朝廷赔完款后,可能李成梁良心过意不去,觉得差点意思,于是又单独赔了一份礼物给努尔哈赤,一份天大的礼物——都督任免状。

“都督”,是明朝的正二品官衔,平日主要接触巡抚、总兵之类的大官,寻常百姓挤破脑袋,一辈子都不可能达到的成就,努尔哈赤似乎一伸手就摸到了,而且不仅如此,李成梁还送给了努尔哈赤数百亩地皮,就在抚顺城的外边。

到底是奇了怪了,你说李成梁和努尔哈赤既没有血缘关系,又没认识多久,努尔哈赤更没救过李成梁的命,凭什么他就能受到这等待遇?其中的其中,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

朋友们稍安勿躁,谜题正式逐一揭晓。

(请朋友们借鉴前文)

“万历十一年,五月,努尔哈赤出兵攻打尼堪外兰,为爷爷和父亲报仇雪恨,最后他破城成功,尼堪外兰被当众解剖。”以上是流传度最高的一个版本,但真实的版本,却是这样的...

当年尼堪外兰被攻打时,他曾派人找李成梁搬过救兵,李成梁知道后,不怀好意地笑了笑,赶紧让尼堪外兰到自己这里避难,尼堪外兰呢,肯定听大哥的话,于是乎,屁颠屁颠地去了,可刚到李成梁的帐下,就被他的士兵绑住,随后交给了一个人——努尔哈赤。

最后的最后,努尔哈赤当着李成梁的面,把尼堪外兰砍了。朋友们不用多疑,这即是真实的版本,因为我有明确的理由相信,李成梁能干出这种事。

咱们再来回顾下一个故事。

尼堪外兰死后不久,努尔哈赤开始扩张地盘,第一个打的是兆佳城,城主叫李岱。你肯定还记得,努尔哈赤轻轻松松就攻破了兆佳城,但奇怪的在于,努尔哈赤只有八十兵力,而李岱有八百兵力,再怎么算,也算不出努尔哈赤如何获胜,事实上,八十人打赢八百人自然不可能,如果有援兵,那就另算了。

请各位阅读以下真实版本:就在努尔哈赤拼了命地想攻破兆佳城、局势万分焦急时,战场东边突然杀出了三千铁骑,仔细一瞧,他们手持三眼神铳,这不正是李家的辽东铁骑吗?最后,伴随着实力的绝对碾压,李岱无条件开城门投降了,我现在也终于想通,努尔哈赤的胜利从何而来了。

接下来,还有最后一个故事。

万历二十一年,面对越发强大的努尔哈赤,其余女真部落坐不住了,海西女真首先发起号召,联合黑龙江女真、东海女真,外加另外五个部落,共同对努尔哈赤所在的建州女真发动总攻,结果仗只打了两三天,努尔哈赤便几乎全胜了。关键在于,此战十分离奇,因为我左看右看,除非努尔哈赤长了三头六臂,不然以他现在的实力,很难碾压对手。

直到我读到了真实版本:海西女真率领联军要进攻努尔哈赤时,被李成梁发现,随后李成梁指挥大军,埋伏于建州城外(古勒山,今辽宁新宾县),当九部联军吹起战争号角的那一刻,李成梁没有犹豫,将他们斩杀在了古勒山之上,九部联军几乎全员覆没,最后只剩下了一些余兵,也灰溜溜地逃跑了。

所以你看啊,努尔哈赤为什么几乎全胜,那是因为他根本没出啥力,合计着,全被李成梁帮忙解决了。

分析以上种种案例,咱们便能得出一个结论——李成梁很喜爱努尔哈赤,对他就跟亲儿子毫无区别,说他是李成梁的养子,谁都相信。

可到底是为什么,李成梁能对一个和自己八竿子打不着关系,还是一个外族子弟,如此厚爱呢?

其实理由很简单,因为在李成梁看来,努尔哈赤是一个千年难遇的奇才,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孩子,我看你骨骼惊奇、天赋异禀,将来必成大器!”李成梁呢,看人很准,但凡他认定一个人,就会矢志不移地认定下去。努尔哈赤刚出现在李成梁的面前时,他身上流露的气质,以及他的行为举止,他的冷静、他的从容,都深深吸引着李成梁,其实很多时候,坚定地认定一个人,是不需要太多理由的。

当然,以上只是次要原因,等我讲完了主要原因,相信你就会恍然明白,李成梁是一个多么精明的人了,甚至于说,他的老道程度,比当年红极一时的戚继光都要狠上太多。

李成梁对待努尔哈赤的心理,我想来想去,有一句成语很好形容——“养寇自重”。

所谓养寇自重,指的是,故意放着敌人不打,从而使自己的地位变得重要。李成梁很机灵,他故意放着努尔哈赤不打,帮助他建立势力,实则是为了养肥他,把他铸成一座对明朝有威胁的大山。只要朝廷觉得努尔哈赤有威胁,就会一直任用李成梁,李成梁就可以一直掌控辽东大权;只要李成梁一天不杀努尔哈赤,朝廷就会一直器重、提拔努李成梁。

再换而言之,只要努尔哈赤一天不死,李成梁就永远不会成为国家的弃子,李成梁留住努尔哈赤,即是为了让朝廷留住他,这便是为官之道的最高准则之一——如何演一出保身立命的大戏。

有个例子可以对比。清朝有位将军叫年羹饶,当年他做将军时,青海的造反声势闹得十分响亮,叛军在当地又杀又抢,年羹饶去了,叛军很快安静了,但安静没多久,又开始咋呼了,于是年羹饶又平乱,叛军又安静,来来回回了很久,叛军虽然不敌清军,但始终像蟑螂窝一样,永远除不完,吃瓜群众不明所以,但你我已经知道,年将军是在养寇自重了,然而很可惜,他没有李成梁精明,最后被野心蒙蔽了双眼,想拥兵自重,让雍正关大牢里去了。

《三国演义》不还有一个说法吗?说当年诸葛亮使出“空城计”时,司马懿是知道的,但他并未戳破,因为一旦戳破,曹操便会弃他不用,留下司马懿,就是用来对付诸葛亮的,如果诸葛亮一旦不在,那么司马懿也可以拜拜了。况且,司马懿本人同样清楚,曹操生性多疑、防心很重,所以保全诸葛亮,可谓是保全自己的最好策略。

不过回过头来看,我依旧保持疑问,李成梁也不笨,他难道不怕努尔哈赤有一天真的会造反、掀起腥风血浪吗?毕竟他的爷爷和父亲死在了明军手上,丧亲之痛,在我看来,不是千金万银可以买回来的,努尔哈赤,真的愿意善罢甘休吗?我相信,答案一定为否。

话已至此,我只能表示,努尔哈赤很可怕,他是一个特别能隐忍的人,因为在李成梁面前,他简直不能再听话,李成梁说什么,他做什么,永远顺着旨意来,不会产生任何怨言。每次努尔哈赤打完仗,无论大仗小仗,都会给李成梁献上各种战利品,几乎不留给自己,特别是另一件事,让李成梁坚定认为,努尔哈赤绝无二心。

万历二十年,抗日援朝之战即将爆发,在抚顺军营外,有一个人被拒绝了无数次,但仍然坚持不懈,天天请缨出战,后来军队出征,他实在没法子了,套着盔甲,偷偷摸摸地混入了队伍之中,直到一个千户逮住了他,以他是外族人的身份,方才将其赶了回去。而这位仁兄,相信聪明的朋友也猜到了——正是努尔哈赤。

李成梁到死都保持着一个观点——努尔哈赤是一个很可靠的棋子。

李将军的如意算盘打得很妙,不过万分遗憾,终归是失误了。

尽管李成梁看中了努尔哈赤的才气,但他无论如何也没算准,努尔哈赤体内所蕴藏的能量实在太大,以致于在他死后的第一年,努尔哈赤就卷起了狂涛巨浪,使这个庞大颓废的帝国迎来了生命的最后时刻。

全文总结:在李成梁的帮助下,努尔哈赤成功建立起了自己的势力。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