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建筑有什么差异越详细越好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1 中国南北建筑概述
1.1 北方建筑
与南方地区相比,我国北方地区气候比较寒冷,用地相对宽松,地形更为平整,建筑材料相对单一,多是土木之类的材料,人文和民风也比较纯朴、憨厚和粗犷。
正是自然风情、文化习俗和建筑材料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使得我国北方各地民居建筑普遍强调向阳,并呈现出质朴、敦厚的建筑特色,在群体布局上,则呈现出总体整齐、方正的格局。
北方地区可以划分为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两大区域,其建筑布局和风格又有所不同。
1.1.1 华北平原
华北平原西起太行山脉和豫西山地,东到黄海、渤海和山东丘陵,北起燕山山脉,西南到桐柏山和大别山,东南至苏、皖北部,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河南省、安徽省和江苏省等7省、市的境域,面积约30万平方千米。
华北平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有许多古老城市,其建筑组群方整规则,庭院较大,中庭和边角一般会留出尺寸不大、供通风采光用的天井。
建筑布局一般呈离散型,各栋单体建筑相对独立。
建筑造型起伏不大,屋身低平,屋顶曲线平缓。
建筑材料多用砖瓦,木结构用料较大,多数装修比较简单。
四合院是华北平原民宅中最常见的一种组合建筑形式,是一种正方形或长方形的院落。
其特征是外观规矩,中线对称,但用法极为灵活。
最简单的四合院只有一个院子,比较复杂的有两三个院子,富贵人家居住的深宅大院,通常是由数座四合院并列组成的,中间还有隔墙。
四合院的大门一般开在东南角或西北角,院中的北房是正房,正房建在砖石砌成的台基上,比其他房屋的规模大,是院主人的住室。
院子的两边建有东西厢房,是其他家庭成员的住房。
在正房和厢房之间建有走廊,可以供人行走和休息。
四合院的围墙和临街的房屋一般不对外开窗,院中的环境封闭而幽静。
1.1.2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包括太行山以西、秦岭以北、青海日月山以东、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
跨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及河南等省区,面积约40万平方千米,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
黄土高原建筑院落的封闭性很强,屋身低矮,屋顶坡度低缓,还有相当多的建筑使用平顶。
建筑材料方面,很少使用砖瓦,多用土坯或夯土墙,装修简单。
黄土高原之上还常建有窑洞建筑,总体风格是质朴、敦厚。
但在 *** 聚居地,还建有许多 *** 寺,它们体量高大,屋顶陡峻,装修华丽,色彩浓重,与一般民间建筑有明显的不同。
1.2 南方建筑
与北方地区相比,我国南方地区气候炎热,用地狭窄,丘陵、平原相间,建筑材料丰富多样,民居建筑的总体风格是清新、通透。
南方地区可以划分为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岭南地区两大区域,其建筑布局和风格又有所不同。
1.2.1 长江中下游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湖北宜昌以东的长江中下游沿岸,由两湖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苏皖沿江平原、里下河平原(皖中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平原组成,面积约20万平方千米。
由于一直以来,本地区地少人多的矛盾比较突出,因此,建筑组群比较密集,庭院狭窄。
屋顶坡度陡峻,翼角高翘,装修精致富丽,雕刻彩绘很多。
长江中下游平原传统建筑的总体风格是秀丽、灵巧。
1.2.2 岭南地区
岭南,是指南方五岭之南的地区,相当于现在广东、广西全境,以及湖南、江西等省的部分地区。
这个地区的民居建筑平面比较规整,庭院很小,房屋高大,门窗狭窄。
屋顶坡度陡峻,翼角起翘比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民居更大。
城镇村落中建筑密集,封闭性很强。
房屋装修、雕刻、彩绘同样富丽、繁复,手法精细。
岭南地区建筑的总体风格是轻盈、细腻。
2 南北建筑的历史演变
2.1 中国建筑发展概述
中国建筑的历史演变是与中国文化的发展紧密相连。
生活在不同自然条件下的古代人们,因地制宜,因材致用,运用不同材料,不同做法,创造出不同结构方式和不同艺术风格的古代建筑。
早在一百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国原始人就已经知道利用天然的洞穴作为栖身之所,安徽、重庆、陕西、北京、辽宁、贵州、广东、湖北、浙江等地均发现有原始人居住过的洞穴。
到了新石器时代,黄河中游的华夏族部落,利用黄土层为墙壁,用木构架、草泥建造半穴居住所,进而发展为地面上的建筑,并形成聚落。
长江流域,因潮湿多雨,常有水患兽害,因而发展为杆栏式建筑。
对此,古代文献中也多有“构木为巢,以避群害”(《韩非子·五蠹》)、“上者为巢,下者营窟”(《孟子·滕文公下》)的记载。
从西周到魏晋南北朝,中国民居建筑形式得到了较为完备的发展。
西周时已经出现高大宫室和四合院布局,并开始使用砖瓦。
春秋战国时期,台榭宫室内外梁柱、斗拱上均有装饰,墙壁上则饰以壁画。
秦汉时期,木构建筑宏伟壮观,装饰丰富,舒展优美,出现了阿房宫、未央宫等庞大的建筑组群。
隋唐时期则是中国建筑艺术得到飞速发展时期,木构技术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台基、砖石结构、屋顶样式等建筑要素也趋于成熟。
明清时期是我国古代建筑进入最后的大发展时期,南北已有的建筑形式基本发展成熟,在类型和特点等方面基本形成定制。
与此同时,随着各地乃至中外经济和文化的交流频繁,新式的民居也不断涌现。
总的来说,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中国古代建筑形成了以木架结构为主要方式,合理运用建筑比例、尺度、节奏、均衡、层次等艺术手段,其总体风格是古朴、典雅和静谧,表现出中国文化特有的气质和美学倾向。
2.2 古代南北代表性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很多,主要有宫殿、坛庙、寺观、佛塔、民居和园林建筑等。
其中宫殿与园林建筑的成就最为突出。
本文选取北京故宫和苏州园林作为中国古代南北建筑的代表,来分析其特点。
2.2.1 山西祁县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祁县的乔家堡村,占地面积87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达3800多平方米,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
乔家大院不但是山西民居的典型形式,也是中国古代北方建筑的典型形式。
这是一座结构精巧而规模宏大的建筑群。
整个院落位于一个方形的围墙之内,四周是全封闭的,墙面内由砖砌筑,高10多米,上层是女儿墙形式的垛口。
由外面还能看到一个个的更楼、眺阁,就像是城墙上的敌楼一样,很有气势。
整体看来,在坚实的墙体掩护下,乔家大院就如一座稳固的城堡。
乔家大院平面布局呈双喜字,共有六个大院、一十个小院,相互穿插、交错,共313间房屋。
如此复杂的布局,组成了一格富有变化的建筑空间。
虽然现在看来,乔家大院内的建筑是一个整体,其实六个院落建筑有先有后,并非营造于同一时期。
乔家大院中最大的院落是一号院和二号院。
它们的布局形式是祁县一带典型的“里五外三穿心楼院”,具体地说,也就是里院的正房、东西厢房都为五开间,外院的东西厢房都是三开间,里外院之间有穿心厅相连。
而除了厢房外,倒座房、过厅、正房都是二层楼房。
在整体的构成上,乔家大院的房顶非常有韵律。
房顶由高到低,起伏变化,抑扬顿挫,在反复、连接、交错、间歇中更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2.2.2 苏州拙政园
拙政园,是江南园林的代表,也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现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此地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元朝时为大弘寺。
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明代弘治进士、明嘉靖年间御史王献臣仕途失意归隐苏州后将其买下,聘请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参与设计蓝图,历时16年建成。
全园包括中、西、东三个部分,其中中部是全园的精华所在,布局疏密自然,其特点是以水为主,水面广阔,楼阁轩榭建在池的周围,其间有漏窗、回廊相连,园内空间处处沟通,互相穿插,形成丰富的层次。
由于南方人口密集,所以园林地域范围小,又因河湖、园石、常青树木较多,因此,园林景致细腻、精美、曲折、幽深,与北方格局宏大的宫殿建筑风格完全不同。
3 造成南北建筑差异的原因分析
建筑的形制与发展与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区域文化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我国的地域辽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南北传统建筑的形式姿态万千,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
3.1 气候因素
中国北方地区多处于中温带,气候比较寒冷,民居需要充足的日照,因此,正房都力求坐北朝南,宅院的内部构成也多为离散型。
纬度越高,气温越低,用地就越宽松,这种离散式的程度愈明显。
寒冷的气候还要求建筑拥有厚重的墙体和厚重的屋顶,使得建筑实体十分笨重,而不便于凹进凸出,建筑空间受到实体的严格枷锁,不得不呈现规整的形体。
相反,南方气候炎热,民居建筑的墙体和屋顶都可以做得单薄、轻巧,建筑空间处于较主动的地位,可以自由地伸缩、凹凸,方便地展延、通透。
3.2 地形、地貌因素
中国北方平原与高原分布广泛,人口密度比较稀疏,因此,聚落与建筑选址经常设在平坦的地段,大多数属于平原型的构成。
地段的宽松和地形的平整,为北方村落和宅院的规整布局提供了有力条件和基础。
因此,同一地区的乡土建筑形式十分统一。
3.3 人文因素
南北建筑风格样式的差异还缘于南北居民的文化习俗、喜好和审美观念具有一定的差异。
南方受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显得繁杂自由,北方表现在规整、简单、一致,由于人文传统的不同,还导致二者在建筑装饰上出现许多差异,南方的装饰比较写实,而北方大多数传统民居的装饰比较抽象。
这就是所谓的“南繁北简”和“南奢北朴”的装饰特征。
4现代南北建筑的面貌
随着现代社会科技的迅猛发展,地域空间的拓展和生产方式的革命,人们也从世代依存的封闭环境中解放出来,传统的时空意义的地区概念不断被打破。
现代南北建筑的差异已经没有以前那么大了,但由于气候、地形、地貌因素以及习俗的影响不可能完全消除,因此,现代的南北建筑无论从布局、建筑风格,还是从建筑材料、建筑装饰上来说,也都还存在一定的差异。
4.1 建筑空间和门窗设计
北方冬季寒冷漫长,在冬季取暖期间,要尽量使建筑物大厅空间内暖气热力能均匀到达大厅的各个角落, 如果热力不够, 不仅耗费了能源, 而且使居住者受冻。
因此,北方民居建筑的大厅空间设计一般比较小一些,方正一些,建筑的半室外空间也比较少。
南方气候温暖湿润,就可以做出各式各样具有不同空间体验的大厅和半室外空间。
北方的建筑物通常设双层窗户,冬季来临,就要封窗;进入春季,就要开窗。
因此,在门窗设计上只要求符合一般自然采光要求, 注重实用, 大型带状窗比较少见。
南方建筑物设单层窗户, 除了讲究实用外, 还要注重美观大方,多为大面积的带状窗。
4.2建筑造型与立面设计
受传统人文因素的影响,北方建筑的造型与立面设计,比较强调厚重、朴实,用材上,则尽量选择一些以砖、石为主的材料。
而南方强调的是清新通透,立面多为浅色,建筑材料的选择上,用得多是涂料、木结构、仿木结构、钢结构等。
4.3 阁楼与地下室
因为气候相对干燥,土质坚硬,日照时间比南方短,所以,北方现代建筑多建有地下室和阁楼,可以利用更多的空间,并且具备冬暖夏凉的优点。
而南方气候炎热潮湿,日照强烈,因此,阁楼的作用主要是为阁楼下面那层的空间提供隔热,很少实际使用。
同时,由于防潮的成本非常高,南方现代建筑的地下室也比较少见。
5 中国建筑的发展趋势
通过前文对中国南北建筑的分析,我们对其存在、发展和延续有了进一步的理性认识。
对待传统的建筑设计元素,我们应该用批判的眼光去对待。
既不能全部肯定,直接拿来使用,这样只会建造一些仿古建筑,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取向。
一味返古,就不会有创新。
同时,也不能全盘否定,因为中国传统建筑是我们设计现代建筑的根源。
因此,中国建筑的发展趋势应该是结合自然与人文环境、尊重历史与民族传统,实现地域性与时代性的结合。
尤其是应该借鉴传统建筑文化的空间布局、造型语汇、色彩以及细部装饰等因素,追求建筑与自然、人文环境的协调,通过灵活、恰当地运用现代材料、技术和构造方法,来构建既符合现代人审美特点,又有中国文化气息的优秀建筑。
1.1 北方建筑
与南方地区相比,我国北方地区气候比较寒冷,用地相对宽松,地形更为平整,建筑材料相对单一,多是土木之类的材料,人文和民风也比较纯朴、憨厚和粗犷。
正是自然风情、文化习俗和建筑材料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使得我国北方各地民居建筑普遍强调向阳,并呈现出质朴、敦厚的建筑特色,在群体布局上,则呈现出总体整齐、方正的格局。
北方地区可以划分为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两大区域,其建筑布局和风格又有所不同。
1.1.1 华北平原
华北平原西起太行山脉和豫西山地,东到黄海、渤海和山东丘陵,北起燕山山脉,西南到桐柏山和大别山,东南至苏、皖北部,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河南省、安徽省和江苏省等7省、市的境域,面积约30万平方千米。
华北平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有许多古老城市,其建筑组群方整规则,庭院较大,中庭和边角一般会留出尺寸不大、供通风采光用的天井。
建筑布局一般呈离散型,各栋单体建筑相对独立。
建筑造型起伏不大,屋身低平,屋顶曲线平缓。
建筑材料多用砖瓦,木结构用料较大,多数装修比较简单。
四合院是华北平原民宅中最常见的一种组合建筑形式,是一种正方形或长方形的院落。
其特征是外观规矩,中线对称,但用法极为灵活。
最简单的四合院只有一个院子,比较复杂的有两三个院子,富贵人家居住的深宅大院,通常是由数座四合院并列组成的,中间还有隔墙。
四合院的大门一般开在东南角或西北角,院中的北房是正房,正房建在砖石砌成的台基上,比其他房屋的规模大,是院主人的住室。
院子的两边建有东西厢房,是其他家庭成员的住房。
在正房和厢房之间建有走廊,可以供人行走和休息。
四合院的围墙和临街的房屋一般不对外开窗,院中的环境封闭而幽静。
1.1.2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包括太行山以西、秦岭以北、青海日月山以东、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
跨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及河南等省区,面积约40万平方千米,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
黄土高原建筑院落的封闭性很强,屋身低矮,屋顶坡度低缓,还有相当多的建筑使用平顶。
建筑材料方面,很少使用砖瓦,多用土坯或夯土墙,装修简单。
黄土高原之上还常建有窑洞建筑,总体风格是质朴、敦厚。
但在 *** 聚居地,还建有许多 *** 寺,它们体量高大,屋顶陡峻,装修华丽,色彩浓重,与一般民间建筑有明显的不同。
1.2 南方建筑
与北方地区相比,我国南方地区气候炎热,用地狭窄,丘陵、平原相间,建筑材料丰富多样,民居建筑的总体风格是清新、通透。
南方地区可以划分为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岭南地区两大区域,其建筑布局和风格又有所不同。
1.2.1 长江中下游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湖北宜昌以东的长江中下游沿岸,由两湖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苏皖沿江平原、里下河平原(皖中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平原组成,面积约20万平方千米。
由于一直以来,本地区地少人多的矛盾比较突出,因此,建筑组群比较密集,庭院狭窄。
屋顶坡度陡峻,翼角高翘,装修精致富丽,雕刻彩绘很多。
长江中下游平原传统建筑的总体风格是秀丽、灵巧。
1.2.2 岭南地区
岭南,是指南方五岭之南的地区,相当于现在广东、广西全境,以及湖南、江西等省的部分地区。
这个地区的民居建筑平面比较规整,庭院很小,房屋高大,门窗狭窄。
屋顶坡度陡峻,翼角起翘比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民居更大。
城镇村落中建筑密集,封闭性很强。
房屋装修、雕刻、彩绘同样富丽、繁复,手法精细。
岭南地区建筑的总体风格是轻盈、细腻。
2 南北建筑的历史演变
2.1 中国建筑发展概述
中国建筑的历史演变是与中国文化的发展紧密相连。
生活在不同自然条件下的古代人们,因地制宜,因材致用,运用不同材料,不同做法,创造出不同结构方式和不同艺术风格的古代建筑。
早在一百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国原始人就已经知道利用天然的洞穴作为栖身之所,安徽、重庆、陕西、北京、辽宁、贵州、广东、湖北、浙江等地均发现有原始人居住过的洞穴。
到了新石器时代,黄河中游的华夏族部落,利用黄土层为墙壁,用木构架、草泥建造半穴居住所,进而发展为地面上的建筑,并形成聚落。
长江流域,因潮湿多雨,常有水患兽害,因而发展为杆栏式建筑。
对此,古代文献中也多有“构木为巢,以避群害”(《韩非子·五蠹》)、“上者为巢,下者营窟”(《孟子·滕文公下》)的记载。
从西周到魏晋南北朝,中国民居建筑形式得到了较为完备的发展。
西周时已经出现高大宫室和四合院布局,并开始使用砖瓦。
春秋战国时期,台榭宫室内外梁柱、斗拱上均有装饰,墙壁上则饰以壁画。
秦汉时期,木构建筑宏伟壮观,装饰丰富,舒展优美,出现了阿房宫、未央宫等庞大的建筑组群。
隋唐时期则是中国建筑艺术得到飞速发展时期,木构技术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台基、砖石结构、屋顶样式等建筑要素也趋于成熟。
明清时期是我国古代建筑进入最后的大发展时期,南北已有的建筑形式基本发展成熟,在类型和特点等方面基本形成定制。
与此同时,随着各地乃至中外经济和文化的交流频繁,新式的民居也不断涌现。
总的来说,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中国古代建筑形成了以木架结构为主要方式,合理运用建筑比例、尺度、节奏、均衡、层次等艺术手段,其总体风格是古朴、典雅和静谧,表现出中国文化特有的气质和美学倾向。
2.2 古代南北代表性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很多,主要有宫殿、坛庙、寺观、佛塔、民居和园林建筑等。
其中宫殿与园林建筑的成就最为突出。
本文选取北京故宫和苏州园林作为中国古代南北建筑的代表,来分析其特点。
2.2.1 山西祁县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祁县的乔家堡村,占地面积87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达3800多平方米,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
乔家大院不但是山西民居的典型形式,也是中国古代北方建筑的典型形式。
这是一座结构精巧而规模宏大的建筑群。
整个院落位于一个方形的围墙之内,四周是全封闭的,墙面内由砖砌筑,高10多米,上层是女儿墙形式的垛口。
由外面还能看到一个个的更楼、眺阁,就像是城墙上的敌楼一样,很有气势。
整体看来,在坚实的墙体掩护下,乔家大院就如一座稳固的城堡。
乔家大院平面布局呈双喜字,共有六个大院、一十个小院,相互穿插、交错,共313间房屋。
如此复杂的布局,组成了一格富有变化的建筑空间。
虽然现在看来,乔家大院内的建筑是一个整体,其实六个院落建筑有先有后,并非营造于同一时期。
乔家大院中最大的院落是一号院和二号院。
它们的布局形式是祁县一带典型的“里五外三穿心楼院”,具体地说,也就是里院的正房、东西厢房都为五开间,外院的东西厢房都是三开间,里外院之间有穿心厅相连。
而除了厢房外,倒座房、过厅、正房都是二层楼房。
在整体的构成上,乔家大院的房顶非常有韵律。
房顶由高到低,起伏变化,抑扬顿挫,在反复、连接、交错、间歇中更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2.2.2 苏州拙政园
拙政园,是江南园林的代表,也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现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此地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元朝时为大弘寺。
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明代弘治进士、明嘉靖年间御史王献臣仕途失意归隐苏州后将其买下,聘请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参与设计蓝图,历时16年建成。
全园包括中、西、东三个部分,其中中部是全园的精华所在,布局疏密自然,其特点是以水为主,水面广阔,楼阁轩榭建在池的周围,其间有漏窗、回廊相连,园内空间处处沟通,互相穿插,形成丰富的层次。
由于南方人口密集,所以园林地域范围小,又因河湖、园石、常青树木较多,因此,园林景致细腻、精美、曲折、幽深,与北方格局宏大的宫殿建筑风格完全不同。
3 造成南北建筑差异的原因分析
建筑的形制与发展与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区域文化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我国的地域辽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南北传统建筑的形式姿态万千,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
3.1 气候因素
中国北方地区多处于中温带,气候比较寒冷,民居需要充足的日照,因此,正房都力求坐北朝南,宅院的内部构成也多为离散型。
纬度越高,气温越低,用地就越宽松,这种离散式的程度愈明显。
寒冷的气候还要求建筑拥有厚重的墙体和厚重的屋顶,使得建筑实体十分笨重,而不便于凹进凸出,建筑空间受到实体的严格枷锁,不得不呈现规整的形体。
相反,南方气候炎热,民居建筑的墙体和屋顶都可以做得单薄、轻巧,建筑空间处于较主动的地位,可以自由地伸缩、凹凸,方便地展延、通透。
3.2 地形、地貌因素
中国北方平原与高原分布广泛,人口密度比较稀疏,因此,聚落与建筑选址经常设在平坦的地段,大多数属于平原型的构成。
地段的宽松和地形的平整,为北方村落和宅院的规整布局提供了有力条件和基础。
因此,同一地区的乡土建筑形式十分统一。
3.3 人文因素
南北建筑风格样式的差异还缘于南北居民的文化习俗、喜好和审美观念具有一定的差异。
南方受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显得繁杂自由,北方表现在规整、简单、一致,由于人文传统的不同,还导致二者在建筑装饰上出现许多差异,南方的装饰比较写实,而北方大多数传统民居的装饰比较抽象。
这就是所谓的“南繁北简”和“南奢北朴”的装饰特征。
4现代南北建筑的面貌
随着现代社会科技的迅猛发展,地域空间的拓展和生产方式的革命,人们也从世代依存的封闭环境中解放出来,传统的时空意义的地区概念不断被打破。
现代南北建筑的差异已经没有以前那么大了,但由于气候、地形、地貌因素以及习俗的影响不可能完全消除,因此,现代的南北建筑无论从布局、建筑风格,还是从建筑材料、建筑装饰上来说,也都还存在一定的差异。
4.1 建筑空间和门窗设计
北方冬季寒冷漫长,在冬季取暖期间,要尽量使建筑物大厅空间内暖气热力能均匀到达大厅的各个角落, 如果热力不够, 不仅耗费了能源, 而且使居住者受冻。
因此,北方民居建筑的大厅空间设计一般比较小一些,方正一些,建筑的半室外空间也比较少。
南方气候温暖湿润,就可以做出各式各样具有不同空间体验的大厅和半室外空间。
北方的建筑物通常设双层窗户,冬季来临,就要封窗;进入春季,就要开窗。
因此,在门窗设计上只要求符合一般自然采光要求, 注重实用, 大型带状窗比较少见。
南方建筑物设单层窗户, 除了讲究实用外, 还要注重美观大方,多为大面积的带状窗。
4.2建筑造型与立面设计
受传统人文因素的影响,北方建筑的造型与立面设计,比较强调厚重、朴实,用材上,则尽量选择一些以砖、石为主的材料。
而南方强调的是清新通透,立面多为浅色,建筑材料的选择上,用得多是涂料、木结构、仿木结构、钢结构等。
4.3 阁楼与地下室
因为气候相对干燥,土质坚硬,日照时间比南方短,所以,北方现代建筑多建有地下室和阁楼,可以利用更多的空间,并且具备冬暖夏凉的优点。
而南方气候炎热潮湿,日照强烈,因此,阁楼的作用主要是为阁楼下面那层的空间提供隔热,很少实际使用。
同时,由于防潮的成本非常高,南方现代建筑的地下室也比较少见。
5 中国建筑的发展趋势
通过前文对中国南北建筑的分析,我们对其存在、发展和延续有了进一步的理性认识。
对待传统的建筑设计元素,我们应该用批判的眼光去对待。
既不能全部肯定,直接拿来使用,这样只会建造一些仿古建筑,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取向。
一味返古,就不会有创新。
同时,也不能全盘否定,因为中国传统建筑是我们设计现代建筑的根源。
因此,中国建筑的发展趋势应该是结合自然与人文环境、尊重历史与民族传统,实现地域性与时代性的结合。
尤其是应该借鉴传统建筑文化的空间布局、造型语汇、色彩以及细部装饰等因素,追求建筑与自然、人文环境的协调,通过灵活、恰当地运用现代材料、技术和构造方法,来构建既符合现代人审美特点,又有中国文化气息的优秀建筑。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