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校园霸凌了怎么办?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所以当校园霸凌再次成为社会的热点,父母与其替孩子担心,不如从源头开始教会孩子如何避免和应对。
第一, 鼓励孩子在学校交几个朋友
霸凌者往往都是三五成群出现的,此时没有朋友的人在他们眼里就成了可以捏的软柿子,因为他们知道,一个孤立无援的人,被欺负了也不会怎么样。
就像有句俗语是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所以只要孩子进入群体生活,家长就应该鼓励孩子多交几个朋友。
电影中,陈念不交朋友,不是不想而是原生家庭缺失带给她的自卑,所以她一边拼命隐忍,一边努力读书,就是想通过高考带她和妈妈逃离这种自卑。
对于这样内向敏感的孩子,单纯鼓励他们去交朋友,可能不容易实现,但一个班上那么多孩子,总有和自己兴趣相近的人。可以鼓励孩子先从“看起来不那么讨厌”的同学开始,试着找对方做朋友。成功了自然是好,失败了也要及时安慰孩子。
第二,与孩子共情,让孩子有同理心
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哪些行为属于霸凌,自己也不清楚。但别人哪些行为让自己感觉不舒服还是能很容易分辨的。所以要告诉孩子,当别人做出了令自己觉得难堪、不舒服、困扰的举动时,就应该告诉大人,这样大人才能及时帮助他们。
另一方面,看到有人被欺负,也要设身处地地多为别人想一想,在保证自己安全的前提下,适当地伸以援手,或者求助大人。
第三,多关心孩子情绪变化和生活细节
校园霸凌除了身体上的伤害之外,还有诸如“孤立、谣言、嘲笑”等各种各样的形式,会给孩子造成严重的心理伤害。
比如,一次儿子放学回来生气地跟我说,他学校上厕所的时候,因为蹲坑没有门,其他孩子就集体围观,还一边看一边笑。
厕所蹲便的隔间没有门,是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这不仅关系到我家一个孩子,其他小朋友也会有类似的困扰,加上小学孩子对自己身体的界限认知要远远大于幼儿园,所以我找机会向老师反映了问题。老师在向学校反映的同时,也帮儿子想了一个办法,就是下次再上厕所的时候,就叫几个自己的朋友帮他挡着。
校园霸凌并不只对孩子的身体造成伤害,侵犯孩子的隐私,伤害孩子的内心也是霸凌的表现形式。在现实问题面前,父母可以帮孩子出谋划策,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在精神层面上,父母也可以赢得孩子的信任,成为他们战胜霸凌的坚强后盾。
第四, “打回去”不是儿童社交的万能利器
因为害怕自己的孩子在学校被遭遇霸凌,所以有些家长开始奉行“被打就要打回去”的教育方法。
比如,有位妈妈每次只要儿子跟她说是对方先动手的,她就不会追究。某次,她发现自己的孩子在学校被打,打人的家长和老师竟然都无动于衷时,非常生气。但通过了解之后才知道,这次打她儿子的孩子,是因为受不了他儿子长期的挑衅才动的手。
校园霸凌的受害者,往往也最容易变成下一个施暴者,他们会欺负那些更加软弱的孩子。面对霸凌,反抗固然没有错,但依然要有底线,否则那些经常挑起争端的人,也有可能成为被霸凌的对象。
自己的孩子被人欺负,父母心里当然不好受,但是自己的孩子从来不吃亏,也没什么值得沾沾自喜的。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把一切校园霸凌的苗头扼杀在摇篮里。
第五,攻击型性格的孩子,让他们从体育中学习规则
不可否认有的孩子天生喜欢“动手”多过动口,但这也不是坏事。天生具有攻击型性格的孩子,父母可以教孩子把多余的精力投入到各种体育竞技项目之中。因为这些体育项目会保留孩子性格中想要通过打击对方获得胜利的快感,但同时也教会孩子必要的规则和底线,以及触犯规则后会受到的惩罚。
就像《灌篮高手》里的赤木队长教会了樱木花道,篮球的防守和犯规只隔着一张纸。让“樱木军团”里的不良少年,飞快地从一个屡屡犯规的篮球初学者,变成了一个懂得自制的篮球天才。
校园霸凌虽然可能有向低龄化蔓延的趋势,但是对于那些年纪小不懂得控制自己的孩子来说,与其等到发生严重后果时才去收拾残局,不如从他们踏入集体的第一天起,就把必要的社交方法交给他们。让他们知道大喊大叫或冲过去打对方一下,并不能表达想跟别人玩,或想引起别人注意的效果。
而身为家长的我们,越早重视儿童社交,也就越能为减少一个校园霸凌的受害者
第一, 鼓励孩子在学校交几个朋友
霸凌者往往都是三五成群出现的,此时没有朋友的人在他们眼里就成了可以捏的软柿子,因为他们知道,一个孤立无援的人,被欺负了也不会怎么样。
就像有句俗语是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所以只要孩子进入群体生活,家长就应该鼓励孩子多交几个朋友。
电影中,陈念不交朋友,不是不想而是原生家庭缺失带给她的自卑,所以她一边拼命隐忍,一边努力读书,就是想通过高考带她和妈妈逃离这种自卑。
对于这样内向敏感的孩子,单纯鼓励他们去交朋友,可能不容易实现,但一个班上那么多孩子,总有和自己兴趣相近的人。可以鼓励孩子先从“看起来不那么讨厌”的同学开始,试着找对方做朋友。成功了自然是好,失败了也要及时安慰孩子。
第二,与孩子共情,让孩子有同理心
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哪些行为属于霸凌,自己也不清楚。但别人哪些行为让自己感觉不舒服还是能很容易分辨的。所以要告诉孩子,当别人做出了令自己觉得难堪、不舒服、困扰的举动时,就应该告诉大人,这样大人才能及时帮助他们。
另一方面,看到有人被欺负,也要设身处地地多为别人想一想,在保证自己安全的前提下,适当地伸以援手,或者求助大人。
第三,多关心孩子情绪变化和生活细节
校园霸凌除了身体上的伤害之外,还有诸如“孤立、谣言、嘲笑”等各种各样的形式,会给孩子造成严重的心理伤害。
比如,一次儿子放学回来生气地跟我说,他学校上厕所的时候,因为蹲坑没有门,其他孩子就集体围观,还一边看一边笑。
厕所蹲便的隔间没有门,是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这不仅关系到我家一个孩子,其他小朋友也会有类似的困扰,加上小学孩子对自己身体的界限认知要远远大于幼儿园,所以我找机会向老师反映了问题。老师在向学校反映的同时,也帮儿子想了一个办法,就是下次再上厕所的时候,就叫几个自己的朋友帮他挡着。
校园霸凌并不只对孩子的身体造成伤害,侵犯孩子的隐私,伤害孩子的内心也是霸凌的表现形式。在现实问题面前,父母可以帮孩子出谋划策,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在精神层面上,父母也可以赢得孩子的信任,成为他们战胜霸凌的坚强后盾。
第四, “打回去”不是儿童社交的万能利器
因为害怕自己的孩子在学校被遭遇霸凌,所以有些家长开始奉行“被打就要打回去”的教育方法。
比如,有位妈妈每次只要儿子跟她说是对方先动手的,她就不会追究。某次,她发现自己的孩子在学校被打,打人的家长和老师竟然都无动于衷时,非常生气。但通过了解之后才知道,这次打她儿子的孩子,是因为受不了他儿子长期的挑衅才动的手。
校园霸凌的受害者,往往也最容易变成下一个施暴者,他们会欺负那些更加软弱的孩子。面对霸凌,反抗固然没有错,但依然要有底线,否则那些经常挑起争端的人,也有可能成为被霸凌的对象。
自己的孩子被人欺负,父母心里当然不好受,但是自己的孩子从来不吃亏,也没什么值得沾沾自喜的。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把一切校园霸凌的苗头扼杀在摇篮里。
第五,攻击型性格的孩子,让他们从体育中学习规则
不可否认有的孩子天生喜欢“动手”多过动口,但这也不是坏事。天生具有攻击型性格的孩子,父母可以教孩子把多余的精力投入到各种体育竞技项目之中。因为这些体育项目会保留孩子性格中想要通过打击对方获得胜利的快感,但同时也教会孩子必要的规则和底线,以及触犯规则后会受到的惩罚。
就像《灌篮高手》里的赤木队长教会了樱木花道,篮球的防守和犯规只隔着一张纸。让“樱木军团”里的不良少年,飞快地从一个屡屡犯规的篮球初学者,变成了一个懂得自制的篮球天才。
校园霸凌虽然可能有向低龄化蔓延的趋势,但是对于那些年纪小不懂得控制自己的孩子来说,与其等到发生严重后果时才去收拾残局,不如从他们踏入集体的第一天起,就把必要的社交方法交给他们。让他们知道大喊大叫或冲过去打对方一下,并不能表达想跟别人玩,或想引起别人注意的效果。
而身为家长的我们,越早重视儿童社交,也就越能为减少一个校园霸凌的受害者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